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彩产权改革遭讨债难题 球玻壳霸主陷华林泥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5日 13:42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特约记者 吴雨 河南报道 “我们不起诉他,有人就该起诉我们了!”2月28日,河南安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彩集团)一位高管意味深长地说,“目前律师已经进入角色”。 这是河南首富孙树华涉嫌巨额贷款诈骗一事被媒体披露后,“曾经”与之合作的安彩
安彩集团酝酿与河南省华林塑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林集团)掌门人孙树华对簿公堂已有时日。2002年,安彩集团以3000万元出资、担保1.35亿元贷款的代价与孙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河南安彩华林化学建材有限公司,后当其希望全身而退时,孙树华似乎已身陷困局,安彩集团“多次讨要出资未果”。 2004年11 月15 日,孙树华对外宣称,已与中国横向经济联合开发公司取得了郑州黄河三桥“业主资格”。这让安彩集团一度产生了孙树华能借此“翻身”的美好愿望……但事实很快表明,宣称拥有资产40多亿元的孙树华显然遭遇了无法攻克的难题。 今年2月17日,河南省交通厅召开“高速公路专题会议”,决定“对资金管理出现问题和需新定业主的项目,如黄河三桥……等项目,要与发改委、大项办及有关市积极沟通协调,尽快确定业主”。 消息传出,安彩集团对这位有着“福克斯富豪”光环的“企业家”彻底丧失了信心。 “婚变”谜局 2002年,国家有关部门确定“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聚乙烯PE管材管线落地生产权,这项总投资近20亿元的大“蛋糕”,引得包括6家上市公司在内的40余家塑料化工企业蜂拥而至。 在这种背景下,孙树华与安彩集团开始联手。不过,双方联姻的真实缘由,现在依然迷雾重重。公开的一种说法是彼时强敌压境,孙树华欲借安彩集团名气取胜。而安彩集团至今尚无正面回应,似乎另有隐情。然而,其后联姻历经三次变更,其间更掺杂造假谜局,应是双方始料未及的(详见右图)。 “那些涉及安彩集团的资料很多都是假的。”安彩集团的一位高管认为。 河南安彩华林化学建材有限公司的三次变更登记资料中,首次有安彩集团高管签字、安彩集团印章的文件为20份,第三次为7份。这些重要文件包括安彩集团董事会全体成员签字的“董事会决议”以及“股权转让协议”、“收款证明”、“承诺保证书”等等。 那么,假从何来呢?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安彩集团的依据之一是其早就于2004年3月25日就已使用了带有“网络编号”的新章,原来的印章已经作废。根据安彩集团的新章模,记者与上述重要文件进行了比对,发现这些时间在2004年3月25日至同年9月1日的文件上的公章确无“网络编号”。安彩集团董事长李留恩2002年2月8日、3月7日在有关文件上的签字,与2004年间的这些企业变更中的签字差异也十分明显。 令人疑窦丛生的还不止这些。 据有关资料显示,“收购”安彩集团2000万元股份的一个是前“淮阳县北关城市信用社主任”、现年55岁的华林集团办公室主任梁中海,另一个则是前“华林塑料篷布公司仓库主任”、年仅26岁的华林集团现任财务科长穆静,均名不见经传。 两位“千万富翁”是何时发迹、如何发迹的?记者曾致电梁中海,令人难以置言的是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连梁自己也表示“不清楚”,而资料上显示“具体经办”企业登记变更的一位华林工作人员的回答与梁如出一辙。 类似的谜还有安彩集团为何要与孙树华分道扬镳?如果安彩集团“不知情”一说成立,孙树华又为何如此操作?记者曾就此请教双方有关人士,皆无答案。 据了解,准备与孙树华诉诸公堂的安彩集团似乎认可第一次企业变更,即已与孙“离婚”。而对第二、第三次变更,即又与孙“复婚”的变更不予认可。 “安彩集团早欲退出,第一次变更结果显然附合其利益——尽管第一次企业变更资料中的安彩集团公章同样没有‘网络编号’,他们如果认可好像无法自圆其说。”郑州一位从事工商企业注册的人士分析说,“孙树华与安彩集团初分终合的第三次企业变更原因可能是遭到第三方的强列反对——比如银行,因为担心安彩集团1.35亿元贷款担保会因为退出合资公司而发生置换或意外。在这种情况下,有关方面只好进行第二、第三次变更”。 “有关方面”究竟是安彩集团还是孙树华,抑或双方共同参与目前还是谜团一个。记者注意到,在最后一次变更中,孙树华的自然人股东身份变成了法人股东华林集团。而华林集团旗下的多个企业目前已纷纷停产,似乎败相初显。 安彩集团现在头疼的是,一道必须在起诉前回答的选择题已经横亘在他们面前—— 认可三次企业变更的合法性,就意味着必须立即停止“讨债”,继续维持这桩姻缘,承担3000万元出资及1.35亿元担保贷款可能带来的风险;否定三次企业变更的合法性,意味着有可能将“朋友”送上法庭,一些人甚至可能身陷囹圄,而上述风险依然,因为双方一致认可的“离婚”协议至今还没有。 鱼与熊掌 在中国的企业英雄传里,安彩集团似乎并不缺乏化解风险的成功经验。 不过,正处于“多事之秋”的安彩集团也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分散精力”。 2004年6月,凭借河南省有关部门鼎力支持,安彩集团控股公司河南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玻公司)作为整个集团的产权改革试点先行一步:25%的国有股份出让给外商;35%的国有股份退出,转让给公司职工。而转让给职工的那35%的股份中,企业高管人员又占13%。 依据河南省政府有关政策,安彩集团报请有关部门同意后,可将安玻公司净资产值(截至2003年6月30日)的15%,即1亿多元“奖励给两高人员”。加之安彩集团拟对4100多名职工给予身份置换补偿资金2.7亿多元,高管与员工收购安玻公司国有股权,资金来源目前看来已并非难题。 “一个间接的MBO即将完成。”联系到安玻公司和上市公司安彩高科(资讯 行情 论坛)之间的关系,有关人士分析说。对于为一方经济作为卓越贡献的“安彩人”来讲,这是一次迟到的奖励。不过,通过此次改革,安彩集团内部凸现一批千万、甚至亿万富翁应该不是奢望。 不过,寻找外国战略投资者目前尚属安彩集团的“未定之举”。安玻公司25%的股权究竟花落谁家?“这个问题还在谈”。但是,由于“一年的基准期很快就会过去,要不然还要重新进行评估”,再加上只有安玻公司横渡产权冰河,整个集团的产权改革才能启幕,安彩集团高层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压力。 “在这个节骨眼上,安彩集团显然不愿意看到‘麻烦制造者’。”一位有关人士分析说,“只要能要回本钱,同时把1.35亿元的贷款担保换成别人,安彩集团也不愿意和孙树华翻脸。” 不过,安彩集团能否如愿以偿似乎仍有悬念。几乎与孙树华“身陷困局”、“资产泡沫和虚假业绩”、“涉嫌贷款诈骗”等新闻报道同步,当地公安、检察等部门也纷纷介入。此刻,过去在华林集团门前徒叹奈何的债主们似乎都认识到了“捷足先登”的意义,安彩集团亦然——出资加担保,安彩集团直面必竟是1.65亿元的责任与风险。 事实上,流入华林集团的这笔国有资产2004年就已引起了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警惕。而就在同年3月,一家银行却从安彩集团账户上划走5000万元,原因是其担保贷款的另一家“知名企业”经营乏术,最终破产。 安彩集团首次产权改革大考中的这道“华林难题”正考量着决策者的智慧极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