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请举起您自信的双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 19:08 新浪财经 | ||||||||
——浅析中国上市公司业绩分析师会发展现状 2003年初,在一片喝彩声和质疑声的喧杂中,由颐合财经牵头组织的“上市公司年度业绩分析师会议”终于登陆了已是昏沉许久、不知去向的中国证券市场。一时间风起云涌却罕有回应……
2004年初,报着坚定信念执着守望的主办者们在片充满迷茫目光的市场里依然显得那么清高与孤独。面对分析师会议这个早已耳熟能详的投资者关系举措,国内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怀着各自复杂的心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默默观望…… 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平时喜欢也习惯了做秀的上市公司们讳莫如深?国内的上市公司不是早已能在所谓的网上路演中谈笑风生、洒脱自如吗?不是早已习惯在无数的御用文人的簇拥下无所顾及了吗?为何一提起业绩分析师会议,却让这些董秘和财务总监大爷们表情变得如此严肃?有的推脱说业绩不佳,有的说风险太大,有的说无亮点可沟通,有的更是振振有辞地搪塞“没时间去赴这些乱七八糟的会议。我们企业很务实,一般不参加外边这些乱七八糟的会……” 组织者苦笑了,笑得那么无奈与坚强。因为对方的无知而无奈、因为自己的坚定而坚强。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再耐心地告诉那些无知的上市公司:“分析师会议”究竟是什么? 首先让我们翻开《深圳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关系指引》第四章,一节节、一段段关于上市公司分析师会议的条例和指导书列其中。分析师会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团体会议,而是一种国际惯例的上市公司业绩或重大事项发布形式。一般由上市公司高管层主持,就公司自身状况及市场关注焦点与到场的各大投资机构分析师进行深入沟通,并解答投资者疑虑。所有沟通结果也会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等媒介向所有中小投资者公开。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了解投资者意愿、正确引导市场、避免信息误导或失真、化解潜在信任危机、增强投资者长期投资信心、树立公司良好的产业及资本形象。 但是这个国际惯例的投资者关系形式似乎一登陆中国就有些“水土不服”。股权分置已久的中国证券市场早已是形成了机械化、任务化的单向信息披露制度,绝大部分上市公司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己公众公司的身份和与一下子激增数百万各类股东的状况,对国外上市公司而言是“必修课”的投资者关系在中国却变成了无足轻重的“任选课”和“好人举手”的市场游戏。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也难怪突然要上市公司拿出自己的年报让投资者们来评判分析,谁都要心里掂量几分。走都没学好,当然不敢跑…… 这些顾虑,终于导致了登陆资本市场两年的业绩分析师会议虽每次一片叫好声中亮相,却在一阵略显冷清的尴尬中收场。当时,一家财经媒体的记者在会后做了这样的评论报道:组织者是强强联手,所执行的标准又是按照国际惯例,而投资者关系又是中国证券市场最亟缺的内容,为什么国内的上市公司却不怎么买账呢? 这不光是媒体记者和最初举办者的疑惑,更是中国数千万股民的疑惑。所谓的公众公司,为何离公众如此遥远?远得扑朔迷离,远得让人寒心彻骨…… 其实,如果客观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上市公司对业绩分析师会议的观望态度在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的证券市场距离真正的透明化管理和双向沟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习惯了“好人举手”的中国证券市场毕竟也不乏敢为天下先的勇士。金融街、光明乳业、天士力、东方电机、外运发展等若干家管理与国际接轨程度较高、注重投资者关系效应的公司就踊跃站了出来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第一批“举手的人”。这些公司究竟是不是真的“好人”,在这里不是我们议论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敢举手,他们有直面中国投资者的坦诚与勇气。 他们,为宣扬自信而举手、为回报赏识而举手、为承担责任而举手、为执着而理智的机构投资者而举手、为交易大厅里虔诚守望着行情的股民百姓而举手!而这只手,也是指引着中国证券市场走向光明的标杆。 2004年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是格外不平静的一年。如同华丽的泰坦尼克般在奢华与死亡间游弋。我们都在寻求问题所在,我们也都在致力改观。因为作为证券市场的一分子,谁都想让这片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漫布着纯洁而高贵的兰花,而不再是娇艳如火却刺人心痛的玫瑰。 面对即将拉开的2004年年报披露序幕,中国的上市公司还会如此吝啬举起那只能带给千万股民信心的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