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扩张 商业上市公司的救命草还是危机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 11:42 证券日报 | ||||||||
□ 本报记者 文风 刘兴龙 从百联集团的诞生到王府井(资讯 行情 论坛)收购双安商场,国内商业上市公司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自我扩张的方式做大做强。12月11日,我国将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限制的期限。届时,国际商业巨头将大举进军国内商业,一场前所未有的并购重组大戏即将展开。在这场“蚂蚁与大象”的竞争游戏中,为了扩充实力,蚂蚁不断
内外资扩张双向提速 “我们本次只是回购了双安的另一半股权,而东安市场和我们属于一个集团,说到底,我们这次只是一个集团内部的重组”,王府井证券部的一位女士对记者说,“应该说,我们自己有什么想法都好说,但是,如果再想要有一些别的动作就不行了,那需要有相关部门的审批,也需要政府的支持。” 王府井的无奈实际上就是今天国内商业上市公司面临重组困境的现状,因此很多上市公司都选择了自我扩张的模式来提升自己的规模。 王府井证券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目前已经有十四家分店,覆盖了九个省市,最近在长沙和呼和浩特新开了两个分店。而西单商场(资讯 行情 论坛)则选择在西部拓展市场,该公司在兰州开了一家8000多平米的超市,除此之外,在北京的皂君庙将新开一家9000多平米的综合超市。 重组后的上海百联集团,销售规模达到778多亿元,商品零售额500亿元,拥有遍布全国20余省市的4000多家营业网点,几乎涵盖了国际商贸流通集团现有的各种业态,是中国零售业中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王府井收购完成之后,在北京市最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上拥有两座大型零售商场,加之即将开业的王府井大厦,占据了王府井大街半壁江山,有助于增强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王府井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在重组模式上与百联是不同的,但是重组的目标是一致的。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拥有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39089个,比上年增加8000多个,增长27.1%。而在今年6月末,我国拥有的连锁门店个数又比2003年末增长了20.2%,比2002年末增长52.8%连锁零售企业单体规模在迅速增大。 目前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已有40家左右在中国抢滩登陆。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日本伊藤洋华堂、英国Tesco等等洋名字对中国消费者而言早已耳熟能详。值得注意的是入世这几年这些外资零售巨头不仅加快了在中国扩张的速度其进入的业态也由单一向多样化演变。外资扩张早已开始了提速。11月1日,沃尔玛在武汉开出在中国的第40家分店。据了解,沃尔玛今年年底还将新开3家门店,在未来的3年内每年新开店铺的数量在10家以上,在华总投资已经超过16亿元。 外资并购即将开始 商业板块上市公司整体效益不好。2004年三季报显示,零售商业类59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5.8%,按总股本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0元,比上年同期的0.07元多0.03元。其中净利润增长幅度在50%以上的有9家。表面数据看,增长态势很明显。但从绝对数据看,商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不及上市公司的总体水平。某种程度上讲,快速增长与基数较低有关,而且,内部的分化非常明显。 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商业企业在面对国际大型商业企业的竞争时是处于不利的地位的,除了在管理和品牌方面存在劣势外,悬殊的规模差距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不夸张地说,商业板块上市公司目前的处境是内外交困,重组才是商业板块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不仅在自我扩张,外资并购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目前虽没有一家商业上市公司被外资并购,这恰恰为外资进入留下空间。用不了多久,一场外资并购的大戏即将开幕。 救命草还是危机源 事实上,对于放开外资在商业领域经营限制,商业类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没有十分具体的应对措施。商业板块上市公司普遍采取的自我扩张式的重组模式其实主要还在于应付“内战”,就算没有外资的全面介入,国内商业竞争环境也越来越残酷,自我扩张式只是不被国内同行吃了而已。很多公司对记者表示,公司一直非常关注这方面的情况,但是从现实来说,还是做好自己的企业,发展自己的主业最为现实。 做大并不等于做强,何况“大”只是相对内资而言。对于目前商业板块上市公司普遍采取的自我扩张式的重组模式,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面对国际商业企业竞争时,规模的扩张是必然的,但是国内商业类上市公司一味地自我扩张也是有很高风险的。大规模的扩张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包括供应商货款和流动资金的缺口,这些都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因此,自我扩张式的重组模式对于上市公司现在是救命稻草;一旦把握不好,很可能使公司未来发展埋下危机根源。 麦肯锡曾经预言在未来的3至5年中国零售业60%的零售市场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将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巨头手中。这个预言对我们来说也许过于悲观,但它还是反映了一种趋势: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商业企业将借助外资重新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