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天,距离国九条发布日正好一周年。一年前的2月2日,国九条曾让股市沸腾,当日股指大涨,沪指收盘于1623.88点。一年后,股市满目疮痍:昨日股指滑落到1188.93点,国九条发布一年来沪综指跌幅达26.7%;多家券商被托管或者倒闭;基金投资全面陷入亏损状态;上市公司管理层成群结队进监狱;95%小股民投资无法盈利,50%的投资者声称要离开股市
。那么,一年来国九条究竟怎样被推进?其中阻力究竟何在?
不可否认,管理层着力推进国九条的落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政策的可操作性、政策本身之间的矛盾性、政策出台的次序以及关键政策股权分置问题的处理尚未出台,严重掣肘了政策的效应,进而导致“政策底”频频陷落。
6个工作小组5个出了成果
事实上国九条颁布以来,尤其是“9·14”行情以来,政策落实的进度显著加快。目前6大工作小组已经有5个小组拿出了方案或者政策。
国九条颁布后,有关部委迅速成立了6个小组:一是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方面的专题工作小组,二是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方面的专题工作小组,三是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方面的专题工作小组,四是鼓励合规资金入市方面的专题工作小组,五是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方面的专题工作小组,六是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方面的专题工作小组。
从目前来看,除第三小组股权分置解决小组尚未有文件出台外,其余小组均已拿出方案或者政策。第一小组券商融资方面,2004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率先通过其官方网站对外发布了《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同年11月4日,《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正式颁布。第二小组股市减税方面,财政部决定从2005年1月24日起,再度下调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2‰调整为1‰。第四小组合规资金入市方面,去年10月底,《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及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的规则相继出台。第五小组发展债券市场方面和完善QFII试点方面,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2004年QFII新批15家,总数达到21家,累计获批外汇额度达到30.25亿美元。
五大因素导致市场“不领情”
为什么6个小组5个取得显著成绩,但市场依旧“不领情”,原因出在哪里?笔者认为:
首先,关键性的政策推进力度不够。6个小组中目前只剩下一个小组,也就是股权分置小组尚未有明确方案出台。而股权分置正是中国证券市场顽疾的根源所在。当国九条只剩下一条时,市场的不确定性并未因此而减弱,反而是增强了,因为该政策可以令当前股市中枢处在1000点,也可以令股市中枢处在1300点,关键是明确A股的权数。投资者不怕利空,怕的是不知道利空什么时候出来。况且,股权分置处理未必就是利空。
其次,部分政策尽管出台,但其可操作性不强,“出了等于没出”。比如,券商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的政策出台了,但至今没有一家券商获准从事短期融资业务;在券商发债方面,除了国泰君安成功发行16.5亿元外,在此前首批三家券商中,中信证券的债规模由超过10亿元削减至4.5亿元,海通没有发行,长城发行2.3亿元。第一批总额度42.3亿元中目前只完成6.8亿元。
第三,部分政策反而引发市场重心下移。比如在推进证券市场国际化、市场化的进程中,股票究竟该按国际标准定价,还是按照国内原有标准定价,成为投资者心中新的不确定因素。华电国际询价更是直接导致了中港两地电力股的“握手”,电力板块指数从2004年11月23日到2005年1月31日累计下跌27.4%,同期大盘下跌13.82%。
第四,矛盾的主次关系处理尚有待完善。询价制引发的新的矛盾出现了,究竟该推进国际化、市场化,还是停止推进?如果要推进,是否应当首先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再着手其它问题。而这里又涉及到国九条问题解决的主次问题、顺序问题。市场对于政策的不领情,并非是投资者“倒行逆施”,而是政策本身在矛盾关系处理上尚有待于完善,解决问题的次序上尚有待于理顺。
此外,政策的主动性不够,倒逼的迹象较重,削弱了政策的效应。在国九条颁布至“9·14”行情以前,6大小组无一发布相关政策。到目前为止的国九条相关政策均是在2004年10月份以后发布的。由此给投资者的信号就是,政策是因为股指跌才出台;进而,在市场大跌之际投资者盼望有新的政策出台,等等。
中证资讯 徐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