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携八机构召开内部会议 新股询价酝酿变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 05:48 深圳商报 | |||||||||
本报记者多方采访证实,中国证监会“急召”全国证券机构赴京说法不确 【本报讯】(深圳商报记者 梁惠元) 记者昨日获悉,中国证监会发行部21日召集8家机构开了一个征求新股询价制改革意见的内部会议。有与会者向记者表示,预计新股询价制将会出现较多变革。
并非全国证券机构进京 昨日有报道说,中国证监会近日急召全国证券机构进京,共同商议如何解决新股询价制实施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报道还称,“新股询价制可能会有调整,全国证券机构已经接到证监会通知,马上就要去北京参加研讨”。 为求证上述说法的真实性,记者昨日电话联系了银河、国泰君安、国信、招商、平安、光大、中信、广发、华夏、华林、海通、华西等券商分管投行的公司领导或投行总部的老总。国泰君安副总裁华一、华西证券副总裁姜长龙、华林证券梁斌、光大证券总助林昌、银河证券投行总部总经理赵驹、平安证券投行总部总经理徐波、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副总刘珂滨等都表示,没有接到有关通知,也没有听说。徐波还说,他也向几个券商的朋友打听过,但都说不知道。姜长龙、梁斌、林昌等称,也许会议只是小范围的。 经过艰辛的采访后,记者终于在昨晚获悉,中国证监会已于21日召开了一个征求新股询价制改革意见的内部会议。被召参加会议的机构只有8家,其中券商和基金公司各4家。8家机构都是以询价对象的身份参加这次会议的。 据悉,中国证监会发行部主任姚刚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发言。与会的8家机构针对询价制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畅所欲言,气氛非常活跃。 有与会者对记者强调,事实并非所谓“急召”全国证券机构进京。“又没有出什么大事,干吗要‘急召’,也没有必要全国证券机构都参加!”这位与会者说。 目前的争议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询价机构为规避因误导定价而导致被除名的危险,往往会采取紧盯主承销商定价区间的策略,询价结果将会趋向一致;同时,为了在累计投标时能中签,询价机构往往会逐步提高报价,询价价格将越来越向主承销商二级市场定价靠拢。如果如此下去,可能会导致新股发行定价又回到老路上:名义上是询价得出的价格,实质上与之前一刀切的定价发行或定价市值配售没有多大的区别。 也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询价对象研究能力参差不齐,询价机构数量较少,询价结果是否真实有效,也让市场产生困惑。就目前首批六类询价机构来看,QFII与基金是国际化定价的代言人,而券商由于自身的困难往往在国际化与本地化之间艰难抉择,财务与信托公司研究水平则相对较弱。定价能力的不同,其结果就是定价水准存在重大差异。 部分市场人士认为,证监会针对询价对象的“约法四章”主要还是道德层面的,要解决询价过程中出现的随意性与诚信问题,可能还需要采取经济层面的硬约束。比如,将初步询价与累计投标合二为一,报价时询价对象就应打入相应的申购资金,这样才能保证询出的价格真实有效。 将会出现较多的变革 上述这位与会者对记者说,其实在华电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发行完毕之后,证监会发行部就询价制如何完善的问题已作了一番调研,并走访了很多机构。这次会议之前,证监会发行部已有改革的基本思路。会议的召开主要是进一步了解情况,听听各机构的想法,以便改革思路的完善。 这位与会者表示,每个新的制度实施都有一个试错的过程。目前新股询价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估计接下来会进行较多的改革。改革之后的制度会更透明,更公平公正。 这位与会者还说,实际上,南京港的询价过程已有些变化,即在第一次询价结束之后有一天时间的备案时间,证监会因此有时间和条件对第一次询价的情况进行盘查和纠正。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