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证监会网站上开辟了券商“行业动态”栏目,该栏目首先推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作为经验推广券商。该栏目说明指出,选择进行经验推广的券商的标准是在创新发展、风险防范、合规经营、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的证券公司。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申银万国四川总部总经理何沙。
记者:何总,在目前证券行业普遍陷入困境之际,申银万国有什么经营秘笈,能成
为首家经验推广券商呢?
何沙:申银万国不但是全国成立最早的证券公司,也是不断开拓、勇于创新的大券商,为证券市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自1996年合并成立至今,公司累计实现交易总额64900亿元,发行承销总量885亿元,累计上缴利税75亿元。申银万国曾经创造了新中国证券史上第一只A股、B股、可转债等许多市场“第一”,在近年来的一些金融创新领域,公司创建并巩固了先发优势,代理QFII交易的市场占比达到40%,列业内第一;代办股份转让交易的市场占比达到21%,列业内第一;开发设计了以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代表的七大系列40多个创新产品。
记者:目前证券行业普遍亏损,大家都很关心,申银万国的业绩怎样呢?
何沙:公司当前经营情况正常,业绩良好。2004年,按照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核算口径,公司2004年营业收入10.40亿元,净利润0.19亿元(按2003年证券公司会计制度同口径,利润总额1.6亿元),营业费用8.25亿元,同比压缩了0.71亿元,降幅达7.92%。
2004年,公司实现业务总量7504亿元,比2003年增加6.53%。一级市场业务,完成IPO主承销项目3个,承销金额6.12亿元;副主承销和分销项目7个,市场融资额21.63亿元;分销了36期各类债券(不含分销央行票据),国债金融债累计承销110.86亿元。在二级市场业务中,A股沪深交易市场占比4.39%,居全国第三位,比2003年上升一位;B股市场占比7.71%,居全国第二位,比2003年上升一位;交易总量市场占比3.81%,居全国第六位,比2003年上升一位。
记者:低迷行情中仍能盈利,申银万国确实不简单。何总,申银万国盈利的秘诀有哪些?
何沙:很简单,就一句话,经营规范。这句话说起容易做起难,但申银万国一直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三条铁律”,没有挪用客户保证金、客户标准券和客户托管资产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客户利益,得到了上级监管部门的肯定和推介。2004年8月,公司成为中国证监会网站上首家推介经营管理经验券商。1月20至22日,中国证监会根据我公司合规经营的实际情况,对我公司客户资金独立存管方案进行评审并获得好评,显示了证监会对公司坚持合规经营、注重基础管理的肯定与支持。继2003年受中国证监会邀请在“全国首届证券公司工作座谈会”上发言后,2004年,申银万国再度受中国证监会邀请,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座谈会”上发言。此外,继2003年被国际权威杂志《亚洲货币》评选为“中国最佳经纪商”后,2004年又被《亚洲金融》评选为“中国最佳经纪商”。
记者:申银万国有什么规划呢?有没有准备上市?
何沙:申银万国已经确定了“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成功上市”的战略目标。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已正式通过、正在积极进行增资扩股和发行债券工作,以充实资本实力,改善资本结构,提高公司赢利能力。同时,上海市委市政府以及证券监管部门明确表示(2005年1月20日市长召开专门办公会决定)对公司增资扩股、发债以及金融创新给予支持和帮助。可以说,作为一家老牌阳光券商,申银万国的前途十分光明。
记者:要完成成功上市的战略目标,公司有没有什么需要克服的困难呢?
何沙:困难当然存在。目前,公司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在客户资产管理历史遗留问题上。对此,公司正本着对股东负责、对投资者负责和对证券市场稳定负责的态度,积极稳妥地进行处置。
从目前的宏观环境、市场状况以及券商补亏能力来看,要完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仍需要一段时间,但我公司仍然坚持证监会的三条铁律“不挪用客户保证金、客户标准券和客户托管资产”。同时,公司严格执行中国证监会有关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规定,积极准备产品创新,开展规范委托理财业务。通过平稳减仓、压缩总盘、资产重组等一系列积极稳妥的整改措施,使风险处于可控、可测、可承受状态,并力争尽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自2004年1月1日起,公司坚决地、严格地执行了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按照审慎的会计原则,新的会计制度新增了对巨额应收帐款、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等低流动性资产计提七项资产减值准备,同时对由于执行新制度导致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发生变更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为此,公司2004年对历史形成的资产减值准备和受托业务预计负债等进行追溯计提,有关追溯计提事宜,均已获得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批准。
公司对历史形成的资产损失追溯计提减值准备,是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是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相关决议的具体安排,也是体现稳健性原则的具体表现。公司2003年经追溯调整后的净利润出现负数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经营亏损,而是新旧
会计制度衔接中的财务数字上的调整。而净资产和净资本下降,是追溯计提有关资产减值准备和积极解决受托业务历史遗留问题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夯实了公司资产,有利于公司在未来发展中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增强竞争力,为公司实现成功上市的战略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报记者晔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