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发审委能否带来希望 委员道德水平受关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1日 13:03 南方都市报 | |||||||||
-经济人之易宪容专栏 中国证监会第七届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上月30日亮相,其中新委员占到六成多。可以说,新一届发审委在“王小石事件”发生后及国内股市十分低迷的情况下亮相,既表明了政府不断完善新的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的决心,也表明了股市投资者对政府监管部门重拾信心的希望。我想,政府也在借助于新人、新事、新机制,力图在新的一年中给国内股市及投资
尽管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搞了十几年,但发审委的一举一动依然颇受民众及市场的关注,问题就在于“公司上市”一直是一种十分稀缺的资源。哪一家公司能够上市,它就能够以很低的成本从市场上获得资源,甚至于不少人把“公司上市”看成了“一夜暴富”的代名词。 此前,发审制度一直备受诟病,因为它为不少垃圾公司、作假欺骗公司进入市场圈钱大开绿灯。此番改革就是要通过新的制度安排,确立一个公平透明、廉洁公正、权责明晰、专业高效的发审委。从第六届发审委开始,这种改革已经全面地展开,如减少委员数量、设置专职委员、公开委员名单和发审委会议安排、要求委员提交审核工作底稿等。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发审委工作的透明度及有效监督性,也强化了委员们的问责机制。可以说,一年来的发审制度改革确实取得不少成绩。但“王小石事件”的出现,不仅表明了现行的发审制度仍然存在很多的缺失,也表明市场及投资者对发审制度改革有更多的要求。 在新的市场条件下,一种高效公正的发审制度如何可能?是市场和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在我看来,一种高效公正的发审制度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委员们的专业化水平及道德水平;二是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一套监督激励约束机制履行的制度。 从新一届发审委的构成来看,偏重从中介机构来选择相关人选,这无疑是提高发审委成员专业化程度较好的思路。因为,从中介机构选拔的委员有长期从事各类行业证券发行、资产重组等相关的行业经历,并积累了不少证券发行知识与专业技术,这就使得委员们有适合其工作的专业水平。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利益相关性。这些中介机构都是为上市公司服务的,与上市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如果这些方面约束与监管不力,这种利益可以通过单位、亲戚或期权的方式来输送。一般来说,如果这些在发审委的制度安排中没有特别规定,肯定是查不胜查。 对于发审委员的激励与约束,从管理层的讲话来看,多把委员们看做道德人,其实这仅是事情的一方面。因为,个人的道德自律仅是个人内心自觉,更重要的是要用规则来约束个人的行为,即通过严格的问责制度来保证这种道德自律。目前的上市公司有1300多家,这当中不能排除有欺骗作假上市者。但有哪一个发审委委员为此负过责任呢? 关于发行审核环节的寻租问题,是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这关系到激励约束制度能否得到履行。管理层对此固然言之凿凿,但这些精神如何来落实呢?近来,股市利好政策不断,但市场为什么就没有反应?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市场用脚对管理层监管投了不信任票。一个监管不到位或错位、投资者财富随时会遭到掠夺的市场,投资者是不敢贸然进入的。特别是“王小石事件”后,对管理层监管的质疑与不信任早已成为中小投资者的共识。 管理层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不在于如何信誓旦旦,而在于对披露出来的问题或事件进行透明公正的处理。“王小石事件”应该不会太复杂,为什么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楚地告诉市场,借此来改善这种有缺失的发行制度呢?要做到这一点,就得保证发行审核工作的透明与公正,并通过制度规则来保证能够接受社会及市场的有效监督。 易宪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 长平:《外滩画报》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