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委员强化社会监督 发审委名单酝酿大换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 09:24 深圳特区报 | ||||||||
自从王小石事件曝光之后,中国证监会发审委职能如何转变引起业界争论。据昨日证监会网站公示的第七届股票发审委委员候选人名单显示,在39名新一届发审委委员候选人名单,只有9人是老面孔。发审委委员的大换血能否为新股发行带来阳光监管模式,值得市场关注焦点。 遴选程序更加透明
寄托着发行制度阳光化的期待,中国证监会第六届股票发审委于去年12月24日成立,发审委全体委员的身份从此将一改过去遵循“身份保密”的规定,他们每个人的姓名、单位将向社会公开。 可是,随着发审委一年任期届满,市场对发审委工作的质疑却有增无减。“江苏琼花(资讯 行情 论坛)”事件和王小石案件曝光,更使证监会遭遇“信任危机”。正是在社会压力之下,第七届发审委委员的产生方式,较上一届有了新变化。 为了使换届工作公平、公正、透明,证监会网站昨日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和有关部门、单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推荐的发审委委员候选人39人进行公示。 证监会表示,“对上述公示的发审委委员候选人如有须反映的情况,请于2004年12月12日前提出。可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反映情况。反映情况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凡以单位或部门名义书面反映问题的,应当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一般要求署真实姓名和所在单位或部门,便于有关部门进一步核实情况。” 像国家公职人员那样进行任前公示,这是自有发审委以来的第一次。业内人士认为,王小石的出事让证监会意识到需要做出一些调整,这是此次发审委委员遴选程序上出现变化的动因之一。此举有助于强化对发审委活动的社会监督。 候选人多为新面孔 按照去年实施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规定,发审委委员由有关行政机关、行业自律组织、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推荐,由中国证监会聘任。发审委委员为25名,部分发审委委员可以为专职。其中中国证监会的人员5名,中国证监会以外的人员20名。 据悉,除去法定的中国证监会的5名委员名单尚未公布外,其余20人名单将在公示名单中产生。 据统计,在新一届发审委委员39名候选人中,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推荐了11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推荐了12人,中国证券业协会推荐了6人,深交所和上证所分别推荐了2人,国家发改委推荐了2人,国资委推荐了一人,清华大学推荐了2人,合格境外投资者候选人仍是在瑞士银行集团中国证券部任职的上届发审委委员袁淑琴。 其实,证监会发审委换届工作早在11月初便开始进行。王小石违规出售发审委委员名单一事东窗事发之后,发审委委员素质备受市场质疑,市场一度传出有委员不想继续连任的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在39人的名单中,只有9人是上届委员,其中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推荐人选皆为新面孔。 此前,市场有传闻称,新一届发审委委员将更换其中12人,其中更换来自律师事务所的4人,会计师事务所1人,证券公司2人,基金公司2人,交易所2人,院校1人。但从昨日公布的候选人名单来看,具体更换人数还要看公示情况和证监会遴选结果。 发审权该不该还给市场 新股发行制度未能公开透明和市场化,一直被认为是深沪股市泡沫产生的根源之一。从新股发行额度制、审批制到目前的核准制,新股发行制度透明度逐渐增加,发审委人员名单也由“暗箱操作”到对外公布。但是,在“江苏琼花”事件发生后,市场开始质疑,应不应该有发审委委员需要对此负责? 此前,有证监会官员表示,在新股发行审核制度和新发审委委员名单公开的情况下,王小石违规出售发审委委员名单一事将不再发生。可是,市场目前担忧的是,新的做法可以堵住出卖名单事件,却堵不住欲上市公司对发审委委员的公关。从这些年上市公司包装上市、财务造假、缺乏诚信的表现来看,发审委员名单的透明不会止住他们公关发审委员的步伐。毕竟,违规成本太低。 “在目前的审批制度下,再好的遴选机制选出来再优秀的人也是没用的”,股份制专家刘纪鹏表示并不看好这次换届工作。因为现在这个发行制度是有问题的。选发审委委员说是要选优秀的、没犯过错误的,但是每一个第一次犯错误的人以前都是好的啊。天天面对广大的寻租者提供的空间,谁能保证不犯错误? 对于王小石事件所引发的发行潜规则问题,中国证监会前副主席、第一任发行部主任高西庆日前表示,“我一点都不奇怪,有这种权力就有这类(腐败)东西。防不胜防,堵不胜堵。王小石事件不是第一例,如果机制不改也不会是最后一例。” 高西庆直言,证券市场不是证监会或者任何一个其他政府部门可以左右其基本运作规则,确定其商品价值的地方。从长远看,这个作用只能由市场来起,应该把这个发审权放回到市场上,不然各方面矛盾解决不了。 本报记者熊元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