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新股发行施行询价制 > 正文
 

询价制 媒体报道摘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4日 16:40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明年起实施

  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及配套文件《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 18 号——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对象条件和行为的监
管要求
》。这两个文件于明年 1 月 1 日起实施,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称,今年内不再安排首发公司发行股票。《通知》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及其保荐机构应通过向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行情 论坛)F(行情 论坛)II/index.shtml class=akey target=_blank>QFII) 等询价对象询价的方式确定股票发行价格。向询价对象配售股票的比例为:公开发行数量在 4 亿股以下的不超过 20% ;在 4 亿股以上 ( 含 4 亿股 ) 的不超过 50% 。询价对象应承诺将累计投标询价获配的股票锁定在 3 个月以上。目前通过发审会审核、等待发行的公司,都必须采用询价方式发行。《通知》规定,询价分为初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两个阶段。

  ——《中华(行情 论坛)工商时报(行情 论坛)》

  技术性因素可能导致首只询价制新股元旦难顺产

  业内普遍认为首只新股可能无法于元旦——新股询价制实施当日推出。一些投行人士认为,首例新股询价发行,不但在元旦很难亮相,甚至于整个 1 月份都很可能不会有新股 IP(行情 论坛)O( 首次公开发行 ) 的身影。

  据悉,业界做出如此推测的主要考虑,是询价制发行的一些技术性因素,新股业绩报表的制作周期以及询价制实施初期可能遇到的问题。不过,见惯风浪的投行人士普遍认为,新股发行的真正节奏仍旧把握在监管机构手里,“最终的决定权在监管层手里。只要它点头放行,新股发行随时可以展开。”

  ——《国际金融报》

  首发询价制让大盘受伤

  受新股首发询价制度明年元旦起实施的消息影响,深沪股市 13 日再度调整并一度击穿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 1300 点。北京首放孟庆来认为,新制度的执行将使上市新股的价格水平发生明显分化。质地优良的公司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发行价,市盈率有望继续保持 20 倍的高水平,而发展前景一般、成长性较差的公司不排除出现五六倍发行市盈率的现象。这种分化的传导效应将加大二级市场的两极分化。

  ——《深圳商报》

  明年 2 月将诞生询价第一股 头筹可能花落南京港

  新股发行询价制将从明年元旦正式实施。谁会成为询价第一股呢? 根据新政策,原来已经过会但未发行的公司,也必须按询价制发行,因此,“虽然现在很难判断,但询价制度下发行的第一只新股,应在已过会等待发行的 40 多家公司中产生。” 据悉,这 40 多家公司中,最早过会的是南京港股份公司,过会时间是今年 3 月 1 日。南京港会不会成为询价第一股呢?

  ——《华西都市报》

  新股询价制度影响几何

  其一,新股价格水平将分化。相比起过去的发行办法 , 新股询价制度最大的不同在于 , 它将新股发行的定价权交给了机构投资者。定价方式的改变所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新股发行的定价水平。业内人士认为 , 在询价制度下 , 一级市场的定价水平将会明显分化。

  其二,对二级市场是利好。长期而言 , 询价制度将增加股票市场资金的供应 , 因为保险机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将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 , 对股市是长期利好。

  其三,机构更注重研发能力。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 , 询价制度对机构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 , 基金对一级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发、配股、转债等发行方式中 , 以后 ,IPO 的公司也要重视。

  其四,定价和销售能力成(行情 论坛)为投行核心。询价制度实施之后 , 对于保荐机构来说 , 帮助拟上市公司争取投资者的认同将成为发行成功或失败的关键。过去 , 投行的主要职责是“跑会” , 也就是帮助拟上市公司争取监管部门的核准 , 定价和销售并不是业务重点。但这种情况很快将不复存在。

  ——《上海证券报》

  新股暴利的终结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新股发行询价制度一旦实施,将彻底终结新股发行的暴利时代。他们认为,按照《通知》里关于每股收益和(行情 论坛)发行市盈率的新算法,基本可以挤掉长期存在的新股定价“泡沫”。因为在以前的发行制度中,补贴收入将计入净利润,然后再进行发行市盈率的计算,由此使得部分拟发行上市公司出现了利润虚增的现象。另外,新股发行询价制度确立后,也会迫使一些前景不明朗的企业放弃 IPO 。

  但事实证明,只要市场中仍然存在监管和违规惩罚机制的缺位,就会有大量的企业争着抢着到股市进行融资,不管是业绩优良的公司,还是那些前景不明朗的企业,他们都不会轻易放弃通过 IPO 进行融资的机会。

  ——《北京晨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询价制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