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大看点·发展篇:询价制度构建新盈利模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11:42 证券时报 | ||||||||
证券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 新股询价制度将从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也是资产扩容的时间表。资产扩容已经在市场普遍预期之中,时间表对市场的冲击只会是短期的、有限的。资产从2005年再启扩容步伐,同时,也有不断扩容的资金进入市场———保险、QFII、基金。当然,资产和资金扩容在时间的不匹配会对市场造成短暂冲击。另一方面,新
新股询价:迈向国际化的一步 自此,中国证券发行进入国际化轨道———市场化的定价方式。股票价格由买卖双方决定。 比较海外市场,我们发现,新兴市场的新股询价普遍存在较高收益。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市场的新股发行普遍存在折价:新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水平低于市场同类公司大约15%-30%。香港市场新股普遍是“八折”,韩国市场新股大约“七五折”。A 股市场在询价发行过程可能也将出现这种情况。折价发行,为机构投资者创造了一部分低风险的收益空间。 买卖新股:丰厚的博弈收益 我们估计,询价发行的新股,可能存在丰厚的博弈收益。观察同样实施询价发行的香港市场,我们发现,认购比例较低的新股,在上市后的3-6个月赢得较好的收益。这些新股认购比例较低,或者因为当时行情低迷,而询价制度有明显的“助涨杀跌”效应,投资者缺乏认购热情;或者因为投资者不熟悉新上市股票,由于缺乏了解,不敢认购。这些都导致新上市股票存在低估的可能。随着财务信息逐步公开,行情好转,这些新股大多具有超越大盘的优异表现。其实,A股市场也部分具备这样的特征:行情低迷情况下的增发、配股,认购比例也比较低,新股定价较低,但其后的市场表现往往能够超出市场平均水平。持续参与申购,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 即使是高认购比例的公司,也可能存在估值不充分的情况,上市后估值水平不断提升。 只有那些认购比例一般的公司,其后的市场表现很一般。它们较少“低估”可能,也不大可能“估值不充分”。认真研究,进而买卖低认购和高认购比例的新股,就有可能获得超额的博弈收益。 长期而言,机构新的盈利模式有望逐渐形成,中国证券市场迈出最重要的一步。(陈李 施恒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