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ST济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 16:55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记者 刘擎 济南报道 “ST济南”现象,就是证券市场“发了言”,把济南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一种惨烈的形式呈现给人们 2005年2月1日,ST济百(资讯 行情 论坛)公布了自己的2004年度财务报告:每股亏损
ST济百的亏损使半年前还看上去很美的济南垃圾股(ST小鸭、ST金泰(资讯 行情 论坛)、ST渤海(资讯 行情 论坛)、ST轻骑和ST济百)拯救战蒙上了一层前路未卜的阴影,而 “ST济南”现象,一时尚无法消除。 漫长的拯救 2002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济南5家市属上市公司由于连续亏损全部被特别处理——冠以ST(ST小鸭、ST金泰、ST渤海、ST轻骑和ST济百)。这被财经界称为“ST济南”现象。 山东省政府为此专门召开了山东ST公司及亏损上市公司专题会议,打响了“拯救上市公司大会战”,分管经济的山东省常务副省长林廷生明确要求“大多数亏损公司一年实现扭亏,两年内摘掉ST帽子”。 这注定不是件容易的事,从ST济百漫长的拯救旅途便可见一斑。 ST济百原名济南百货,是济南的老牌亏损上市公司。也正因为如此,ST济百的重组,动手最早。 2001年3月22日,济南市国资局在权衡后,选择了华建电子作为重组方。但后来华建电子驻济百高管被逐,重组一年之久的华建尚未能实际掌控济百的经营,华建损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机会成本,决意退出重组。 2002年7月,实力雄厚的将军控股开始重组ST济百,新东家背后的靠山是山东烟草巨头将军集团。将军控股接手的ST济百,已是久病缠身。 2003年8月将军投资方面顺利进入董事会。2004年全年,ST济百终于每股盈利两分钱,保壳成功。2004年11月2日,公司原第一大股东济南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将所持公司3627万股国家股中的3216万余股转让给将军控股有限公司,公司由原来的纯零售商业经营企业转型为商业地产类公司。 这也使ST济百安全地跑进了省里解决“ST济南”现象的时间表。 但2004年的亏损却让人对这场拯救战的成果产生了怀疑,同时也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公司股价亦跌至2月2日的2.41元。公司对亏损给出的解释是:“2004年公司主要经营处于调整、启动阶段,销售收入及柜台出租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相应的费用正常发生。” ST济百在股市上的现状,可以说是拯救和重组未有实质效果的证据,但将军控股方面并不认为情况很糟糕,他们认为公司总的情况是在向良性发展。 2004年11月, ST济百变身“好又省女饰城”开业,12月,将军控股与日本伊势丹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伊势丹将在济南将军广场开设分店。将军控股的这些操作,开始给ST济百带来了新的脸谱,给资本市场一些新的希望。 盘点拯救战果 2005年2月3日,记者寻访今日的轻骑集团。和平路在如今的济南已经显得瘦小而拥挤,多是老旧的建筑,轻骑集团位于和平路34号一个不大的院落。五层高的办公楼灰白墙面斑驳可见,难以掩饰其年代久远,如一只老猫,伏在同样老旧的灰蒙蒙的和平路边。惟有辅楼的高处,写了四个镏金大字“决战决胜”,还昭示着这个中国最早的民用摩托车厂家曾经的雄心和辉煌。 被称为“亏损大王”的ST轻骑曾创下年亏损34亿元的纪录。其重组过程也是异常艰难,在被拯救的两年中,曾传出三联集团重组、跨国重组等消息,但均未实现。 2004年6月30日,中车集团与济南轻骑及其最大股东济南国资局达成重组意向,中车汽修成为ST轻骑第一大股东。2004年8月9日,暂停上市15个月后的ST轻骑复市。 由于产业的高度相关,中车的重组给轻骑带来了一定效果。2004年前三季度报表显示,公司主业收入同比增长约9%,每股收益0.008元,另外公司还预告称2004年将不会出现亏损。但连续两年微利的局面表明,轻骑距离真正的振兴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集团副总经理孙振华表示,中车集团将充分吸取ST轻骑发展过程中的教训,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运作上市公司。到2006年,重组整合后的ST轻骑,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60亿元,年生产摩托车80万辆。 尽管另外三家ST公司在2004年都有望实现盈利,但ST金泰和ST渤海基本上还在生死边缘痛苦地挣扎,ST金泰目前甚至是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 经营真正有起色的只有ST重汽(资讯 行情 论坛)(原名ST小鸭)一家。2003年9月22日,在济南政府的撮合下,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入主 ST小鸭,将上市公司原有主业从家电经营转型为重型汽车的生产,可谓脱胎换骨。 股市“发言” 山东《齐鲁周刊》副总编辑李强对《瞭望东方周刊》分析说,济南的经济正在经历空洞化,“我们注意到许多发迹和成长在济南的大公司,如中创软件等,外迁去北京、广州、深圳、苏州,而留在济南的大企业多数积弊颇深,这已经使地方政府感到压力,已经使地方财政面临压力。而济南市的国有企业资产占全市企业总资产的70%,远高于一般的中国城市。” 山东省统计局城调队企业监测处处长仝义贵说,这种重组一般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资产置换方式,产权改革不足,组合价值也受到限制。资产运营效率不高、资本运作力度较弱、投资效果低,是制约山东板块的大问题。衡量资产运营效率的财务指标主要是资产周转率,即主营业务收入超出资产总额的倍数。仝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3年,山东省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为69.39%,比江苏、浙江两省分别低7.93和9.04个百分点。 在资本运作力度和对外投资的效果上,山东的上市公司一直落后。据山东省统计局2003年统计,山东省上市公司长期投资仅为广东、江苏、浙江的4.75%、46.13%、67.75%;长期投资占总资产的比率为3.47%,分别比三省低7.97、3.65、3.79个百分点;投资收益分别为三省的1.75%、3.69%、19.73%。 近年开始大举投资山东地产的浙江籍老板叶先生说:“济南地面上的钱比在浙江要‘死’,活性不高。山东的官员到处去招商,其实山东地面上就有巨大的资产存量,只是活不活,可用不可用,好用不好用的问题。” 山东省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山东大学教授黄少安则认为,济南上市公司集体沉沦,是内因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反映国企本身体制性的积弊,还与济南市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及投资环境、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上市公司问题的效率和驾驭证券市场的能力等很有关系。 “ST济南”现象,就是证券市场“发了言”,把济南问题以一种惨烈的形式呈现给人们看,事实上,是济南这个城市综合实力受到了质疑,是股市用它的方式质疑山东经济中的一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