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戏说王小石 并非最腐败而是最愚蠢官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11:54 《商务周刊》杂志 | ||||||||
王小石与其说是中国证监会里最腐败的官员,不如说是证监会里最愚蠢的官员 记者 张娅 “证监会不会对内部出现王小石的腐败行为感到羞愧,而会对出现王小石这样的笨蛋感到羞愧。”对于正处于市场风口浪尖的“王小石事件”,一位业内人士的评价猛一听出
11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被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罪名是向拟发行上市公司出卖发审委会议的委员名单。尽管证监会有关人士宣称,“该事已经交西城区检察院,证监会的工作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但事实上,正力图通过新股发行改革和相关部门调整来重塑投资者信心的中国证监会,不得不再度面临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 今年43岁的王小石财务出身,于1996年左右进入中国证监会,最早在发行部审核二处(负责企业上市的财务部分材料审核)工作。在被派往深圳进行中小企业板筹备工作一年多后,2003年下半年王小石回到证监会,进入发审委工作处。由于该处负责的是发审委会议组织工作,王小石自然有了权力寻租的独特资源。 目前各媒体比较公认的消息是,今年7、8月份,西城区检察院反贪局接到匿名举报,称王小石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根据举报线索,反贪检察官走访相关单位、调阅有关材料后,认为王小石“确有受贿嫌疑”。 王小石为何会被举报?市场上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王小石的“合伙人”被家人举报后,在审讯过程中供出了王小石;另一种说法则是王小石收了拟上市公司的钱后,没有帮其把事办好而遭到该公司的报复。按照前一种说法,王小石蠢在“办事不干净”,没有建起必要的“防火墙”;而如果按照第二种说法,王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笨蛋,因为这位副处长违反了官场最基本的潜规则,拿了人家钱,没有给人办事。 由于该案还处于侦查阶段,检方对王小石涉嫌受贿案的具体情节严格保密。到底哪些人向王小石进行了贿赂,哪些上市公司此前因为王小石的“帮助”而成功上市,又有哪些发审委委员被牵涉其中,截至记者发稿日,上述问题都没有答案。有消息认为,负责财经公关的深圳九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今年刚上市的福建凤竹纺织(资讯 行情 论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493)以及东北证券都有涉案嫌疑。但上述三家公司随后相继声明与此案无关。事实的真相还有待检察机关揭开。 作为10余年来中国证监会第一个犯案的官员,王小石将中国股市的发行潜规则暴露在阳光下。尽管几位投行人士均以事情太敏感为由拒绝对记者发表任何意见,但他们承认对类似黑幕早有耳闻。一位投行人士私下对记者解释到:“上市公司与发审委基于行贿受贿的勾结,多年来可以说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只是没有人说出去,大家都忙着闷声发大财。现在王小石的事情被捅出来后,大家都很尴尬。” 自2001年股票发行方式从“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后,能否通过发审会议的审核作为企业发行股票过程中的最后一关,也是决定企业生死的一关。在投行业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果企业在申报材料的过程中知道了审核该公司的发审委委员,有的放矢地与之“协调关系”,股票的发行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最富戏剧性的是,据说一家拟上市公司为了“公关”,驱车尾随一位发审委员坐骑,这位委员不明就里,竟拨打110报警。 必须指出的是,王小石事件发生在新发审制度推出之前。不透明容易造成暗箱操作,这是旧发审制度屡遭诟病的最主要原因。在旧发审制度下,对企业发行股票的审核工作必须匿名进行。市场由此形成了一帮专门为拟上市企业提供发审委委员名单的公关公司,并且按照索要名单人数的多少收取巨额费用。曾经有发审委委员对拟上市企业能够掌握自己家里的电话深表不解,这些公关公司的能量之大可想而知。公关公司手中的名单从何而来?“王小石事件”已经给出了答案。 针对旧发审制度的弊端,2003年证监会出台一系列新举措对股票发行体系进行改革。新发审制度下的第一届发审委委员于该年12月24日闪亮登场。从2003年最后一次发审会(即新发审委制度实施后召开的首次发审会)开始,证监会一般在发审会召开3天前,就将发审会审核的发行人名单、发行人承诺函、会议时间和参会委员名单在证监会网站上公布。企业自然也就不再需要想方设法获取发审委委员的名单。 然而,在王小石受到法律严惩的同时,历经多次变革的新股发行制度究竟还有多大的漏洞以及该如何堵漏,这才是真正值得管理层深思的问题。 一份关于“中国金融腐败研究”调查报告显示,证券监管中合谋情况比银行监管还严重。因而,证监部门被报告列为最腐败的部门。事实上,尽管新发审制度弥补了股票发行的一些原有漏洞,却没有解决腐败产生的最根本问题。企业股票发行的每个环节依然存在着权力寻租的制度空间。从企业的股票发行路径可以看出,掌握企业股票发行生杀大权的发审委只负责针对申报的公司材料判断是否符合上市条件,而对其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并不承担责任。即使企业发行股票后出现问题,承担责任的也将是保荐人,而不是发审委。由于发审委责权利不统一,腐败难以避免。在股票发行所产生的巨大利益驱使下,市场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正因如此,2004年的中国股市依然充斥了新股发行的各种丑闻。在潜规则下,被提前公布的发审委委员名单更有可能成为拟上市企业的一份行贿指引,让发行人的公关工作有的放矢。(见2004年10月20日《商务周刊》封面故事《谁对中国股市负责》) 受“王小石事件”影响,市场上已经再度掀起投资者对中国证监会的质疑风暴。截止11月25日,新浪(行情 论坛)网一项“您从王小石被捕事件中看到了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7.55%的人选择“监管部门自身权力与责任失衡”,20.56% 的人选择“新股发行审核制的缺陷 ”,仅有0.72%的人认为“纯属王小石个人问题”。 上述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在王小石事件暴露后,现在的发审委委员都特别谨慎,甚至不愿意与保荐人见面。” 有消息称,本届发审委委员的换届工作将在近期完成,改选中有近一半的发审委委员可能会被换下,其中有两位委员是主动申请辞职。受“王小石事件”的影响,新股恢复发行的时间也将延后。 尽管如此,一位资深人士依然对记者坦言,“王小石事件”不会对已经长期存在的股票发行潜规则有任何影响。“各家公司掌握的渠道不一样。等这件事风平浪静之后,大家还是会按照原来的思路开展工作。”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足球界的“龚建平事件”。当收取俱乐部贿赂的甲A足球裁判龚建平被捕入狱之时,各界人士对中国足协的“扫黑行动”充满期待。但事实证明,除了龚建平一人因受贿37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之外,时至今日也没有其他人因此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足球场上的腐败——从黑哨到假球、赌球越演越烈,最终引发了2004年10月的大地震。在比足球拥有更大利益的中国证券市场,王小石案件能够起到的惩戒作用,只会比龚建平更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