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建设中国股市中兴元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 07:51 第一财经日报 | ||||||||
“魔鬼在细节中”。而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诸多被魔鬼附身的“细节”正在不断呈现。 近在眼前的一个细节是华电国际于昨日(1月17日)发布A股招股意向书。这个细节拉开了A股扩容的大幕,对市场的直接影响是,股指再创五年新低,沪综指收于1216.65点,跌幅为2.33%。沪市1200点、深成指3000点与深综指300点三道关口全线告急。
这个细节背后的“魔鬼”是询价制,关乎A股股票的定价体系。但询价制的推出即使在传闻阶段,就已经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在股权分置的结构之下,询价制是否能够摆脱一件道具和摆设的命运? 在市场的质疑声中,2004年12月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发行字[2004]162号),询价制在争论声中出台。 作为询价制下的A股IPO第一单,市场还有另外一重担心:选择已经在香港H股上市的华电国际打头阵,是否暗示中石油等海外上市公司将加快A股融资速度。同时,此举是否也为管理当局为推行A+H模式埋下伏笔? 答案若为肯定,则意味着新股发行定价方式加速与国际接轨,进而为大型国企登陆A股打下制度基础。 如果市场预期正确,A+H模式成为新股询价制改革的下一个目标,引导新股发行在定价上向香港市场看齐属监管当局意图,则A股走势无疑仍将下行。因为,作为一个注脚,1月17日,在香港上市的华电国际H股的收盘价为2.25港元,市盈率仅为12.2倍。 另外一个细节是“C股转让第一单”,这个细节背后的“魔鬼”是“非流通股转让”。 与询价制相比,2004年12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等两所一司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转让业务办理规则》,遭遇了更激烈的反对声音,甚至有资深市场人士直言“一定要灭了它(指C股市场)”,因为除了在撮合方式、买卖数量、限制时间上有所区别以外,在该规则之下,C股市场已经俨然是一个准A股市场。 令市场人士更为担心的是,C股的推出使股权分置变为了市场分置、投资者分置和资金分置,在A股市场之外开辟了一个怪胎“类A股市场”,从而使得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化。 基于对上述措施的不满,批评人士干脆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管理当局,认为当前市场环境之所以全面恶化,市场规则之所以愈加混乱,原因在于“管理层出现了决策智慧危机,中国股市出现了中枢神经紊乱”。 同样,作为一个注脚,伴随着争论和调整,统计数据显示,尽管沪深股市上市公司家数从2001年年初的1088家增至目前的1377家,流通市值却从当年高位的18000亿元左右,跌至目前的10000亿元左右。 那么,究竟是“魔鬼附着在细节上”,还是“细节附着在魔鬼上”? 有消息称,日前出席“第九届(200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的专家已经形成共识:“眼下股权分置改革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解决的时机也已经成熟。” 希望这个共识不仅仅是“专家圈”或“学术圈”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希望2005年能真正成为中国股市的“中兴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