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破冰需政策的春风 更需从善待投资者开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14:28 证券时报 | ||||||||
□于明柱 国内股市近来俨然进入了严冬。其实大家都清楚,股市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信心。但是长期以来,有关方面恰恰忽略了培育市场信心工作。他们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完成直接融资任务上、对于普通投资者利益有没有保障,股市有没有吸引力等问题则关心不够。
中国股市最主要的参与主体是上市公司与社会公众投资者,双方的性质和利益不同。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国企与股民在潜意识里被理解为公与私,大与小,重与轻,先与后,由此在指导思想的确立、政策和规则的制定、市场管理和调控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某种利益上的倾向性。 这种潜意识的表现之一是,长期以来,股市欠缺科学的发展观。我们过多地注重市场融资,热衷于市场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扩大,而在如何培育市场,如何调动投资者积极性,如何增强市场扩容承受力等方面,下得功夫甚少。多少年来,市场看到最多的消息是新股发行和再融资,看到最少的则是允许合规资金入市一类的消息,前者对市场来说是家常便饭,后者则被视为难得的政策利好。中国股市就是在这种利好利空消息数量极不对称的情况下,艰难地走过了十几年。 其次,没有真正地把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摆在同等位置上。过多地注重企业上市融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投资者的呼声和感受却少有体察,把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保持市场繁荣放到了第二位。由于把关不严及对上市公司监管不力,造成一些公司上市后频频“变脸”,侵犯流通股东权益的事情屡有发生,虽然事后进行了遣责和查处,但对损失惨重的投资者已是于事无补。这种思想上的倾向性,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再者,观念上不敢打破传统“禁区”,谈投机色变。股票市场应该是一个既有投资又有投机、既有风险又有回报的市场,二者缺一不可。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推崇所谓的价值投资理念,对市场必要的投机却讳莫如深。殊不知,投机过度会带来金融风险,长期低迷同样也会导致金融风险。 此外,市场调控艺术不成熟。往往当大盘运行到影响新股发行的“警戒线”时,便简单地推出政策利好,一旦大盘有所回升,便以为万事大吉了。这种过于功利性的市场调控手段,使市场心态愈变愈坏。因为最后投资者都明白了,股市每一次的政策性走高,都会招来更大的扩容压力,最终使投资者对股市失去了兴趣。 中国正进入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保证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今后必然还会有大量企业上市融资。因此,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市场管理理念,让证券市场信心迅速恢复起来,激发场外资金入市的积极性,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是股市扭转颓势,摆脱长期低迷的现实需要,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 冰雪沉封的中国股市,需要的不仅仅是政策的春风,更需要行动上的破冰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