解决股权分置 谁是最后的赢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 10:30 证券时报 | ||||||||
4月12日,中国证监会在就股市八大敏感问题答记者问时,作出“解决股权分置已基本具备启动试点条件”的表态,并强调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次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传出信息:《证券法》的修改应“突出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种种迹象让中小投资者产生了许多遐想:也许在解决股权分置的进程中,一直以来偏向于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的“股市天平”,真的将随着政策环境改善的加码而趋向平衡。 中小投资者:为股市付出太多成本 中国股市诞生之初就是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数以千万计的中小股民为股市贡献了自己的收入、积蓄、热情和梦想。 一项调查显示,2004年出现亏损的投资者比例高达八成,仅有5%的投资者稍有盈利。 另有统计显示,从2001年6月股市出现历史性高点到2004年9月,内地股市流通市值缩水7100亿元,加上其间上市公司融资2726亿元,投资者为国家上缴的印花税478亿元,支付交易佣金等其它成本约500亿元。这些数字相加,再减去上市公司现金分红391亿元,投资者的净损失超过1万亿元。 国有股减持:被轻视的一方 在股权分置这个触及到证券市场根本的问题上,中小投资者此前一直是被轻视的一方。 2001年6月,作为解决“一股独大”问题的尝试,国务院正式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五条规定: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公众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 尽管当时市场人士对国有股存量发行的减持新方案大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它基本上兼顾了国家、企业、投资者和广大群众各方面的利益,充分考虑了市场的承受能力,并有望将国有股减持对市场的冲击减少到最小程度。但是,由于转让定价的不科学,加上“首发”与“增发”捆绑方式的不合理,国有股减持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中小投资者被迫选择了“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表达抗议。股市在离开2245.43的历史最高点后,开始长达近4年的熊市。 股权分置试点:谁是最后的赢家 4月13日,中国证监会作出“股权分置具备启动试点条件”表态后的首个交易日,沪深股市出现了大幅上扬的行情。 然而,“股权分置试点”并没能将其利好效应持续太久。此后的两个交易日,沪深股市连续缩量下挫。 股指的走势表明了市场的态度:试点方案是否真的能实现管理层“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利益”的承诺,实施过程中是否能避免“内幕交易”,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投资者新的伤害,仍是投资者普遍关心并担忧的问题。 市场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如果客观地审视过去几年中政府相关部门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所作的努力,忧虑和怨气或许可以稍稍平息:去年年初发布的“国九条”,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注。今年2月20日,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宣布设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并将公开发行股票、可转债等证券时的申购冻结资金利息作为其来源之一。这一政策也表明了管理层对股市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姿态。 如许多证券业内人士所分析的那样,在股权分置问题上,出台让市场各方都满意的方案难度很大。在最终的试点方案出台之前,很难确定在这场博弈中谁是真正的赢家。但是,如果管理层能将利益的砝码更多地加在普通投资者这一边,那么这个令人期待的方案或许会让国家、企业、机构投资者和中小股民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