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跌恐是C股市场惹的祸 全流通仍只是杯弓蛇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08:28 深圳特区报 | |||||||||
深沪股市至今虽已经历14年风雨,但是,每一次“全流通”成为市场焦点话题时,大盘都免不了打一“冷战”。上周,《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转让业务办理规则》(下称《规则》)出台,投资者再次出现对国有股变相流通的担忧。上周五,沪综指因此跌破1300点的所谓政策底,年内跌幅高达13.8%。 C股市场惹的祸?
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法人股是可以转让的,但必须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因此,《规则》决定“从明年1月1日开始,所有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转让都必须在沪、深证券交易所进行”,只不过是证交所收回本来属于自己的权限。而且,对目前仍存在诸多黑箱操作、利益输送和违规交易的法人股转让市场来说,《规则》也是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的必需之举。市场仍掀起轩然大波,是在担忧一个公开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市场(俗称C股市场)将到来。 近年来,全流通几乎成了投资者心中的杯弓蛇影,可是,目前这并非杞人忧天。因为C股市场一旦壮大,很可能打破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的现状。 “国九条”早有规定,规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的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表示,“国有股的转让要进入公开市场。”将非流通股转让纳入证交所管理体系,引入市场竞价原则,从长远来看,是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法人股市场的有力措施,无疑有利于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但是,目前上市公司已有A股、B股、H股乃至N股等不同流通股票的分割,如果再形成C股市场,将形成新的C股和A股“双轨制”定价方式,A股的定价体系可能受到重大冲击。 由于具有流通性,目前A股相对非流通股仍有2倍左右的溢价。非流通股进入公开市场竞价流通,将意味着A股的流通性溢价将因稀缺性的流失而缩窄。 进一步说,非流通股“统一”进入证交所交易,使得市值为数万亿计的国有股法人股减持有了新通道。如果非流通股市场交易活跃,将分流股市资金。这在某种程度上带来新的股市扩容压力。而且,这种不会给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的扩容,给本来就恐惧超级大盘股发行的A股市场增添了“新愁”。 谁在急着卖非流通股 深沪股市一直担忧全流通压力,而港股则无此恐惧,主要原因在于A股市场整体市盈率和市净率皆约为香港H股的2倍。尽管香港H股目前股价水平仍在近三年的高位运行,但其整体市净率仍为一倍左右,目前仍有很多H股股价仍在每股净资产之下,非流通股通过H股减持获利空间极小。H股的今天会不会是A股的明天呢? 在估值论甚嚣尘上的A股市场,股价结构调整逐渐深化已是大势所趋。上市公司通过证交所高价叫卖非流通股的迫切性,远高于前两年;而机构投资者借此摊平持有A股的投资成本,也是有利可图的策略。如果从价值投资理念来分析,投资非流通股的收益,肯定远远高于投资A股。一旦市场有此需求,不排除一些长线资金如社保基金、银行基金等,日后很可能争取到政策的允许,在C股市场捷足先登。这对受限不能进入这一市场的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来说,未免有失公平。 A股含权论的失落 今年以来,不少机构投资者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视为潜在利好,原因便在于期待落实A股含权论,期待国有股股东能够在实行“全流通”时让利,从而大大提高A股的估值水平。但是,非流通股市场交易越活跃,将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国有股戴上了“私有化”的帽子,落实A股含权论的难度就越大。最坏的可能,便是非流通股在获得流通性后,股价逐步抬高;而A股则因为流通溢价的减少,股价逐步走低,最终趋势便是二者股价接轨,解决股权分置因此“水到渠成”。这就是某些学者所担忧的“温水煮青蛙”的全流通模式。 不过,在股市节节下滑的情况下,管理层仍可能按照抓紧落实“国九条”,出台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方案的利好。在新股首发实行询价制度的格局下,非流通股市场也开始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这为全流通的加速进行构造了一个平台。 虽然监管部门有关人士澄清《规则》的出台与全流通无关,但政策实施的后果仍引起市场猜疑,这并不奇怪。因为全流通问题已是A股市场最敏感的神经。况且,在弱市之中,利空消息往往被放大。一些规范市场的政策乍一看是长期利多,短期却可能加速A股挤泡沫的进程。在目前千三关口已失守的背景下,如何在规范市场发展的同时,防止股市“硬着陆”,是一个需要大智慧去解决的难题。 洪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