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减半属短线救市 股权分置亟须铁腕解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16:07 南方都市报 | |||||||||
?在深综指和沪综指分别一再刷新8年来和5年来新低的危机关口,财政部宣布1月24日起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深沪两市昨天闻此应声大涨。事实上,消息灵通人士已提前嗅得此利好消息,深沪股市上周五已一反无休止的下滑势头而呈现久违的普涨局面。 我们在此无意评论政策利好消息的保密制度之漏洞。我们只为深沪股市连续两个交易日“红旗猎猎”而欣慰,我们亦由此感知利好政策之影响力。印花税减半征收果真牛气逼人
尽管印花税减半征收早在市场的预期之中,但在股市处于危机之点位、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的关键时节,此举出笼政策救市意味颇浓已无须言辩,这更表明政府层面对资本市场的态度——绝不愿3年熊市延续下去,绝不愿看到股市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稳定压倒一切”是此时至上的原则,挽回投资者的信心是一切救市举措之主旨。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这次祭出第一张救市牌令投资者预期更多的利好政策会陆续而至。目前传闻之中的政策利好还包括叫停新股发行、政府成立500亿-1000亿的平准基金入市和全流通试点年内推出等等。无论作为股市投资者还是中国经济体的一个普通参与者,都欢迎政府在此时有所为,拯救股市于危并提振股市。但是,资本市场与数年前已非同日而语,恶庄横行和跟庄为荣的时代已渐成历史。以基金和QFII(合格的境外投资者)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正渐根植,询价制把新股发行的定价权交还给市场,更将价值投资理念推向深入。中国股市正由资金推动型向价值投资型转变,一个个短线的救市举措或许可以在短时内提振股市,但若不解决中国股市根本性的制度问题——股权分置,中国股市必将又会陷入久跌难涨的泥潭。因为任何不涉及股权分置的短线救市之举均无力整体提升投票的投资价值。正如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所言,任何短线的救市政策都不能坚定长期投资的信心。 市场各方目前已形成共识——股权分置已成为制约中国股市发展的瓶颈问题。监管虽须不懈作战,但制度设计重于监管。这就如一个天生的畸形儿,后天无论如何加以营养,都不会成为一个美人。唯有施以超常的矫正手术,方有可能令其向正常体靠拢。这一点证监会规划委主任李青原是异常清楚的。既然包括监管部门在内的市场各方已认定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最根本的制度性缺陷,为何在2001年短暂实施被叫停后至今仍久拖不决呢?股市投资者明白其中原由:非流通股股东不肯为流通股股东作出补偿。股权分置意味着上市公司所有的股权都可以流通,而非流通股股东多为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谁也不愿虚高的国资流失。但此误区不破,救市永远都是短线之举。 既然目前各方都寄望决策层借目前股市危机痛下决心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决策层亦应认清问题的本质而不是一味在其外寻求救市之道。股权分置自然不是证监会或国资委或财政部等任一部委的能量所能解决和协调,它需要最高层次的决策者协调和督促各部委尽快拿出合理可行的方案。 投资者现在担心,如果决策层因看到短线利好奏效而再度拖延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投资者上万亿元财富蒸发的代价将毫无意义。我们寄望决策层借股市之危认清问题根本,并借全国“两会”东风吸纳各方精华方案,铁腕年内推出全流通试点方案,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出全流通方案。我们当然更寄望决策层采纳有识之士提出的“非流通股股东给予流通股股东以补偿并对全流通方案实施分类表决”的原则,让非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协商”和“讨价还价”决定第一家上市公司的全流通方案及流通与否。倘如此,市场将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投资者亦将有明确的投资预期。股市良性发展亦将由此拥有制度基础,而这正为各方所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