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互联网周刊》2005 > 正文
 

中国兵团海外上市再发力 量体裁衣续写三城演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 11:44 《互联网周刊》

  美国有市场融资规模方面的优势以及对科技企业的偏好,中国香港出于文化和区位因素对中国企业认同,新加坡对中小民营企业鼎立支持。量体裁衣才能为海外上市设计最便捷的资本之旅

  本刊记者|甄荣军

  随着纽约时代广场上作为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标志的显示屏翻出“JRJC”的代码 ,2004年10月15日美国东部时间10时30分,中国网络金融资讯公司金融界(行情 论坛)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完成了其耗时仅180天的极速上市之旅。尽管有接踵而至的股价下滑,汇萃了全世界的明星公司且近年一直低迷的美国股市对这只半年收入230万美元,员工仅40余人的中国迷你股依然报以了相当多的掌声—金融界成功融资8000万美元。

  金融界是2004年扬帆出海为自己接通海外资金渠道的48家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舰队中的一只袖珍战舰,国际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让分别驶入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的资本深水港的中国企业体味到了三地上市的细微差别,它们对中国企业的不同偏好同样让这些企业且忧且喜。

  此消彼长之间,中国企业在美国纽约、中国香港、新加坡上市的三城演义还在继续。

  海外上市中国兵团再度发力

  尽管国际资本市场阴晴难料,海外上市的前景依然让大量的中国企业魂萦梦绕,除了融资或者变现的现实诉求和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企业制度的高调外,对国外资本市场呼唤芝麻开门的中国企业,面对国内股市长期低迷和深层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无疑有了打通海外资金渠道的进一步动力。

  自2004年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来,作为国内主要融资方式的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大幅缩减。虽然市场热盼多年的国内中小企业板在2004年中终于推出,但是由于上市的标准与主板完全相同,加之随后暴露出的新上市公司的种种丑闻,中小企业板并没有真正缓解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询价制的采用,使国内发行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削弱了国内证券市场在新股发行高市盈率上的优势,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根据新华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发布的《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IPO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筹资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11.51亿美元。募集资金量约为国内的1/3。

  如此庞大的海外上市兵团自然筹集到了巨额资金。从筹资额的角度来看,2004年在中国香港新上市的中国公司筹资最多,达到了69.9亿美元,而在美国则有35.7亿美元,而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则由于多是民营的中小公司,虽然上市公司数量是美国的3倍,但是筹资额仅5.9亿美元。

  当大量的中国企业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面对各地市场不同的上市标准、监管要求与文化特色,应当如何做出选择,中国香港、新加坡,抑或是美国?

  香港上市玄机

  和大陆一水之隔的香港,出于文化的相似性,无疑对内地概念的公司有更多的认同感,选择香港作资本首航停泊地的境内企业更多地感受到了维多利亚湾温暖的海水。

  2004年3月19日,被业界公认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中芯国际(行情 论坛)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当年度香港股市最大的IPO之一。

  当时中芯国际虽然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被视为“诞生在张江的奇迹”,但由于连年的巨额亏损早已处于危情时刻。根据其IPO报告,该公司2003年的利润为净亏损6610万美元,2002年净亏1.026亿美元。

  如此巨额亏损的公司,本来很难达到上市的要求。中芯国际本该与香港股市无缘,仿佛上天暗中安排香港联交所为了鼓励内地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赴港上市,于2004年初专门修改了上市规则,放宽大型企业赴港上市在盈利和业绩连续计算方面的限制。中芯国际成为新的上市规则下香港上市的第一支国内股票,尽管该公司上市前一会计年度没有盈利,受益于符合修订后的上市规则,中芯国际得以顺利在香港上市。

  联交所之所以如此大力吸引中芯国际这样的内地企业上市,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区位优势。联交所中国发展及上市推广总监彭如川认为,香港股市的优势在于它和内地经济联成一体, 全世界对中国企业有兴趣的主要的机构投资者的中国研究中心都在香港,香港与内地不存在时差的问题,从方便和效率的角度来说,国际资本也比较容易选择在香港对内地公司进行投资,因此,“中国概念股”在香港股市最容易得到认同。

  香港联交所为了吸引内地企业上市,除了在适应内地企业的实际情况方面进行一些上市规则的修改外,还强调自己的“国际化”特色。中国香港历来是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香港的资金来自全球, “在全香港筹资就等于在全世界筹资”,在筹资规模上基本不存在瓶颈。另外,中国香港作为世界上开放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各种经济法律、规则都与国际接轨,在港上市,非常有利于提高内地公司的国际形象。

  美国梦的吸引力

  作为互联网发源地的美国,美国的投资者一直对互联网企业有着独特的偏好。

  2004年7月9日,全年销售额仅为710万美元的空中网在纳斯达克成功融资1亿美元,验证了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偏爱。这家主营无线增值业务的中国概念股,在向美国证监会递交IPO申请报告时,曾经令不少投资者担心,这家公司能否顺利上市融资,因为就在空中网上市的前一个交易日,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受中国无线(行情 论坛)增值服务市场加强管制的负面影响,股价暴跌了10%以上。虽然空中网上市首日曾经一度跌破发行价,但在收盘时重新收复失地,重回发行价之上。

  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等高科技公司的偏爱,在新华信的《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IPO年度报告》中也有体现,根据这份报告的统计数据,2004年在美国上市的10家中国企业中,有9家是互联网、IT、通讯类等高科技公司。

  作为全球的资金中心,进行巨额筹资的大型中国公司和被纳斯达克青睐的中小规模的中国公司同样获得了喝彩。2004年11月16日,网通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一个小时便大涨17%,而在此之前,网通的上市前景并不被看好,上市日期一再推迟。在投资者的眼中,中国网通(行情 论坛)在固定电话网络上没有中国电信(行情 论坛)的规模大,在发展前景上也没有拥有移动电话牌照的中国移(行情 论坛)、中国联通(行情 论坛)明朗。但是网通最终完成了破冰之旅,股票顺利发行。

  虽然美国股市对中国概念股通常持正面评价,但是在美国上市的不利之处也非常明显,高昂的上市维持费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香港这笔费用最低可能不到一百万多港元。而在美国,即使一个小公司,一年的维持费也要到120万~200万美金,只有税后利润超过1000万美金的企业才有实力支付这笔费用。另一个问题同样令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公司头疼,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比中国香港、新加坡的证券市场监管要严格的多。目前新浪(行情 论坛)正在面临美国两家律师事务所的集体诉讼,网易、UT斯达康、51JOB、中国人寿(行情 论坛)等也曾经面临诉讼的风险。

  新加坡崭露头角

  在三地证券市场中,新加坡将自己比喻为中小企业上市的天堂。

  2004年7月23日,浙江八方电信正式在新加坡挂牌上市。上市公司的注册资金仅仅为5000万美金。八方电信最早开始酝酿在香港上市,然而突如其来的SARS风暴和欧亚农业事件的余波,使得香港市场对中国民营概念股风声鹤唳。与此相反,对中国民营企业有特殊偏好的新加坡依然敞开了资本大门。八方电信最终将其落脚点选在了新加坡,其创始人叶天云事后感慨 “如果那个时候进入香港股市,未必会对我们有利。”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管中国市场的助理总裁凌东鹰认为,新加坡之所以对中国中小民营企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主要原因在于上市门槛较低以及锁股期短。企业在新加坡上市的标准有三个,符合任意一个即可,一是税前利润过去三年累计达到750万新元,每年不少于100万新元,有三年营业纪录,符合此项的对市值没有要求;二是税前利润在过去1~2年累计达到1000万新元,符合此项对市值和营业纪录都没有要求;三是上市时市值达到8000万新元,符合此项对税前利润和营业记录都没有要求。由于民营企业对于锁股期特别敏感,新交所对于这方面的要求比较宽松,只是要求在主板上市的发起人不能在6个月内出售全部股份。

  去新加坡上市另一个好处也显而易见,新加坡的股市人为炒作少,在新加坡上市的佳杰科技公司的老总刘伟认为,不像暴张暴跌的香港股市,新加坡股市比较平稳,非常适合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融资。从新华信报告提供的数据来看,虽然新加坡市场对中国企业比较陌生,但是2004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增长极其迅猛(2002年为0,2003年为14家,2004年为31家)。

  虽然上市条件和交易规则有所不同,试图分肥中国经济成长的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三地资本市场同样对中国企业热情地伸出双手。美国市场在融资规模方面的优势以及对科技企业的偏好,中国香港出于文化和区位因素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新加坡市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鼎立支持,三地资本市场应该为每一个试图踏出海外上市这一步的中国企业家所熟知,量体裁衣才能为自己设计最便捷的资本之旅。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