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投增资微妙变化 珠海国利欲罢不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6日 10:35 经济观察报 | |||||||||
何玉柏松了口气。 作为董事长,他所负责的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增资扩股在过去一年中经历了太多的反复和波折。 日前,这一切尘埃落定。通过增资,重庆国投增加了6亿元资本金,总资本金达到16.
最微妙的却是,政府身影的闪现,过去的大股东珠海国利在保持股权绝对优势的同时,却在战略上承认了重庆国投立足本地基础设施、房地产、城建等方面的区域服务策略。 被迫之举 “此次增资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目的就是解决公司的流动资金困境,解决历史包袱。”一位重庆国投的人士坦言。 2002年初,重庆国投对外投资比例高达138%。而按照《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投资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80%。“作为一家包袱累累的老企业,我们所有的资产都是固化的。我们当时投资的项目包括西南证券、重庆路桥等。尽管这些企业的质量都不错,但是它们大量占用公司的投资空间,给公司正常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何玉柏说。 而支撑其高额投资的是包括信托存款、短期拆借在内等高额负债。在重庆国投重组初期,长期负债就高达9亿元。在银行间拆借市场的拆短补长成为维持其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仅2002年,重国投短期拆借发生额为78亿元。 对于高额负债带来的诸多问题,早在重庆国投2002年重组初期,央行就多次提出意见并限期整改。当时,重庆国投承诺两年内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强制变现其持有的重庆路桥?600106?股权。作为其优质资产,重庆国投共持有重庆路桥2.2亿股,按目前的价格,市值可达9亿。 银监会成立以后,对重国投问题也非常重视,非银部副司长赵江平曾多次找重国投负责人谈话。在银监会的要求下,重庆国投再次出具了书面整改意见。 尽管重庆国投的利润情况较好,2003年和2004年1亿多的利润均用来冲销存款业务,核销旧账。至2004年底,重国投仍有3亿元负债尚待清理,剔除现有的1.1亿元现金,实际负债为1.9亿元。 前次增资 早在2002年初,为了尽早完成重新登记,重国投就进行过一次增资扩股。但目的更多是完成重新登记而非彻底解决旧账问题。“主要是为了保住重庆国投的金融牌照。至于究竟如何利用信托这个金融工具,市政府并没有明确思路,因此才会将控股地位拱手让人。”重国投内部人士认为。 2001年底,珠海国利率北京华经信息、北京中关村网络(珠海国利现为中关村网络母公司——中关村的第二大股东)等在最后关头,调集11亿元资金,以6.1亿元获得重庆国投控股权。此次增资后,重国投的资本金达到10.3亿元。 重庆国投的人士称,当初珠海国利入渝,意在收购旗下的重庆路桥,收购重庆国投只是顺道而为。两年多来,珠海国利已经完成对重庆路桥的重组。当时,重庆市政府视重庆国投为“烫手山芋”,为尽快完成重庆国投增资扩股工作,才推荐珠海国利参加重庆国投的扩股竞争。 尽管珠海国利等的加盟为重庆国投带来6亿的现金,却未能一次填平重庆国投此前的旧账,两年来,其剩余旧账一直牵制着重庆国投。 “按照监管层要求,2005年为解决负债业务的最后期限。因此,经过慎重的考虑,我们希望通过二次增资方法来解决一些遗留问题。而按照我们2002年13亿的对外投资额来算,增资到17亿就可以达标。”何玉柏解释道。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博士认为,重庆国投的问题也是多数地方性信托公司重新登记之后普遍遇到的,早期不少地方政府或公司在重新登记时急于求成,往往为日后经营留下隐患。 控股权之争 2003年底,重庆国投再次筹备增资扩股。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设计,重庆国投将资本金由10.3亿元增加至20亿元。当时,重庆市主管金融的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曾公开表示,将促使重庆国投增资1倍,市政府将增加投入2亿元。 当地金融机构人士认为,市政府表现之所以特别主动,缘于这两年重庆国投的快速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好处,以及金融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所能发挥的能量。截止2004年末,重庆国投共发行70亿资金信托计划,其中不少是重庆市政建设项目。 2004年3月,重庆国投由重庆市国资委划转给重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此举被认为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要将重庆国投重新整编入“政府军”,增强对其控制力度。重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为1993年2月,经重庆市政府批准组建成立的具有投融资功能的国有独资公司。 据了解,在去年初召开的股东大会上,珠海国利并不很认同20亿的增资方案。知情人士分析,增资让珠海国利进退两难:不增,则无法解决重庆国投的经营问题,而增资又会面临控股权失手的难题。 2002年增资之后,重庆国投的股权格局为,重庆国资?41.36%?虽为第一大股东,但是其他三家主要股东——珠海国利?39.8%?、华金信息?13.30%?和中关村通信?5.54%?存在关联关系,实际上形成了绝对股权优势。 最后,增资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为16.3亿。增资的6亿元资本金来自3家企业:大股东重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北京的中投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广东韩江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其中,珠海国利占中投信用担保30%左右的股份。 知情人士称,在增资问题上,珠海国利最终采取迂回战术,放弃了优先认购股权的方式。“一方面是资金量的问题,其次是机会成本的问题。两年多,珠海国利在重庆国投的投资却没有分红,也不愿意将太多资金压在一个公司身上。” 微妙平衡 2004年10月,重庆银监局完成对重庆国投增资的审批,12月末,增资工作尘埃落定。 “尽管重组过程相当艰难,”何玉柏认为,“但公司终于按照计划实现了改制。完成了从一个有重重包袱的老企业向现代金融企业的蜕变。”增资完成后,按照银监会的要求,重庆国投在2005年内将完成对所有存款业务的清理。投资比例也完全符合银监会对金融机构的要求。 一位内部人士评价,通过此次增资,重庆国投的股东内部在利益上达成了某种平衡。一方面,珠海国利仍然保存了在重庆国投股权上的绝对优势,但同时在战略上又承认了重庆国投立足本地基础设施、房地产、城建等方面的区域服务策略。 他认为,重庆国投仍然依靠重庆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和项目上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培养主业,寻找自己独到的赢利模式。 北京一家信托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在经历了5次全行业的清理整顿,信托业行业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包袱,一家信托公司只有经历了三重考验才能真正脱茧羽化,振翅高飞:第一重门是重新登记、第二重门是清理旧账,第三重门是找到自己的赢利模式。 以此,重庆国投的前路依然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