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新股发行施行询价制 > 正文
 

新股询价制能否降低泡沫 视机构道德水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 15:03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潘 峰

  随着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首次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并确定新股发行询价制度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困扰市场多时的新股“重发”问题走向明朗。但在制度和规则明朗并因而破解了原先市场对新股询价制度存在的部分疑问(如何时露面)的同时,诸如市盈率会否随之降低等疑问并未消除,同时又随之产生了诸如机构能否不负众望等
新疑问,而这些疑问的答案无疑又对市场的后期走势至关重要。

  问题一 发行市盈率将普遍下降?

  2005年1月1日起,新股IPO的发行定价将采用国际上的通用做法——询价制度,询价分为初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两个阶段。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通过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区间,通过累计投标询价确定发行价格。询价对象确定为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等六类机构。

  此前市场中一个颇受注目的观点是,由于在询价制度实施前,新股IPO的发行定价是采用由发行人和承销商按照一定的市盈率来确定发行价格然后报批的方式。发行人和承销商都是发行股票的利益主体,股票发行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这两大主体的利益,发行人希望从市场中拿到更多的资金,承销商则希望从更大发行额中抽取更多的承销费用。因此发行定价具有更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发行的股票价格也往往被高估。而采用询价制度确定的新股IPO的发行价格,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先通过对即将发行股票的公司进行研究与估值,然后利用估值的结果进行询价,这样定出的发行价格更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的投资价值。因此,相对于从前,询价制度实施后,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将普遍下降。

  同时,由于证监会确定新股发行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和发行后股本规模计算市盈率后,明年新股发行价格中的泡沫势必大为减少,结合发行市盈率将普遍下降的情况,这意味着新股发行价格将大为降低。甚至有网友在论坛上兴奋地表示“新股询价发行必将会出现大批量新股的发行价格集中在3元左右。”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同意上述观点。国联安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孙建就认为,询价制度下并不能得出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将普遍降低的结论。例如中兴通讯(资讯 行情 论坛)最近发行H股的价格并不低,但还是受到了市场追捧,上市后也再次走高。因此,只要上市公司本身质地优良,并能够让投资者清楚地了解到企业的优势,机构投资者会认同较高的定价水平。

  问题二 谁是第一家大盘股?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新股发行询价制度实施后,市场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对扩容的忧虑,尤其是对于大盘股将登陆市场的担心。应该说,在上周五就已经有消息灵通人士风闻这一消息而大肆抛空,很多分析人士也把自10月中旬以来导致市场形成弱势格局的最大“祸首”归因于此。毕竟,与关注询价制度本身相比,新股开闸的大限将至是令市场投资者更为恐惧的一个因素。

  对此,上证所上市公司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优质大盘蓝筹股是国家的稀缺资源,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待大盘股的上市。国信证券高级分析师罗继明也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可否认,新股扩容短期对市场有抽血压力,是一个利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新股扩容为市场输入了新鲜的血液,特别是有大量的优质的公司上市,对市场来说应是一个利好,市场对其价值的不断挖掘会促使整体行情的走好。

  例如2003年年初的行情就是由刚上市的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和皖通高速(资讯 行情 论坛)率先启动的;2003年年底行情的走强,刚上市的长江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也是功不可没。目前市场就是象长江电力和中兴通讯(资讯 行情 论坛)这样好的、具有持续成长的上市公司太少了。只有大量地让优质的公司上市,才能解决目前市场所处的危局。可以看到,新股暂停发行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也没有使行情根本好转,说明市场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扩容问题,而是市场的体制问题,市场缺乏优质的上市公司,市场的违规成本太低。因此,投资者不必对新股发行询价制度实施后的扩容问题有过多的担心。

  另有业内人士则指出,对后市大盘起关键作用的在于领航者——第一只登陆的大盘股到底是谁,因为首只登陆的大盘股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新的股票定价体系的比价信号。在调查中,对于诸如中石油、神华股份这样的业绩优良且具备良好成长空间的大盘股票上市,多数机构是持欢迎态度的。优质的超级大盘股首先登陆,可能造成市场双赢的局面,以良性扩容带动市场的良性循环。这甚至有望成为机构资金进入股市的一大转折契机。千三即使破了,也可以峰回路转,出现转机。相反,如果首推的超级大盘股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同,则市场可能会受制于扩容产生的资金面压力,同时对于扩容压力的恐慌又将使市场再度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问题三 机构能否不负众望?

  在询价制度中,机构的作用可谓至关重要。发行价格更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的投资价值,引导理性投资成为主流,均要仰仗参与询价机构的共同尽职尽责。根据规则,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应向不少于20家询价对象进行初步询价,并根据询价对象的报价结果确定发行价格区间及相应的市盈率区间。公开发行股数在4亿股(含4亿股)以上的,参与初步询价的询价对象应不少于50家。

  按照设想,机构为了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一二级市场的差价,会尽力与发行人、保荐人讨价还价,使得发行价格偏低。机构投资者在询价之后还要配售部分股票(4亿股以下的配售20%,4亿股以上的配售50%)。如此权责利相统一,机构投资者会尽力压低价格以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到伤害。同时,中小投资者也可以从中获益。以前,机构投资者定价能力更强。在新股申购的时候,机构投资者如果认为市场对新股估值偏高,他们在上市后会首先抛售。而个人投资者的定价能力较差,对时机的把握也较差。现在,新股发行价按照机构投资者对价值的判断来定价,个人投资者按同样的价格申购。个人投资者就可以利用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能力,享受跟机构投资者同样的价格申购新股。

  事实上,为了来年新股发行时避免重现中小板首批上市股票“一飞冲天”的一幕,询价制引入了机构配售3个月禁售期的规定。据分析,由于禁售期的存在,机构不太可能合谋推高发行价。因为在首日“疯狂”后,机构不得不考虑其后3个月如何规避风险。对任何一家机构来说,3个月时间内将一笔资金压在高估的新股上,都要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机构投资者在询价制下将形成一种共同向下估价的动力。特别是在信托、财务公司,保险和企业年金等增量资金进场的明年,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多元化,将使机构博弈深化,对询价行为构成影响。

  但在我国证券市场历史上,不把心思花在如何专心于“本职工作”“致富”而整天想着“歪门邪道”“发财”的机构向来不少,因此,参与询价的机构的作为,将成为决定新股询价制度能否达成初衷的关键所在。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