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剩下来不多的几个日子里,估计政策层面不会发生什么新的变动了。所以,现在应该可以给2004年的股市下一个定论了:2004年是政策年,但市场已经不是政策市。这一年,虽然管理层出台政策不少,但是市场的政策市特征已经大为弱化,市场的政策效应更是难得一见。政策市特征弱化,也就意味着市场化特征的强化———尽管这背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因素。至少从表面看上去,除了宏观调控之外,2004年的市场行情正是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和券商的表现。上市公司和券商丑闻的层出不穷俨然构成了导致2004年市场不景气
的主要因素。可以认为,不管是从政策层面看,还是从市场表现看,市场化都已经成为2004年市场最主要的特征。
不过,如果对左右2004年市场表现的诸多因素做一个更为准确的评估,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状况未能稍有改变,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2004年出台的诸多政策本身已经体现出了愈加浓郁的市场化味道,它们更多着眼于市场的长远发展,而不是眼下的价格涨跌。就此而言,新近出台的IPO询价制,确乎是把2004年的市场化进程推到了一个极致。然而,意味深长的是,不管我们做出多大努力,出台多少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政策,如果市场化的根本性障碍———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不能获得有效解决,我们所做的事情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股市交易的实质就是股权交易。上市公司2/3股权不能在这个市场上交易而又对市场上的交易形成重大影响的畸形事实,给中国股市的市场化程度打了太大的折扣,而且这种折扣远不是边边角角式的修理可以找补回来的。我们说,要恢复股市的本来面目,然而,如果不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我们甚至都无法明白股市本来的面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子。
虽然准确地评估股权分置对于2004年市场的表现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市场毕竟因此而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超乎寻常的不确定性,而且它使“把市场化进行到底”的诸多努力陷于尴尬境地。
顾后而瞻前,是我们每到年底时的基本心理定式。回望2004年,我们最大的缺憾恐怕还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未能取得一点的进展,即便是一个像模像样的试点都没有;展望2005年,股权分置问题仍然像一个巨大的悬念压在我们的心头。(亚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