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指数下降令人关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 06:33 中华工商时报 | |||||||||
□刘黄/文 最近一段时间,理论界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又开始给予新的关注。原因在于,一度有所改善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又有所抬头。这个现象从统计数字上也反应了出来,2003年中小企业的贷款的上升额大概有一两千个亿。而今年二季度有调查表明,中小企业的融资指数降到28.8%,认为本企业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占到32%。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曾经有所改善。回顾2003年,这种改善尤为明显,首先表现在:相当多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关注中小企业贷款的需求,尤其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在这方面有一些较大的动作,民生银行也曾经在浙江承诺,3年以内将有上千亿的资金投入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此一改善的第二表现是,《中小企业促进法》出台前后,原国家经贸委组织了870多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总量达350多亿元,为中小企业解决了不小的问题。第三,农村信用社近年比较活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许多贷款。 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再度抬头产生的原因,理论界和学者专家们各有说法。应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跟企业的关系,实际上已经转化为商品交易的关系,尽管属于特殊商品交易关系,交易双方都会从企业利益出发。既然企业有权利选到哪里贷款,银行也应该有权力选择风险最小的对象作为贷款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不会继续采取过去“无私”经营,也有了利益的驱动机制。 国有银行为什么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有它的理由:成本高、风险大、管理难等等。有人曾经计算过,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对农村的贷款,在风险资产总量中大约占到60%。为什么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金融机构能够维持而且盈利,大银行反而赔钱?关键问题在于不同的管理成本。国有银行成本的确高昂,当然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是否合理,哪些成本是必要的,哪些成本不必要也是应该研究的问题。另一个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一般性的中小企业大都不可能像大企业一样提供给银行资产损益表,所以,国有商业银行无法获得必需的信息。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目前看来,也是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的过程。 但专家们亦同意,企业尤其中小企业以银行信贷为主要的融资手段是我国的现实,因而贷款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尽管看起来银行对企业之间有多种信贷关系,但是就其基本形态来说,只有一种,即信用关系。信用是基础,没有信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就不可能生存。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出现反复,有专家认为,这只能说明我们原来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重视和有关政策的指导都是短期的,缺乏长效的、长期起作用的政策和思维。目前我国金融交易中最缺少的、最急需进行的是信用和信用体系的建设。信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生命线,是货币制度的基础,机构的改革是必要的,但如果不在基础上做文章,很难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信用是现代金融制度的一个最根本的内容。恰恰我们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都忽略了信用改革问题。坦率地看,信用制度建设中第一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政府的信用和信用制度,如何保持政府的信用,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应该说,有些做法,包括前几次的贷款减免,直接、间接地破坏了我们的政府信用,也直接间接地造成了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下降。信用的表现形式和检验的标志是什么,最简单的就是票据,现在居然在很多交易中人们不敢收支票,这表明我 们的信用环境实在是较差。信用是要以法律为保证,但以破坏信用,破坏法律来达到目标的案例比比皆是,敢借敢用敢不还,成为中国的金融和市场里边最突出的问题。进行信用和信用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专家建议,信用的建设,信用的教育,信用的强化,要从现在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