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发行不是死胡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 17:10 和讯网-红周刊 | ||||||||
彭肇建 2002年1月,胡东辉在《红周刊》撰写了《国有股减持的多赢之路》一文,让我们回顾一下3年前他的设计描绘:“所有首发、增发新股和配股的公司都应当按发行量的10%减持国有股,减持价格为公司每股净资产值,减持日期为发行新股满1年以后,减持股份配售对象为二级市场所有持股者”。“所有首发、增发和配股的上市公司必须在国有股减持满1年以
此文发表的第2周,我撰文表示赞同:在形形色色的国有股减持或全流通方案里,胡东辉方案是最好的。尽管存量中的每股净资产,其中有增量高溢价发行所作出的贡献,国有股按净资产减持已经升值了,但是国有股以这样的方式保值增值,从买卖需要双赢的角度看,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反观那些全流通方案,虽然大股东把存量升值的部分通过补偿的方式还出了一点,但由此摇身一变成了流通股,可以名正言顺地获取流通溢价。大股东存量股票的流通溢价,最终还得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买单,所以全流通补偿方案,看似利好,实是利空。 新股存量即使不是按净资产发行,溢价部分也是在发行时就确定的,大股东只能在一级市场获取流通溢价。而全流通补偿方案中存量股票的流通溢价,却是不确定的,大股东在什么时间什么价位兑现,小股民无法预知。所以,对形左实右的全流通补偿方案,我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 显然,在全流通补偿方案与新股存量发行试点之间,我只可能把赞成票投给后者。既然国有股减持这一存量发行方式,可以有多赢之路,那么其他新股存量发行,就不会是死胡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