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200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正文
 

马蔚华:银行改革首要任务是加强改善治理结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2日 13:15 新浪财经

  “全世界的全球化受挫者,联合起来!”全球化的天花板,是后发展国家商界领袖的共同难题。《中国企业家》杂志12月11日邀请了亚洲、拉美国家数十位商界巨头,会聚200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与500名中国本土企业领袖共同探讨商业与环境难题。新浪财经对此次会议进行了独家播报。以下是金融变革与市场化转型专题论坛实录:

  刘晓光:首先我先简单介绍,吴晓求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落长;单
祥双,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田源,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蔚华,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行长;王冉,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今天让我来主持,我也就不客气了,我希望你们几个人围绕金融变革与市场化转型来探讨,大家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观点。大家知道2004年银行的银根紧缩,又加息,券商们风雨缥缈,基金倒是突飞猛进的发展,又是重大的期货事件等等,实际上构成2004年金融大的图画。金融变革与市场转型怎么样请专家来探讨。第一我想请招商银行马行长发言,我想问的问题就是银行变革中的难题在哪里,2005年银行的改革与发展,讲一下这个题目。

  马蔚华:因为就一个小时的时间,我昨天已经讲了20分钟,所以我尽量少说一点。中国的银行改革进行了20年,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现在面临许多难题,我觉得多数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最大难题也是对根本的问题就是银行治理结构的改革,因为一个企业制度变革是最根本的变革,特别是作为银行高风险的企业,必须建立起一个自我约束的机制,必须能够自主经营,银行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经营,从内在的因素去监管。监管当局的任务是督促银行建立制度。比如说资本充足率这样一个前提。而监管当局还主要承担控制系统性风险这样的使命,银行本身要对自己的经营活动负责,我们已经看到中国这20年涌现了一大批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银行,基本上建立了一个现代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特别是5家上市银行,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建立了治理结构。但是吴教授过去有很多关于银行治理结构的论调。

  刘晓光:银行的治理结构核心是什么?

  马蔚华:就是产权制度和产权制度下的责任制。和这个相配套的就是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结合。我们四大国有银行改革的力度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国务院下了很大的决心注资450亿美元,我觉得这是下了非常大的决心,因为我今年参加了人民全国代表大会,当温家宝总理说5年减免农业税,这5年加一起就是300、400亿人民币,而这一次国家对两家国有银行的注资就是450亿美元,可见决心之大。用温家宝总理的话来说就是改革只准成功,不许失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改革。所以我觉得国有银行的改革也着重在治理结构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只有治理结构改造成功了,银行能够自主经营了,能够自我约束。

  刘晓光:现在你已经自主经营了,还有什么自主经营?

  马蔚华:银行还有来自很多方面,比如说不情愿贷这笔钱必须去贷的情况下就不是自主经营,它不是自己能够对这件事负责的。所以没有办法。

  刘晓光:还有利率决定不了?

  马蔚华:对,昨天我讲利率市场化,银行不能自主定价,你想一个企业不能给自己的产品定价,这也不能算完全的自主经营。当然我昨天也讲了我们银行还有很多制度的影响,比如说银行的分业管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都可以经营,我们不叫混合经营,叫综合化经营,但是中国银行只能做中国的业务,基金管理公司的放开是银行的一道曙光,不论对资本市场还是对银行本身都是重大的利好。还有中国的税负问题,中国银行沉重的税负,还有恶劣的环境,就是银行的诚信的环境。比如说现在银行发放汽车贷款,风险非常大。因为汽车每天都在降价,今年给它发放的汽车贷款,明年价格降30%,干脆就不还这个钱,人都找不到,保险公司都不给他保险了,这都是中国银行遇到的独特问题。但是所有的问题,经营环境的问题这是客观的,一个银行能否自我控制风险,这是银行治理结构决定的。就是你自己内在去约束自己,去控制风险,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我自己的体会,像我们招商银行今年已经把不良率降到2.74%,这还是按照5项分类,而且这2.74%还是历史形成的,这6年新的不良率是4‰,而且提的准备金对不良贷款的覆盖超过105%,这完全符合国际上的要求。所以治理结构改造是银行改造最根本的问题,这方面我们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是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谢谢!

  刘晓光:科转债怎么样了?

  马蔚华:科转债上一个月已经成功发行完毕,我们去年是100亿科转债市场不太好,所以基金们对发转债的事是持反对的意见,后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调整结构,把100亿调成65亿,剩下35亿改为发次级贷。当时有一些人或者是学者说为什么不发次级债,次级债是去年人民银行才正式批准商业银行用次级债补充资本,我们发的时候当时还没有政策,当时想发次级债不可能,所以这个批评非常冤枉。我上个月成功发行,超过认购超过64%,有250亿资金疯狂认购次级债,应该说还是圆满划上句话。

  刘晓光:明年2005年银行改革核心是什么东西?

  马蔚华:刚才我说最大的难题是治理结构,银行改革首要的任务还是加强改善治理结构。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中国人民银行面临两大最矛盾的问题,就是资本充足率的约束,这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准入证,没有资本充足率,资本银行没有办法到国外发展,外国银行也没有办法和你合作,因为你没有最低的资本要求,当中国的老百姓明白以后也不会再把钱存在你那。现在之所以以前中国不太讲资本充足率,老百姓凭的是国家的信用,相信国家太把钱存入银行,但是中国银行完全商业化以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际上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抵御风险最后的底限,如果连这个底限都没有,你的客户、交易对手都不会跟你打交道,所以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虽然监管当局要求在2007年1月1日以前达到,但是对于中国银行来说,从现在开始就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因为这还是很艰难的路程。第二就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渐行渐近的,而且利率已经放开一大步,既要考虑利差的收窄,又要考虑风险的加大,这是商业银行要注意的问题。

  还有一个重大的改革,就是银行的经营环境,这要靠银行、社会、政府共同努力,没有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要想银行真正自主经营,真正商业化运作,还有很多客观的困难问题。

  刘晓光:现在有消息这么说,2004年银根收紧,2005年怎么样,从招行总的规模来讲你是什么看法?

  马蔚华:我们最近做了一个中期的发展规划,我们觉得在未来的几年发展中,当然从长远的观点做大做强,对于银行来讲是抵御风险最重要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来讲,一个是外资银行再过两年就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第二国有银行的改革会焕发他们的活力。因为从网点、规模、人才都具有较大的优势,非常大的优势。所以作为中国这些股份制银行来说,如果拼规模、拼网点、拼速度我觉得没有什么优势,银行关键要有自己的特色。美国有上万家银行,大中小,每一个银行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关键得有自己发展的定位。我觉得我们第一要有品牌,第二要有特色,第三要有社会的认同度。有品牌,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是社会对你银行产品的承认,也是你文化的沉淀,这是大家承认的。品牌大家都承认,所以品牌就是竞争力。像招商银行一卡通、一网通,应该有更多家喻户晓的产品。

  刘晓光:你的意思就是还是要做强,做品牌。

  马蔚华:别人没有你有,第二就是要有特定的客户群,中国13亿人不可能都定位过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