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200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正文
 

刘积仁:中国软件行业的过去和未来发展趋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1日 19:29 新浪财经

  “全世界的全球化受挫者,联合起来!”全球化的天花板,是后发展国家商界领袖的共同难题。《中国企业家》杂志12月11日邀请了亚洲、拉美国家数十位商界巨头,会聚200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与500名中国本土企业领袖共同探讨商业与环境难题。新浪财经对此次会议进行了独家播报。

  以下是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积仁先生在“主题论坛二:第三个10年——领先者
的下一步”中的实录:

   刘积仁:东软本身是做软件的,如果说过去十年的感受,大概首先是我们在社会地位上的一种感受。十年前如果谈谁会做软件,大家都会觉得这个人很神秘,因为那个时候学习软件的,我当时读博士的时候,我是中国第一位这方面的博士。那个时候你要说你是做软件的,大家都会觉得你是闹不懂的人,这十年走下来,软件走进了千家万户,我们从金领变成白领,现在变成了蓝领,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当然这个产业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产品也就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从过去的科技界的人物现在变成了制造业里面的人物,成为制造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经常和日本的客户打交道,打交道的部门很多都是采买部,和我们过去的感受不一样,过去一般都是和研究部门打交道。这背后说明什么?我们软件从过去学术的领域正在越来越走向实际,而软件无所不在,所带动的一个新的规模的形成,成为我们制造业的一个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今天看到各位手上拿的东西,兜里面揣的东西有大量的软件使用,数码照相机就有很多的软件,数码照相机的软件大概要用100个人开发6个月左右,你们拿的手机里面有很多的软件,一个复杂的PDA手机要100人开发8个月左右,要80个人测试6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看到数控车床,汽车电子,今天汽车里面的汽车导航、汽车音响、点火系统等等都在大量使用。所以软件走到今天越来越变成其他产业的一个附属部分。过去我们以为我们很独立,我们跟其他的人群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成为被别人服务的产业——谁寄生于其他行业才能生存这样一个产业。这是我感受的第一个变化,这种变化使得我们过去从一个目标要做中国的微软,成为世界上的软件强国,越来越走向务实,能够为我们的产业多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为我们企业能够提供一些可靠的持续的应用。

  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变化,中国过去的十年,我们软件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规模的变化,软件我们过去学软件的时候,第一句话就说软件是一种艺术,不是科学也不是一种工程,原因就是学软件的人自己拿电脑就可以自己做一些东西。所以那个时候软件公司,十年前大概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也不会超过200,10几个人,20几个人,而且一旦超过200人就会200个10人公司,所以我们过去十年最大的变化,软件公司的数量迅速成长。前年我听说是500多家,去年就是1000多家,今年就变成8000多家,造成中国最缺乏的就是有规模的软件企业。比如说我们说印度是一个软件的强国,我们看到印度的软件公司有3万人、2万人,国际上像IBM,日本富士通、包括日立这都是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公司,而在中国过去规模偏小,过去十年中国的软件企业初步有了一个规模。像东软今天有6000多人的规模,国内有2000、3000规模,1000、2000规模的企业变得越来越多,资本市场对软件这种概念也开始认可。我们有一批在资本市场上上市的软件公司,我想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

  我认为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我们中国过去用的软件,很多的软件我们不太相信本地的公司,但是今天我们看到支持中国社会运行的很多基础性的软件都是由本地公司来做的。比如说郭总在中国税务收缴方面占了半壁江山,可能已经80、90%,差不多就是他们做的。东软的社会保障可能很多都是我们的客户,就是你的退休、养老我们占50%的份额,电信领域几个大的运营商背后支撑系统都是国内这几家,包括神州数码亚信、东软,我们中国联通中国移等等后面所有复杂的系统,都是我们国内的公司来做的。软件有多复杂呢?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移动用户群体,我们所提供的这些公司移动运营商都是世界第一大、第三大数量级的,所以背后的软件十分复杂,但是中国本土的企业随着中国的整个经济的发展,我们变得越来越成熟。除了这些,包括我们政府大量的软件,所以如果我们走过了过去十年,我觉得中国软件产业是一个进步的十年,也是我们观念的转变的十年,特别是我们一些过去认为软件只有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硕士能够做的事情,现在越来越像一个产业一样,有博士、硕士、本科生、大专生,甚至还有技校的学生能够进入的这种行业,而且这种行业很奇怪,在世界上表现最优秀的这些创业家,很多都是没念完书的人,不能说没念过书,而是不是做这个行业的人。我觉得这个行业在过去有了基本的起步。

  如果看到未来十年我认为两个方面会是一个趋势。第一个中国软件制造能力将会成为世界软件产业的一部分,这就像今天的印度一样,这个趋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我们中国软件出口到美国、欧洲、日本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而这个规模刚刚开始。我们中国人在做如果是一个国际的分析家来分析说中国人适合做什么软件?第一认为中国人适合做嵌入式软件,就是手机的软件、电视机的软件,DVD的软件,也可能是哪个冰箱里面的软件,微波炉的软件,就是这类软件归类为中国人比较适合。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产品制造在中国,而制造产品就要有软件,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做。这是我感觉到发展的一个趋势。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中国的整体的软件规模在未来20年间,还会有一个持续增长的增长期,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中国现在软件消费占全世界消费比例4%左右,软件和国力或者和经济水平发展有关,我们看20年前的日本和美国差不多都是这样。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整个企业竞争能力越来越增强,IT已经成为企业里面投资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在这方面会拉动软件在未来的十年有一个更好的成长。

  我觉得第三点更为重要,就是全世界没有像中国这样拥有这么多的从事这个行业的合适的资源,那就是我们的人口。过去我们说中国的人口是负担,现在中国做软件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宝贵的一个财富。价格比较便宜,特别的努力,受过很好的教育,能够形成一个很大的规模,这也是最近这几年外国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把许许多多的业务,比如说像大连埃森哲一张口就是上千人,上万人,当然这些软件也有BPO等等这些业务,总之我们人口变成特别宝贵的财富。所以我对未来十年或者是更长一段时间,中国产业的发展应该说充满了希望。在这个方面我们所要做的,我特别同意刚才郭为所说的,我们任何一个企业应该练内功,要知道软件不是单纯的制造出来的,它也是管理出来的。对于一个软件企业的管理是我们过去没有经验的,因为软件企业大部分都是受过教育的一群人,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来生产产品,我经常开玩笑,一个软件工程是不好管就是在于他的沉思和不思考是看不出来的,坐在桌子上眼睛盯着屏幕,不知道什么都没有想还是想很深入的问题,所以对于这些人的管理会带来十分大的难度,这也是我们这个产业能否走向规模的基础,所以对于未来十年我对这个产业充满信心。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