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 压在中国资本市场心口上的一小块冰(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 07:16 第一财经日报 | |||||||||
对峙一:A股港股冰火两重天 本报记者 李亚 发自深圳 2004年,A股市场的幸福时光特别短暂也特别罕见。年初3个月的巨大的涨幅让大多数
一组来自香港的数据,让A股的投资者格外无奈。根据香港亨达国际与国际会计师公会(AIA)香港分会12月23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在他们访问的3131名香港投资者中,有80%在今年的港股市场中获利,可以肯定地说,香港投资者正享受着“盛夏的果实”。而A股的投资者,毫无疑问地在2004年再次经历了低迷、阴冷的熊市。2005年,我们还将面临这样的寒冬么? 回顾2004年的A股市场,一切都令人沮丧。截至12月30日,上证指数比去年底的1497点已经跌去了15%。老庄股、业绩差的股票一跌再跌;两年前出现1元的股票令人们惊讶,而昨日(30日),*ST达曼以0.96元的价格已经在A股市场成仙。上海证券交易所在8月份停止了新股上市,证券市场也失去了募资、造血的功能。 而香港证券市场则显示出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今年创下了几项新的历史纪录:全年成交额打破1997年热炒红筹时所创下的单年最高成交额纪录;国企股全年成交创历史新高;总体市值创历年新高。相比2003年12月31日的12575点,截至12月30日,恒生指数上升了11.22%。各类大型优质国有企业在香港不断上市募资,海外投资者高举“持有中国资产,享受中国成长”的大旗蜂拥进入香港证券市场,中国概念的股票一再被炒高。 而最应该享受成长喜悦的A股投资人,却在阴冷的天气里眼看着手中的资产一点一点地贬值。 诚然,如今的现状是为几年前疯狂投机付出的代价,但问题是还要承受多长时间。 “国九条”正在一步一步落实,包括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类别股东表决机制等各种有利于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正不断出台。然而这样的政策没带来股市的相互呼应,真正体现了投资人的信心缺乏。我们似乎视而不见,经过4年的大跌,国内证券市场的市盈率已从2000年的58倍(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料)逐年下跌。目前按2004年业绩推算出的股市平均市盈率为19倍,代表海外投资人认可中国资产风向标的香港国企指数平均市盈率为17倍,与上证50指数的17倍已经完全一样。而在2001年,香港国企指数的市盈率仅为8倍,A股的市盈率为40倍左右。 经过几年来的下挫,国内证券市场的泡沫已经被榨干。在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的马钢A股股价为4.01元人民币,H股3.025元;中兴通讯A股26.98元人民币,H股25.45港元;海螺水泥A股8.09元人民币,H股8.55元。国际投资者对内地优质公司的认可,让两地的股价已经相当接近。 香港证券市场2004年的火爆,很大一部分受到国际热钱的推动。在热炒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两次流入香港金融市场,推动了港股指数屡上台阶。热钱对人民币升值后获得巨大收益的期望,很大程度是基于日本外汇、证券市场的先例。在1985年“广场会议”后,日元兑美元在短短五年间上升了3倍,而同期的日经指数翻了5倍,导致日本经济出现了巨大的泡沫。中国政府正是鉴于日元的前车之鉴,捍卫着人民币的汇率制度。不管人民币是否升值,中国经济GDP每年增长7%到8%,已足够让A股市场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有一名投资基金经理写道,“我们喜欢熊市,在低迷、阴冷的市场里,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享受买入的快乐,足够低的价格可以抵御一切的风险。”A股在2004年创下5年低点后,这个机会是否在2005年出现,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