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收益能否长期保持 会否催生询价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08:33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万鹏 昨日,询价制下首只新股华电国际公布了网下累计投标询价配售结果,3.11%的中签率显示,本次网上累计投标询价收益率将会大大超过网上市值配售收益率。值得关注的是,二者的显著差异能否长期保持?市场是否会催生“询价族”?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超额收益能否长期保持? 作为新股询价第一股,华电国际成为近期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而首批尝鲜的机构也将获得不俗的回报。值得注意的是,华电国际网下询价申购收益率远高于市值配售收益率已成定局。 按照2004年8月份新股市值配售平均6000多万的配号数量推算,本次华电国际网上申购配号数量将达到5500万到6000万(按市值下跌近10%测算),中签率为0.5%左右,因此,二级市场投资者中签率还不到“询价对象”的1/6。 另据业内人士测算,参与华电国际询价的332亿资金在三天之内就有望获得超过0.7%的收益率。更有乐观者认为,3个月锁定期后华电国际有可能上涨30%,这样一来机构投资者的收益将达到1%。 平安证券研究员罗晓鸣也表示,如果考虑新股询价需承担比增发较高的风险,新股询价全年的申购收益将达到15-20%,远高于目前国债市场4.5%的到期收益率。不过,他认为,机构投资者参与新股询价的积极性和收益率会有很大起伏,主要受拟发行新股的流通盘大小、当时市场走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博弈空间。 “询价族”会否诞生? “无论是大盘股还是小盘股(尤其是大盘股),参与网下询价配售的收益率都高于市值配售的收益率,参与网下询价配售确实是证监会给予合格的询价对象的一种特权,因此,作为合格的询价对象,一般不应放弃这种权利。”某券商研究报告明确指出。 从目前来看,管理层认定的询价对象仅有包括基金、券商、QFII、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在内的5类134家机构,而各类投资公司、私募基金则被排除在外,面对低风险高收益的新股询价蛋糕,这些非特权阶层无疑也会想方设法来分一杯羹。 对此,申银万国(行情 论坛)证券研究员施恒新表示,如果新股询价能够始终保持高于资金成本的收益率,那么询价对象宁可拆借资金也不愿意出借自己的账户。他认为,从仅有8家机构出资达到上限,以及3.11%的中签率来看,机构投资者显然对于首只新股询价带来的高收益认识不足,“预计下一只新股将获得更为热烈的追捧,收益率会出现明显下降”。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私募基金仍有可能通过一些机构的席位参与询价,特别是在一些大盘股发行时,部分实力较弱的机构在自有资金难以达到上限时,会考虑出借席位联合申购。业内还表示,市场从来都不缺资金,一旦有机可乘,各路资金都会蜂拥而至,关键是现有制度能够对此形成约束。 而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询价对象应以其自营业务或其管理的证券投资产品分别独立参与累计投标询价和股票配售,因此,如果各家机构都严格按照该制度执行的话,特权阶层将不会扩大。 二级市场可能失血? “新股询价带来的超额收益可能引发一些机构抛售二级市场股票去参与新股认购”,某基金公司高管上周就曾明确表示过这样的担忧。他认为,应考虑平衡新股询价收益率和市值配售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述担忧不无道理,关键在于这些机构对于一二级市场的风险及收益率的预期,如果不看好二级市场后市,自然有可能抛售股票去申购新股,而当二级市场吸引力更大的时候,则会反向操作。 申银万国施恒新则认为,参与新股申购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分为三类:纯套利型、资产配置型以及机会主义者,只有最后一类机构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放弃二级市场,投身一级市场。对于第一类资金,本来就不涉足二级市场,因此谈不上造成市场失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