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21世纪经济报道-股市元年 > 正文
 

高盛高华证券的前世今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17:5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何华峰 香港报道

  十年前,中金公司筹备时,在找到摩根士丹利之前,中国建设银行曾力邀高盛,但高盛拒绝了。因为高盛意在独资,担心与一个强大的伙伴合资会受很多掣肘。

  十年后,高盛将圆自已独资的梦。它在中国新组建了一家投资银行,在其中享有实质
性的控制权。高盛终于将双脚踏实在中国的土地上,可以独立地做中国A股的承销。

  2004年12月2日,高盛宣布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高盛高华)成立,并称,“将首次为中国国内的客户提供投资银行服务。

  高盛高华证券持有在中国国内经营全面证券业务的执照。可以经营本地上市的A股项目,人民币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也可提供国内金融服务和其它顾问服务。

  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鲍尔森评价:“多年来,中国对高盛一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这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资公司的成立,高盛将在中国掀开激动人心的新篇章。我们期待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共建中国领先的投资银行。”

  曲线进入

  表面上看,在高盛高华中,高盛持股33%,未超过中国政府的规定。实际上,高盛亦有相当的控制力,这一控制力来源于另一合资方──在高盛高华中占67%股权的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高华证券)。

  高华证券名义上是100%的中资券商,实为由方风雷掌舵的投资者团队控制,方风雷的出资则来自高盛向其提供的高达8亿人民币的贷款,而且高盛拥有一项选择权,一旦规则允许,它可以收购方风雷在高华的股权。

  “方风雷是高盛操作这一计划的关键人物。”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道。

  高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方风雷是资深的投资银行家,且目击了中国合资投行的发展。在参与中金公司的筹备后,1995年,方风雷出任中金公司副总裁,做过中国电信香港、中国联、中石油、中石化等海外上市的大单。之后先后出中银国际和工商东亚的总裁。有广泛的人脉。

  高盛高华的成立,将使中国的投资银行业版图重新描绘。

  一家知名投资银行的总裁说,面对高盛的突入,“肯定是有压力的”。因为与国内的投资银行相比,高盛的机制肯定要强,而且以高盛的品牌和薪水,可以挖走所有想挖的人。

  另一家投资银行的投行人员印证了这位高管的担心。他说,高盛进来,“找工作的机会多了一个”。

  当初,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成立以后,正是以品牌优势和相对优越的薪水吸引了优秀的人才加盟,改写了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历史。

  高盛的代价

  高盛的“曲线”独资方式,自然是中国政府允许的。实际上,高盛是与中国政府做了一笔交易:帮海南证券填窟隆。

  海南证券重组需要迈过三道坎:历史遗留的信托资产、国债回购纠纷和挪用保证金。从2000年开始,海南证券即到了“已经无任何财产可以被执行,资产已经基本被法院冻结”的状况。

  海南证券沉淀大量债务的原因主要是当年将大量的国债回购款用于房地产开发等项目而无法收回,所欠国债回购款的总额已达数亿元。而挪用保证金3.5亿的这笔巨额缺口,更是让海南证券错过了一次次重组机会。但中国证监会还是希望重组海南证券。

  而高盛的后发制人,一招领先,无疑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思考。除了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摩根大通、瑞士银行等等,无不是为了进入中国诱人的A股市场而绞尽脑汁。

  英国《金融时报》引述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近期的一项研究预测,认为到2010年,中国的证券市场可能成为全球第二或第三大市场,市值达2万亿美元,而目前仅为5000亿美元。

  这些外资大行可能会注意到它们在中国成功的“天时“──中国政府的需求已经改变:如果说,中国当初特批成立中金公司,引入摩根士丹利作为合资方时,中国最主要的需求,是引入外资大行的技术,以实现创建自已的投资银行的理想,那幺,现在最迫在眉睫的需求,可能已经是引入外资,帮助消化不良资产,填补一些资金黑洞。

  也许是运气,或者是不俗的实力,正是高盛顺应了这个“天时”。

  “让外资买单,这是中国证监会的一贯思路,接下来肯定不止(高盛)这一家,德隆的处置也可能会遵循这一思路。”一位知情人士说。

  其实,高盛并非第一个吃螃蟹者。在高盛帮海南证券买单之前,这种市场化的方式就已经存在。这位知情人士说,中银国际在帮港澳证券填窟隆后,进入内地的经纪市场就是一例。

  2002年,作为外资企业的中银国际得以“返乡”,在上海成立占控制权的合资券商──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从事投资银行和经纪等综合类业务。而其获得“准生证”的条件,就是收购港澳证券20家营业部,后者在2000年因违规经营、资不抵债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而被中国人民银行撤销。

  一位中银国际的人士也认同这一说法。

  追随者

  事实上,这种以“填窟隆”换市场准入的思路,并非中国证监会独有,在银行业也已屡见不鲜,因此,这应该是中国整个金融当局的整体思路。

  新桥投资重新回到深发展是一例。新桥投资入股深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成为第一大股东,有足够的话事权,因为深发展的资产质量不好,没有足够的话事权,投资进去会有相当大的风险。这种模式一开始在深发展遭到巨大的阻力,新桥投资被迫退出深发展。但是,一年多后,新桥投资又出人意料地回到了深发展,原因在于深发展必须填补这个据说有几十亿元的窟隆,而外资中有实力的,又屈指可数,所以最后还是新桥投资。

  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又是一例。交通银行要补充大量的资本金,只有汇丰银行才有这个实力和兴趣,愿担这个风险。最后汇丰以144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换取交通银行19.9%的股权,成为仅次于财政部的第二大股东。

  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国内券商正在进入风险集中释放时期,除南方证券的重组仍然悬而为决外,监管当局手中亦握有一份高危券商名单,随时都有可能进入处置阶段,不排除在这些券商在处置或者重组的过程中,同样的模式会被复制,高盛高华第二、第三将在不远的将来,再次现身于国内证券市场。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高华证券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