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六大卖点未形成引力 中国企业为何绝迹日本股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02:02 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按:

  自从国家大力倡导、鼓励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最近几年国内企业在世界各地的身影就更活跃了。无论是到境外上市还是到境外投资,无不引起世人关注。与此同时,为了分享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成果,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频频采取措施:一个个资本市场愉快地对中国企业打开欢迎之门,到中国来游说企业去上市的团体也一个接着一个。面对这一热闹场面
,专家们想给企业家们提个醒:境外上市、投资,请一定注意安全。

  ■本报记者 苏培科 李慧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在日前召开的一个研讨会上感慨:中国企业到日本并购上市和中日经济贸易合作的规模相比,反差太大了。

  的确如此。数据显示,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5.7%,进口居第一位,出口居第三位。2004年上半年与中国的贸易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0.2%。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国。2003年,日本向大中国地区的出口额超过美国,中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2004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增长36%,进口额增长26%。

  但是迄今为止,除了个别有中国背景(即投资者主要是中国人,业务部分或主要部分在中国)的企业,曾在日本上市外,中国本土企业在日本东京市场上市的情况尚无先例。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海外各大证券交易所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余地,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是大家共同的目标之一。刚刚走出低迷的日本也认为这是个机遇,东京证券交易所、野村证券、德勤会计事务所等机构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共同等举办的《中国企业在日本上市及投资实务研讨会》上,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说客”们,使出全身解数吸引中国企业到日本股市去。

  日本市场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呢?

  美、日、港三地股市谁更优?

  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在大家看来融资和回报是关键。

  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上市的有1582家企业,平均市盈率为18倍;而二部有559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为17倍。对于这样一个世界平均化的市盈率水平,中国企业为何要选择去日本上市?与美国和香港相比,日本“东证所”的优势何在?也就是说,日本“东证所”的最大卖点究竟在何处?中国企业为何不去美国、新加坡、香港上市非要到日本上市呢?

  面对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疑问,东京证券交易所的长友英姿说:“中国企业在日本上市不能只是为了筹集资金,更重要是通过上市的努力,企业的治理模式会发生重大变化,在日本成功上市,就意味着这个企业进入了国际一流,日本消费者就易于接受这个企业及其产品。”

  在境外上市就意味着这个企业进入了国际一流、被全世界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接受该企业及其产品。当然,在美国、新加坡和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似乎都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对于相对封闭和挑剔的日本市场而言,在没有市盈率竞争优势的情况下,日本究竟还有什么吸引力?在日本Mothers?新型市场或者创业板?上市的成本与在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上市成本相比,哪个更低?

  野村证券的柴田拓美认为,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在出现一些联合中介机构造假事件之后,目前,会计师费用等上市费用在明显增加,甚至较高。香港不是主要面向机构投资人,大部分还是面向零散投资人。一般来说上市准备成本低于美国成本。日本比较接近香港的情况。只不过在日本多一个把要披露的信息翻译成日文的成本。

  柴田拓美说,在对各个市场之间比较时,上市公司需要考虑的除了成本要素以外还需要考虑市场结构,要上市的对象是要面向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人?如果是发行人希望面向机构投资人的时候,纳斯达克可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发行场所。如果发行人希望面向广泛的个人投资人和零散的投资人时,可能香港和日本比较好。

  大陆企业尚未在“东交所”露面

  目前中国企业在美国、新加坡和香港上市的数量不断增大,据香港联交所统计,截至2003年10月底,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包括H股、红筹股等共247家,其中主板189家,创业板58家,总市值约为14398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的28%。在香港上市的前10大市值企业中,有4家是内地企业。

  但是与香港股市不同,中国企业对日本股市相当冷淡。近几年来,中国公司通过不上市的方式在日销售股票融资案例日益增多。据不完全估算,自1999年以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银行?香港?、中国铝业、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联华超市等大约30家中国企业来日本募集资金,在日筹资总计超过900亿日元?约合8.3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在雄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里,除了一家具有中国背景的香港公司新华财经在创业板市场挂牌上市外,尚无一家中国大陆本土的企业在这里上市。而目前在美国上市的至少有十几家中国本土企业。对于香港新华财经公司在日本上市的行为,国内和日本的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为了体现东京证券交易所方面希望有所突破的战略意图。

  中国企业为何绝迹日本股市?

  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国企业为何拒绝它?

  记得曾经有志于成为第一个在“东证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天津夏利却在上市前夜放弃。此后,2003年初,东京证券交易所与中国有关机构合作,在上海举办了大规模的“中国企业上市说明会”。虽然有300多中国企业界人士出席并对在日本上市表现出相当的关注,然而快两年了,还没有听说哪家本土的中国企业已经运作去日本上市。

  分析家们认为,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股市崩溃后,日本股市死气沉沉,外国上市企业从1991年的127家锐减到如今的30家,不及以前的1/3,外国股票的交易量则只相当于当年的1%。股市空洞化困扰着日本证券市场。在极力设法挽留已上市的欧美企业的同时,东证所将目光投向了方兴未艾的中国企业。早在1996年底,当时日本的金融监管当局大藏省就与中国证监会就双方金融合作交换了有关文件。翌年的1997年初,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藏省又先后与中国证监会就中国企业在日本上市融资事宜签署了意向书和备忘录,为中国企业在日本上市融资铺平了道路。

  但是迄今为止,日本的宏图大业仍然没有实现。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陈小洪从纯资本市场的角度分析:中国一些企业在这方面的实践和成功经验较少,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从日本方面看,过去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过去的十年中,日本经济一直有些低迷,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大家肯定不愿意去。东京股市长期低迷,再加上制度和观念不够开放,对中国企业的理解不够等等,造成了目前没有中国企业在日本上市的局面。从中国企业方面来讲,也需要进一步认识日本资本市场的优势,选择合适的策略开发日本资本市场。此外,部分中国企业的实力不够也是未能在日本上市的一个原因。

  国内还有专家和企业人士认为,形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后的维持费用较高,退市风险较大,这成为它们在东证所门口徘徊的直接原因。按照东证所的规定,企业每年应为翻译有价证券报告书、各种财务报表等上市文件付出上千万日元。与日本市场相比,香港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更有魅力。在香港上市不仅维持费用较低,上市审查比较快捷,而且香港市场作为中国企业上市融资的窗口地位已经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在香港上市的影响力广泛,融资金额大,效益高,退市风险小。而且,人民币与港币的汇率稳定,兑换更方便。相比之下,日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变化幅度大,中国企业在“东证所”上市筹资时还要承受额外的汇率风险。

  中国与日本在制度方面的差异也会对此产生影响。比如说会计制度,日本自成体系,而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基本仿照国际模式。陈小洪说,“假设中国企业到日本上市,在这方面就会很麻烦。这意味着成本高,容易出漏子,制度风险比较大。”

  “六大卖点”能否吸引中国企业?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长友英姿说,随着中国GDP的增长,中国的企业一定会不断上市,将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现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正在着手体制改革,2005年2月份准备将“东证所”的外国部和一部二部进行合并,以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到日本上市。

  长友英姿认为日本股市比其他市场还有六点优势,第一、在日本上市可以从日本的资本市场筹措更多的资金。第二、如果中国的企业要在日本开展业务的话,必须在日本扩大知名度,利用日本的资本市场就是最好的途径。第三、通过上市可以获得国际优良企业和高成长企业的社会地位。第四、在同一时间内证券交易所可以给企业带来投资的便利性。第五、可以利用日本最尖端的市场基础设施。第六、可以在中国同时建立比较好的资本市场基础设施环境。

  至于12月21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日本上市的公司中,每10家就有1家在财务报表中欺骗投资人的情况,有消息报道说,日本金融厅正考虑仿效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制定新的公司治理规则。新规则将迫使上市公司明确说明它们是怎样防范违规行为的。

  对于这样的市场情形和正在调整的日本市场,中国企业赴日上市究竟兴趣几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邮件订阅:
  订阅《新浪股市特快专递》,您将免费获得经过精心挑选,把握市场脉动的投资信息。请在下面填写您的E-mail地址。
Email: 订阅 退订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日本股市新闻 全部海外上市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