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三为局部均衡点 顺应市场挖掘蓝筹股投资价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 14:57 证券日报 | ||||||||
本周五个交易日,市场紧紧逼住千三大关。9.14行情以来,大盘9次下破1300点,又当日收复失地。所以虽然本周有一些反复,但投资者仍然怀着焦虑和希望在等待,但是周五股指轰然洞穿铁底,岁暮天寒,股市惊弓心态再现。 千三再破为哪般?
2001年至今的长达三年多的大熊市以来,在千三区域的屡次反弹和千三区域的政策密集度互相辉映,形成了市场“千三不败”的神话。每一次被空方击破都会被无形之手托起,而有形之手的频频出动更是为千三冠上了“政策底”的光环。资金之守,政策之护,守护千三成了市场一个多空博弈的拉锯战场。 在本次逼近千三区域,与以往不同的是,一道道政策利好的金牌召唤之下,政策的走向从纯粹的利好演变为更深层次的制度建设。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流通股东分类表决制度、非流通股集中转让制度是1300点附近市场推出的三大制度,市场的变化体现在上述的三大政策之中。 首先,落实国九条已经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举措开始运作,网络投资票本周开始测试。如果分类表决权能够按部就班,不被个别人钻空子,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将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未来市场将从此稳步盘升。但是,市场似乎并不领情,反映平平,原因在于中小投资者在观望,观望该规则最终能够实现保护效应程度。 其次,非流通股本周再次触动市场神经,市场屡受全流通问题的伤害,近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听到该词大多数投资者不仔细看就已经毛骨悚然,本次也不例外,股指虽然没有大幅下跌,但这种阴跌产生了更大的杀伤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交易所对非流通股转让公开信息平台的搭建类似于其大宗交易系统,这将加大非流通股转让的速度和透明度。并非是全流通。本《规则》是针对大股东之间的“一对一”转让,并不是大股东将股权卖给流通股东的“一对多”转让,与“全流通”或“国有股减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该消息对市场来说应该是利好而非利空,因为它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股权转让的进度及转让方的实力。而市场作出的反映却相反,这里不难看出,目前市场投资者心态已经犹如惊弓之鸟。 第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启动。此前中国证券市场股票发行价格均需要经过证监会的核准,市盈率保持比较固定的水平。市场担心如果询价制度实施后,新的股票发行价格以及市盈率相比市场同类股票有大幅降低,因此会带动大盘重心向下。另有一些人士认为,对于小盘股的市场询价,也有可能存在发行股票的公司联手机构抬高股价的情况。而利空出尽便是利好,并且该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而真正发行也要在2月份以后,短期利空应是出尽,而市场却仍继续走低,再次洞穿1300点。 千三区域虽然面临破位的压力,但制度化建设推进的步伐没有停滞不前。可以说,政策市特征在弱化,也就意味着市场化特征的强化。市场化制度的推进是从公平制度的建设去呵护市场的公平,以市场化的制度去推进公平效率,从而呵护所有参与者的利益,这似乎已经不仅仅是呵护某一个点位的层面。 那么,资金面又是谁在守卫千三呢?“没有人在死守千三。”一位券商自营负责人对记者说,大盘的走势主要是自身的运行规律在起作用,市场的力量成为行情演变的主导。那怎么理解下破千三之后经常出现的承接盘呢?这位市场人士说,资金不是在守这个点位,但是由于心理关口的种种作用,市场下跌的动能渐渐枯竭,量能的萎缩使活跃的短线资金不断尝试进入形成了千三区域的动态平衡。“顺应市场的走向是现在大多数机构投资者的思路”一位机构投资人士如是说。 在宏观经济一直向好的前提下,股市却背道而驰,一蹶不振,直至引发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市场风险的暴露和加剧。任何一个无利可图的市场对投资者而言都不会看好,而投资者对股市信心的缺失,则是对一个对股市致命的打击。 多赢亦或是多赔? 市场在千三区域的驻足和徘徊,说明了千三关口是一个局部的市场均衡点,多方和空方力量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时期的均衡。尽管1300点在实际投资操作中已无太大意义,但每次讨论都无法回避。千三点的象征意义在于,它能够在关键时刻不断提醒股市所面对的没有改变的困境。 中国股市存在的种种制度弊端,诸如股权分置等长期存在的市场扭曲现象及由此而来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假上市、真圈钱,对中国股市和投资者的伤害是深刻而痛苦的。在深沪股市屡创新低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直接融资反而有加速之势,市场开始呼吁重新定位股市的功能。监管层也越来越重视起市场化制度的建设,国九条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投资者似乎看到了股市从融资主导向投资主导的转型希望。 制度化建设的推进?却没有出现相应力度的市场行情?原因又是什么呢? 首先?投资者结构的变化推动了投资行为的市场化。价值投资关注的是公司经营状况和成长性?而短期政策面的支持并不会立即改善公司的基本面。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机构资金不会因为一则利好而盲目做多。从当前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看?估值水平的走低直接限制了市场的做多热情。 其次,股市价格的形成机制正在向市场化转变。股票的内在价值成为其价格的决定因素?单纯资金面的改善已无法构筑市场走牛的基础。价值回归的力量迫使庄股模式下的价格投机逐一走向破灭?由此导致了2001年以来股市泡沫的持续挤出效应。然而?在价值回归基本到位的同时?市场并没有出现估值水平走高的制度性预期。在股权分置等重大制度性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市场很难形成资源配置和用手投票约束的有效机制?直接影响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价值水平的判断。 市场化的进程是不是一定要以价格的持续下跌为代价呢?市场化过程中是否会造成新的扭曲性呢?股市的价值中枢下达的定价准确吗?对于市场化建设的种种不确定性,投资者也心存种种疑虑。 破而后立能否再现? 周五大盘缩量再穿千三,并未引发市场高度恐慌情绪,表明投资者的心理已成熟了很多。最为关键的是市场的热点已经有所显现,基金重仓的个股异动比较明显。 经过长期的下跌,许多业绩优良的蓝筹股票已经凸显投资价值。从市场层面来看,国内许多蓝筹板块也面临着价值上的重新估值。例如钢铁股在市盈率方面早已与国际市场接轨,且有被低估的可能。钢铁股在近期的走强,同时也昭示出基金的新动向。 据业内的研究报告称,目前的零售业、石化业、煤炭业、港口业均存在着价值被低估的迹象,而高速公路和白酒业则因为独特性及稀缺性,也存在被低估的可能。因此可以推测,新一轮价值重估性质的行情有望发动。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千三已破,投资者不必恐慌。在指数低迷情况下,不少板块的底部已经在营造之中,股市的底部将可能是由不同板块的底部构造的与指数底部有时间空间差异的多层次复合底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