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权令分红如同空头支票 大幅炒作背后暗藏玄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09:20 北京现代商报 | |||||||||||||||||||||||||||||||||||||||||||||||||||||||||||||||||||||||||||||||||||||||||||||||||||||||||||||||||||||||||||||||||||||||||||||||||||||
去年10月,本报与新时代证券联合推出了《A股企业分红状况调查》,报告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读者的热烈反应,尤其是对2000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累计分红的统计数据,更将“A股上市公司只看中圈钱,忽视股东回报”的弊端显示得清晰无比。 去年9月在高层强调落实“国九条”意见以后,证监会等部门火速启动,将“强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列为推动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要举措,并且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分红次数
政策面的变化给上市公司以极大触动,从2004年报的披露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的整体分红状况要明显好于往年。截至上周五,在已经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共有283家上市公司推出了不同的分红方案,中集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思源电器等股票更是推出了翻倍股本扩张,外加现金分红的预案。 然而上市公司的大面积派发红利,并没有在二级市场引起太大的波澜,有些上市公司推出分红方案后,股价就见光死持续下跌,使看中分红而大胆追涨的投资者深幅被套。 众所周知,广大股东的利益更多地体现在二级市场当中,无论上市公司采取送股、转增还是派发现金红利的分红方式,股价都需要经过除权,除权后的市值价差将与分红相抵消,如果股价在分红以后,不能走出填权行情,而是贴权阴跌,股民非但不能享受“分红”带来的收益,反而会继续面临账户缩水的危险。 投资者进入股市,收益应该在股价的波动差价中兑现,而股票如果不能持续上涨,分红将带给投资者的也仅仅是心理安慰罢了。 分红是张“空头”支票 通过上述分析,相信很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分红的本质有所认识,直白地讲,分红不过是交给投资者一张空头支票,究竟这张支票收益如何,还要到二级市场才能兑现。 实际的情况又怎样呢?中集集团、上海机场(资讯 行情 论坛)、贵州茅台(资讯 行情 论坛)、中兴通讯(资讯 行情 论坛),这些股票连年分红,股价又连年走出填权行情,投资者可以将分红兑现成真实收益,甚至股价连年上涨使“分红”都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目前A股市场中绝大多数股票却没有这么幸运,分红之后大面积贴权的品种比比皆是!比如去年5月,大厦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推出每10股送4股转增6股派1元,股价从15.96元除权向下,除权后开盘价为7.93元,但上周五的收盘价却仅仅是5.23元! 如果一个投资者当初持有1000股大厦股份市值15960元,8个月以后,他的市值变成了10460元,亏了5000多块!当初实施10股送一元,理论上投资者账户上多了100块钱,如果再扣除20%红利税,落在投资者口袋里的才区区80块钱。这笔买卖究竟划算不划算,只有拿着大厦的投资者心理最清楚。 粗略地做出统计,A股市场中类似中集集团这样的股票不超过30只,普通投资者要想从1000多只股票中,挖出这些“黄金股”、“贵族股”恐怕不是件容易事。即便是机构投资者,能够准确把握住长牛股票的也是凤毛麟角,机构稍有不慎,也会踩进除权陷阱。上海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去年6月实施送股,送完后股价一路猛跌,基金一样做了套中人。 分红炒作暗藏玄机 除权后股价走势通常难以判断,在广大投资者心中普遍对除权前市场的抢权行情抱有预期。但近两年的熊市中,能够在除权前走出大幅飙升的股票并不多见,即便是有所表现,也是抢权之后就快速贴权,参与跟风的投资者稍有不甚,就难有脱身机会。 那么,上市公司分红蕴涵的市场机会究竟在哪里呢?经验上,公布年报前,如果上市公司有良好的业绩预期,消息灵通的机构投资者则会预先知道消息入场拉升,而等到消息公布以后,机构恰恰利用市场的追涨热情,完成出逃。 比如,昆明制药(资讯 行情 论坛)今年2月28日公布拟实施10送5转5,但从2月1日起,公司股价就已经提前启动,至公布年报时1个月时间内升幅达到了30%。普通投资者如果没有准确的消息,基本不可能购买这样的股票,虽然该股在年报公布后继续有所走高,但上冲的力度已经明显偏软,投资者继续追涨面临极大风险。 再比如,围绕思源电器高送转的炒作似乎更像是一个陷阱。今年2月23日,思源电器公布业绩快报每股收益0.93元(由于业绩快报披露规则限制,中小板上市公司业绩快报,不公布具体分红方案),股价随后开始大幅上涨。3月2日,公司发布正式年报,推出了10转10派4这样极具诱惑力的分红计划,股价最高上蹿到32元,从2月23日公布业绩快报算起累计涨幅达到了40%左右,毫无疑问,有很多投资者选择了高位追涨。 令人震惊的是,3月14日公司发布风险提示说明,认为原材料涨价会对公司2005年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思源电器股价连续两个跌停板。前后不足两周时间,思源电器基本面就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思源电器的分红更像是个套,而精心编制这个圈套的恐怕非幕后主力莫属。 上述两个例子,不过是千奇百怪“概念炒作”中的两个典型案例,相信只要机会合适,主力机构就会花样翻新围绕“分红送配”进行疯狂炒作。无论是基金标榜的价值理念,还是庄家用资金推动的强势拉升,相信绝大多数普通股民最后只能充当高位接盘的角色。 道理非常简单,我们的股市中类似“中集”、“茅台”这样的股票太少了,稀缺资源当然只能机构独享。 站在这个角度,管理层一再强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确意义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