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回访:中信接盘华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17:06 南方周末 | ||||||||
□本报记者 柳剑能 2004年7月15日和10月7日,本报经济版以《华夏证券重组悬疑》和《信达登场,华夏证券重组在望?》连续报道了华夏证券重组从巨额亏损问题暴露到北京市政府决定全力挽救的来龙去脉。随后,问题聚焦在由谁来挽救华夏证券。
华夏证券曾与南方证券、国泰证券并称为最早的三大全国性证券公司。其重组不但牵动整个证券界的神经,也是最令社会瞩目的一个版本。而重组的难题,首先是亏损金额尚未有准确数字。 半年以来,华夏证券内部一直在秘密制订多个重组方案,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入主是被媒体获悉的一个方案。 令市场诧异的是,2005年1月11日,两家财经媒体对此同时发布了两条说法完全相左的报道。一则报道继续称“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受华夏证券青睐的重组方”;另一则报道称,正在进行的华夏证券重组方案有变,此前将获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注资一事可能搁浅,而转由中信集团收购,具体事宜正在谈判中;而“中信集团将出资50亿-60亿元人民币收购华夏证券股份,此项收购最快可能于1月20日开会宣布”。 1月11日下午,本报记者就此消息立即向北京市政府一位熟悉华夏证券重组内情的高层领导求证真伪。他说:“这只能说明市场非常关注华夏证券重组的事。但我对这些信息都不能给一个确切的答复。” 对于传闻中“中信集团与北京市政府成立工作小组”商讨入主方案一说,这位领导笑着反问记者:“工作小组在哪呢?” 当记者将从可靠渠道获悉的最新消息———中信和北京市政府准备联手注资华夏证券,其中中信出资20亿元(7亿用于偿债,13亿用于收购股份),另外20亿元将由国家600亿投资者补偿基金里出———转述给这位领导确认时,他没有立即否认这个消息的真实性,而是要求记者向两个当事方求证。 记者分别拨通华夏证券董事长黎晓宏先生和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董事长王东明先生的手机询问重组的最新进展,他俩不约而同以“正在开会”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