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竞争力》2005 > 正文
 

方正科技:权力变局与利益变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 12:11 《竞争力》

方正科技:权力变局与利益变迁

  1985年1月,方正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的前身延中实业面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按面额50元平价发行。就在1985年,如果一名投资者投资50元购得一股延中实业的股票,并参加5次配股且累计追加投入10845元;至2005年1月,这位投资者攥着方正科技的那一张原始股,如今已经变成9704.4股。

  如果按照2004年12月3日收盘价5.87元计算,这位投资者当初50元的试探性投资,在2
0年后,市值达56957.78元。这位投资者手中的1股股票历经20后年,市值是原来的1139倍。

  在1985年,拿出50元投资股票这个陌生的新鲜玩艺,是需要勇气的。因为50元毕竟是那时一个普通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收入。此后20年间,陆续追加投资1万元,在财务上已非大碍,但是方正科技的历次股权之争却足以让人心惊肉跳。所幸的是,延中实业(后更名“方正科技”)历经两次易手控股权,终于确立具有竞争力的主业,得以修成正果。投资者20年长出一口气,虽担惊受怕但有惊无险,勇气加运气。

  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

  20年前,延中实业是上海市延中路上的一个街道生产小组。当时,很多上山下乡的上海知青返城后,都被安插在类似的街道企业中。延中实业只是上海成百上千的街道企业中的普通一员,本身并没有什么突出业务。也许正因此,上海市拿其小试牛刀股份制,如果试成了足显股份制威力,就算搞砸了则社会影响忽略不计。

  1985年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批复:延中实业发行500万元股票,其中集体股200万元,个人股300万元。10天后,1月12日,在中国尚无专业证券媒体的情况下,延中实业分别在《文汇报》、《新民晚报》和《解放日报》刊登广告向社会告知:延中实业要发行500万元的股票,每股50元合计10万股。因担心引发社会负面效应,发行广告只如豆腐块大小,缩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由此,在小心翼翼之中,上海延中实业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

  在1月14日正式发行前,几乎所有人都担心股票没人要。作为防范策略之一,相当一部分股票摊派给了发起人之一的延中复印公司。但出乎意料的是,发行异常顺利,购买场面非常火爆,正式发售前已排起见首不见尾的长龙。当时报载:“虽值隆冬,但凌晨3时,人们就在门外排起了长队,达万人以上。”

  历史记载:延中实业成为一家自诞生伊始就纯粹依靠向社会集资方式创立的股份公司,股票发行数量:10万股;股票发行价格:50元/股;实际筹资金额:500万元。延中复印公司看到巨大的社会认购量后,也将自己拥有的那部分股票向社会公开发行,以满足需求。

  谢海清是当年排队的众多投资者中的一个。1985年1月14日清晨,谢海清在寒风中站了整整4个多小时,成为了第一个购买延中股票的投资者,并因此由一名普通工人成为了延中实业的董事。上海延中复印工业公司的副经理秦国梁成为延中实业的副董事长和总经理。2月17日,延中实业召开首次股东大会,基本上没有控股股东,管理层本着对企业的深厚感情控制着经营。

  股权分散难成主业

  发行股票募集资金500万元,钱到手后怎么花成了头等大事,最后决定先盖一座办公大楼。站着的房子躺着的地,办公楼无论怎样都是看得见的资产,让投资人心里踏实。花了300万元建成一座当时相当不错的标准厂房后,延中实业开始四处找业务。

  投资人成了股东,又没有真正的控股股东,所以民主决策当家做主,各献奇招什么赚钱做什么。首先进入复印业务;随后引进日本的富士彩扩技术成为上海头一家;又推出汉堡包在上海第一家开创快餐业务;与香港某公司合作钓鱼杆业务;还搞过打火机业务。

  1992年,延中实业投资建立包装材料公司、饮用水公司、复印纸厂等项目,确立了延中实业在未来几年内的主营业务。当年公司实现主业收入1388万元,净利309万元。

  回首旁观,延中实业经营者的眼光在当时相当独到,彩扩、快餐、饮用水等业务都是其率先引进上海。如果坚持住主营方向,历经十几载的市场拼搏,每一业务都有可能做成较大的服务行业。

  但是,延中实业的先天性股权过于分散,必开投资决策的民主之风,主意很多,机会很多,诱惑很多,利益多重,平衡过繁,公司自然没了定力,资源只能分散。虽然很赚钱,但公司长不大。其经营者身上仍带有改革开放初期浓重的投机色彩,是为赚钱而不是发展一家企业,以至,在1992年后,很多能做到第一的业务半途而废,投资的只是一个个项目,没有主业。

  历史背景下的历史事件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步伐彻底打乱了延中实业生存的节奏。就在延中按部就班依循惯性定式过着红火小日子时,全然未料的重大变故改变了成长历程。1993年9月30日上午11点15分,证交所电脑屏幕上打出宝安公司持有延中实业5%以上股票的公告,延中实业被停牌

  消息传到上海昌平路的延中公司总部,犹如晴天霹雳,一时大家六神无主。对延中和公众而言,收购事出突然,谁也没料到“我们的企业”一夜之间会落入他人之手,没了命根子。

  在此之前,早有几件不经意的历史事件为此埋下深刻伏笔:1986年9月26日,延中股票在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挂牌上柜交易,该股票成为第一批可流通股票。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延中股票全部上市流通,成为第一批全流通股票。1992年2月,“延中实业”股票成为率先取消涨停板制度试行放开股价的公司股票之一。

  正是基于如此历史前提,也基于延中的股权结构与业务结构,深宝安(资讯 行情 论坛)(000009)打延中的主意不是一朝一夕。深宝安成立于1983年,1991年6月25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主营房地产、工业及进出口贸易。浸染在国内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深圳,深宝安春风得意,开创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多个第一:组建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第一张可转换债券,发行第一张中长期认股权证,开办第一家财务顾问公司。

  1992年末,宝安集团开始寻觅收购对象。延中实业股权分散以至几乎没有控股股东,从实际操作和收购成本上都相对容易。而延中实业以“延中路”这个街道名称出现,竟然给深圳宝安造成一个“近乎荒唐”的错觉:以为“延中路”上企业都归延中实业,实则很多企业与延中实业全无关联。如此推算,延中实业近则资产不少,远则拆了做房地产有大利可图。

  二级市场收购第一案

  1993年9月13日,深宝安旗下宝安上海、宝安华东保健品公司和深圳龙岗宝灵电子灯饰公司在二级市场上悄悄收购延中实业的股票。9月29日,上述3家公司已经分别持有延中实业4.56%、4.52%和1.657%的股份,合计持有10.6%。由此,延中实业的股票价格从9月13日的8.83元涨至12.05元。

  9月30日,宝安继续增持延中实业的股票,持股比例达到15.98%。至此宝安才发布举牌公告宣称持有延中5%以上的股票,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向延中实业公开宣战。这是1993年国庆节的前夕。

  国庆节的3天假期,对于延中实业管理层来说度日如年。总经理秦国梁懊悔不已,为什么自己在学习《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时,竟会把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跳过去”了呢?

  就在国庆期间,秦国梁没有闲着,他试图全力保住延中实业不被易帜。延中实业找到施罗德集团香港宝源投资作顾问,希望实行反收购。但延中的反收购之路走得非常艰难,收购资金就是一大问题,几家兄弟公司的资助只是杯水车薪;而到10月22日宝安已经持有延中19.8%的股票。同时,双方在各自智囊团的支持下通过新闻媒体开展唇舌之战。延中实业也将宝安的违规操作上报证监会,希望能得到支持。

  就在宝延之争愈演愈烈之时,其他老八股的管理层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但另一方面却又被购并的“进步势力”吓住了,结果一致得出“这是件好事情但要办好”的结论。

  最后在证监会的协调下,宝延风波才得以平息。1993年10月22日,证监会肯定宝安购入延中股票是市场行为,持股有效;但对宝安信息披露不及时处以100万元罚款。至此,宝安得以顺利进入延中。

  1993年的宝延事件,深圳宝安集团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延中股票达19.8%,而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由此开辟了中国证券市场收购与兼并的先河,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首例通过二级市场收购达到成功控制一家上市公司的案例。

  宝安进入后,延中实业在业务和管理上没有多大改变,注入的宝安上海房地产业务对提升业绩有所帮助,但经营思路仍沿续延中老路。据专家分析,宝安虽然在股权上控制延中,但经营管理人才储备仍不足,内部运营管理控制跟不上,宝安只派来两人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和董事兼副总,其他岗位未作变动。实际上,延中的经营管理仍为延中老人把持,形成内部人控制格局。在此后资本市场收购案例中,控制所有权而未控制经营权的案例比比皆是,最后多以被迫再度易手而告终。宝延事件就是前科,方正入主延中就是典范。

  第二股东反成新东家

  1998年5月,延中实业迎来其发展历程上最为重大的历史转机,以方正集团为代表的北京大学所属关联企业举牌延中实业。5月11日,北大方发布举牌公告,截至1998年5月8日,北京大学关联企业共持有延中实业股票5263801股,持股比例为5.077%。其中,北京大学下属公司北京北大科学技术开发公司和北京正中广告公司购入延中实业普通股5184001股,占5%;北京大学全资企业方正集团持股100股,北大资源集团持股79700股。举牌公告一出,延中实业在二级市场的股价应声大涨。

  鲜明的反差是,当年宝安举牌延中时,管理层进行了殊死的强烈抵抗;而对于北大方正的举牌,无论是多年的老股东还是管理层,普遍热烈欢迎并一片喝彩。以至在两周后,5月25日召开的股东大会,变成了一场热情洋溢的欢迎方正进入延中实业的“迎新大会”。会上,多数投资者慷慨激昂的讲述北大历史,北大师生也声称以北大人身份购买北大的股票,方正集团时任领导顺利当选为董事长。尽管当时宝安仍为延中第一大股东,但北大入主大势所趋,以第二大股东身份执掌延中,这是北京大学的品牌力量。

  1998年10月,延中实业更名为方正科技。在此之前,其业务已经开始全面转型,方正集团将原延中实业的传统业务及部分资产剥离出售,仅保留办公用品业务。更名前一个月,方正科技以5850万元价格受让深圳方正科技显示设备公司65%的股权。更名同月,方正集团将其旗下方正控股(行情 论坛)(HK0418)的电脑业务剥离出来,注入方正科技;更名后一个月,设立以方正科技为主的上海北大方正科技电脑系统有限公司,方正科技持有其90%的股权。更名后两个月,东莞市方正科技电脑系统有限公司成立,方正科技持股90%。至1998年底,方正集团已将其全部有关PC研发、制造、销售的业务置入“方正科技”。

  在延中实业更名为“方正科技”之际,不少延中老股东强烈呼吁不要更名,并上下活动至有关部门。10月14日,延中公司名称更改为“上海方正延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许是一个缓冲。11月2日,在上交所的股票简称由“延中实业”彻底更改为“方正科技”。

  当终成定局后,有的老股东泪如雨下,上演了悲情一幕。这些老股东眷恋“延中”这块老牌子,那曾是他们的光荣与骄傲。他们留恋与感慨过去13年的岁月与风光,但他们无法阻挡资本的无情。1998年10月,中国“第一公开发行股”的品牌终成历史。

  在方正集团操控方正科技全面转型的全过程中,直至转型完成后,宝安一直是第一大股东。在1998年,宝安集团先后五次发布公告,减持公司股票。截至1998年12月31日,方正科技业务转型基本完成,宝安仍是方正科技第一大股东,持有8.47%的股份,直至1999年上半年完全退出。尽管宝安相对掌控资本话语权,但因不能以实际的经营管理能力而掌控运营权,最终只有谢幕而已。不过结局尚好,方正介入后带动方正科技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大涨,从宝安入主时10元多涨至30多元,宝安早已赚得盆满钵盈。但仅仅是大赚而已,并未大赢,延中的辉煌是在“方正时代”创下的。

  1999年,方正科技完全确立了电脑的主业地位,业绩大增,实现主营收入16.53亿元,同比增长555.68%。品牌的优势,业绩的优异,奠定方正对方正科技的绝对领导地位。但这个地位并非不可撼动。

  长虹的暗中尝试

  1999年,方正集团爆发著名的“逼宫事件”,引发“高层人事地震”,北大校方断然调整方正集团董事会以“平息内乱”。原集团董事长离开方正,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闵维方出任方正集团董事长。此时,一个后来成为重要人物的铁腕之人随之登场,他就是曾经作为闵维方助手的魏新,被组织上“强行”任命至方正集团,协助闵维方的工作。

  10月19日,在北大校方宣布方正集团董事会新名单,魏新不在其列,但他可以列席董事会。魏新当时是以校办产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身份进入,他说“我当时有两项职责,一件是作为校方派出的监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另外一件就是清查账目,防止资产流失。”

  8个月过去后,2000年6月,北大校方再次对方正集团董事会做出调整,魏新被任命为副董事长,实际上代行董事长的职务。魏新被任命后不久,方正科技便出现一大险情。在方正科技2000年年报中显示,四川长虹(资讯 行情 论坛)(600639)的子公司虹兴仓储和江苏长虹赫然成为方正科技的第三、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69%和1.22%,合计持股2.91%。而方正持股比例为4.36%,仅高出长虹1.45%。据说,长虹当时账面上资金达100亿元,如有心入主方正科技是十拿九稳。

  更大的险情还是来自内部。时任方正科技常务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祝剑秋试图与长虹联手。祝剑秋是已经离职的原方正集团董事长的亲信,大权独揽于方正科技。原方正集团董事长曾是方正科技董事长,其在位期间与祝剑秋联手设计了“权力下移结构”,方正集团对子公司方正科技几乎失去控制权,方正集团根本无法掌握方正科技的重要信息。甚至,方正集团人士当时的怨言是“去一次方正科技,比去台湾都难”。在原集团董事长离职后,方正集团与方正科技的“母子游离”状态仍在继续,方正科技的大权实际掌控在代董事长祝剑秋手中。

  如果内外夹击格局一旦形成,方正科技极有可能易帜。方正集团为抵制长虹这只外来猛虎的进入,尽管在二级市场没有急于动作,但动用了其他能动用的一切力量,甚至包括政府部门的干预。

  但攘外必先安内。方正集团收回方正科技的实际控制权,是魏新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2001年初,借方正科技董事会要换届选举之机,方正集团与祝剑秋协商,希望其能退出方正科技要职,但双方意见未达成统一。恰在此时,2001年2月,长虹发生人事变动,主动撤回对方正科技的股权投资。方正科技的外患暂时消除,祝剑秋领导权问题也暂时搁置。

  定时炸弹的大爆炸是在2001年5月,导火索是裕兴举牌欲入主方正科技。在这次的股权之争中,祝剑秋不但不配合方正集团的反收购操作思路,甚至在2001年5月30日通过方正科技公告,公开表示自己与方正集团的不同意见,称方正集团与裕兴方面推选的董事候选人名单存在关联性。祝剑秋希望以此推延股东大会的召开,为自己迎来更多的时间获取更多的支持。

  此举彻底激怒了方正集团,当日下午5点,方正集团董事会紧急约见媒体,就方正科技最近发生的情况首次正式对外披露信息。魏新断然宣布,祝剑秋近期的言行严重危害北大和方正集团的合法权益和声誉,免去其方正集团副总裁职务。魏新的铁腕作风一露峥嵘。

  次日,5月31日,方正科技召开董事会并发布公告,对方正集团的指责予以反击,但明显软弱无力。6月8日,祝剑秋突然向方正科技递交辞呈,要求辞去方正科技代董事长和总裁职务。2001年6月10日,方正科技召开临时董事会,推荐北大的严纯华为临时召集人,任命蒋必金为代理总裁。6月12日,祝剑秋辞去方正科技副董事长兼总裁职务。在此期间, 魏新与祝剑秋曾有一次面对面的单独长谈,晓以利害切中祝剑秋软肋,此番长谈对祝剑秋请辞具有决定性作用。

  此举,方正集团控制方正科技董事会已有十足把握。也为对裕兴的反收购战奠定了内部基础。

  成功阻击裕兴

  长虹的退出,一波刚平,一波又起。长虹的退出给另外的觊觎者以可乘之机。2001年5月11日,北京裕兴机械电子研究所联合河南觉悟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年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凯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金裕兴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宇通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5家公司发布公告,宣称合计持有方正科技5.4103%的股票。

  举牌当天,裕兴发表声明,向方正科技提出议案:提出要求增补六名董事和两名监事;并提出200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修改意见。

  对于裕兴的反收购战,最初的前线总指挥人选并非魏新,在初定人选因故不能担当之际,魏新临危受命,挺身而出。魏新说:“一个最基本的东西,控制权我们不能丢,这个会影响到方正集团的整个形象。”

  对于裕兴的举牌,在方正志在必赢。5月14日,方正集团向上市公司董事会提交了增补候选董事的提案,在5名候选董事中,方正集团的核心层有两位:肖建国和魏新。方正集团要求方正科技董事会在14日召开董事会,通过裕兴的两个提案,并于次日公告;接下来再次召开董事会并通过方正集团的提案,于17日公告。这样,方正科技就不得不在5月16日完成股权登记,并于5月28日召开股东大会。

  5月15日,方正集团在基金的压力下开始增持方正科技股票。基金为防止方正集团套现走人,把其持股量必须达到5%(这样方正集团在卖股票时必须公告)以上作为支持方正集团的条件。在增持股票的同时,方正集团非常“技术”地把持股量控制在举牌者之下,并且声称把资产的重组和处置权授予即将产生的新一届董事会,这些行动得到裕兴等举牌方的一致欢迎。

  5月15日,方正集团公告增持方正科技股份至935.1万股,占比5.0107%。同日,方正科技召开董事会,通过了裕兴关于分配的方案,但方正集团和裕兴两方提交的董事会人选都没有通过。股东大会被延至6月28日。

  经过历时一个多月的股权之争后,6月28日方正科技的股东大会大家尤为期待。但事实上,中小股东大闹股东大会才是股东大会的“高潮”。股权之争使得方正科技股票大涨,但方正集团收回对方正科技控制权的过程中先后发布公告和声明,先是赞美方正科技管理层的成绩后又声称年报内容不实,方正科技应声大跌。中小股东在会场上情绪十分激动,场面十分混乱,以至后来需要佩枪的警察坐镇。而方正集团则在无波无澜中取得对方正科技董事会的控制权,裕兴的候选人提案则根本就没有提交到股东大会。

  从6月12日~27日,裕兴曾先后两次向方正科技董事会提交增补推荐董事候选人和监事候选人的提案,但方正科技董事会未予通过。对此,裕兴向中国证监会、上海证管办和上交所提出要求查处的报告,甚至做好了起诉的准备。在6月28日股东大会现场,裕兴再次提交提案,仍未果。

  股东大会结果是:北大方推选的9名董事全部当选,魏新当选为董事长,通过裕兴每10股转增10股的分配方案。裕兴曾一路高呼争夺方正科技的控制权,但赶到城门口却被拒在城墙之外,而城里的方正集团早已握定胜券。

  在反收购战中,有一个关键人物起到极为重要作用。作为方正科技的重要投资人之一的李友,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与方正联手。后来,李友率其团队加盟方正科技经营管理层,李友出任方正科技董事、执行总裁。他本人也由此完成了从资本运作者向产业运营者的转型。因在方正科技业绩凸显,李友升至方正集团董事、执行总裁。

  高清又掀闹剧

  就在裕兴举牌风波平息的3个月后,方正科技再遭举牌。2001年10月,上海高清持有方正科技的股份达5.000026%,位列北大方正之后的方正科技第二大股东。

  上海高清2001年8月30日才成立,注册资本金1亿元,上海高清数字创新中心以技术投资持股35%,深圳市福鸿达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65%。据称,其主业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要产生利润,至少需要5年,因此意图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来实现其产业的扩张,而方正科技在国内IT领域中的业绩与地位被其看中。

  之后,北大方正和上海高清开始了你追我赶的增持游戏。11月16日,3次公告后上海高清成为方正科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6.4982%,高出北大方正0.285%;11月22日,上海高清联合3家盟友南大科技园、东大科技园、北京申易通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合计持股超过10%)向方正董事会提交召开临时董事会的请求。

  11月10日公告显示,成立于2001年11月1日的北大方正集团控股子公司深圳市方正科技有限公司买入方正科技124.88万股;11月23日,方正集团增持至24632450股,持股比例为6.60%;11月30日收盘,方正相关企业持方正科技股份达10%,方正增持队伍中出现河南方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方正蓝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两张新面孔。

  股权增持过后,双方又进入唇枪舌剑阶段。12月21日,上海高清等4家公司发布要求魏新辞去董事长、总裁职务,李友辞去董事职务的公开信。对此方正采取法律手段进行了反击,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认定上海高清的公开信无法得到事实认定,因此建议不提交临时股东大会。2002年1月22日,方正科技召开股东大会,上海高清缺席,其所提4项提案全部被否决。至此,高清举牌事件草草收场。2002年方正科技中报显示,上海高清完全退出前10大股东之列。

  事后,大家对于上海高清举牌的疑虑是:双方都在增持方正科技的流通筹码,但该股股价为何不涨反跌?而高清成立不久,就开始大规模收购,据称都是用的自有资金,其资金又从何而来?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所谓的增持股票很可能是不同股票账户之间的一种“倒仓”行为,即将原来“分仓”在各个隐蔽账户中的股票通过二级市场的交易行为集中到某一个公开的账户中,借其名义举牌,而市场中的流动筹码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方正科技大调整

  一连串反收购的成功,奠定了魏新在方正的领导权威。2001年11月,闵维方出任北大党委书记,不再担任方正集团董事长一职。魏新正式接任方正集团董事长,同时兼任方正科技董事长、总裁。方正进入“魏新时代”。

  由此开始,魏新对方正科技实施全面调整。他率先进行管理变革,其核心是控制权上移,经营权下放。方正科技原来的核心业务都在方正电脑公司,祝剑秋原任这家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上市公司对电脑公司几乎没有控制。魏新把方正电脑公司的各项控制权都收上来,统一在上市公司的平台上。继而,魏新又把方正科技的控制权上调到方正集团的平台上,在集团层面实现五个统一:财务统一、人事统一、投资管理权统一、品牌推广统一、内控统一。

  魏新表示:“当时我上收权力的时候,阻力空前之大。”有人劝魏新不能这么做,风险太大,销量会下降,人员会流失。魏新跟他说,“我的观点是多换思想少换人,但底线是不换思想就换人。” 调整强行贯彻下去,事实证明对方正科技本身的影响很小,电脑公司的业务继续保持了健康增长的势头。

  接下来就开始做企业文化。魏新说:“我拿方正科技做试点,来重塑企业文化,文化是终极控制力。”

  2004年1月5日,方正科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董事长魏新辞去兼任的总裁职务。魏新称“辞去方正科技集团的总裁职位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表率”。2005年1月,魏新又辞去方正科技董事长之职,稳坐于方正集团董事长,找原执行总裁蒋必金接任。

  方正集团的硬件旗舰

  发展是硬道理。在方正集团入主之前,延中实业1998年业务收入不过2.97亿元,而到了1999年便猛增到16.53亿元,此后每年上扬,年度净利润也达到1亿元之上。到2003年底,方正科技业务收入为52.52亿元,净利润1.4亿元。方正科技2003年全年出货量大概在150万台左右,居中国PC市场第二。

  方正集团的执行总裁李友曾表示:“方正科技这两年的变化,不管过去对调整有没有抵触的员工,都可以切实感受得到。公司的竞争能力加强了,净资产从2000年的5个亿变成了现在的15个亿,市场份额增大了,这都是人人受益的好事。”

  在方正集团完成对方正科技的控制后,方正科技已成为集团下属的PC硬件旗舰。另一方面,向PC周边产业的扩展也在进行当中。2003年9月,方正科技及其下属方正香港公司分别收购珠海多层75%和25%的股权。珠海多层是一家以生产多层及双面印刷电路板为主的中外合资企业,继2003年收购价款1.88亿元后,2004年方正继续投入3亿元,实现收入和净利2.5亿元和2500万元,分别占方正科技收入和净利的1/30和1/6。2005年方正拟继续投入13亿元,预期实现销售收入和净利4.5亿元。芯片则是方正的又一突破口,2005年预计投资6亿元,其中2亿元为资本金,4亿元为国开行贷款;预计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润2亿元。至此,方正科技未来几年内的业务结构已基本成型。

  方正集团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以牢牢控制住方正科技的主动权。业务发展良好,品牌在方正手里,经营管理权被方正牢牢掌控。截至2004年6月,方正集团及其他关联企业持有方正科技股权合计11.89%,为历史最高。另外,方正集团如今已有方正证券等金融机构,维持对方正科技的控股权实在是易如反掌。

  (感谢东方微巨提供资讯)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