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石食物链弱肉强食 股民成恶意圈钱者美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12:08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董砚龙 实习记者宋一平 专家指出完善规则与加大处罚并重是根本解决办法 上市对于一些企业的诱惑无疑是巨大的,在这种圈钱的巨大诱惑下,权力寻租者、财经公关、上市企业、投资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食物链”,而王小石事件则使这一“食物链
有关人士分析指出,造成这种关系的根本原因无疑是长期以来证券市场的发行以及监管运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比起“王小石们”微不足道的寻租收入,这一链条中通过造假包装而上市的企业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而处在这一“食物链”最末端的投资者则成为了恶意圈钱者的美食。 “国内股市问题的实质是以劣质产品卖出高价,不把这个问题处理好,其他的问题无法解决好。”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种暴利驱动了其他人千方百计地想把自己包装上市,“这是个恶性循环”。 上市的诱惑使得一些企业不惜花费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进行造假,如果能够成功上市,意味着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巨额融资,而圈完钱后,即使出了问题也仅仅受公开谴责而已,最多是受到几万与几十万元的罚款。可以想象,在违规成本如此低廉的作用下,上市后圈到的巨资无疑是一些企业造假、违规的动力。 而面对这些不规范行为,监管层的监管力度却稍显苍白。因违规操作而受到处罚的上市公司寥寥无几,即使被查出要受处罚,与圈到的巨额资金相比也只是九牛一毛,甚至仅仅是舆论谴责而已。 有关统计表明,自2001年4月以来,共有61家沪市上市公司受到了上交所77次公开谴责,而三年多来,沪市上市公司共有477人(次)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受到了公开谴责。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受到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受到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在这其中,不少的上市公司和高管人员受到不止一次的公开谴责,暴露出了公开谴责这一处罚措施的尴尬,公开谴责这一道德处罚方式的效果正在逐渐减弱。但是,受制于《公司法》,目前对证券市场犯罪刑事处罚也只能面临处罚力度不够的弊端。 易宪容在谈到这点时表情凝重,他认为,王小石事件的发生并不意外,一方面由于有现行制度内容上的不完善,导致出了问题根本没什么好的处理办法,还有一方面是因为监管机构抓管力度不够大,查处不力,对违法者根本不具有威慑力。 “因此,仅仅改变现有的发行规则以及加强监管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这将对股市的类似情况形成一定的震慑作用”,有关人士指出,从成熟市场国家的经验来看,由于上市公司造假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因此这种在潜规则下的运行食物链是不可能存在的。 据了解,在成熟市场国家,造假企业轻者将面临数额巨大的罚款、重者将导致公司破产。如在安然和世通公司造假事件曝光后,相关各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花旗集团在针对其隐瞒有关世通资料的诉讼中,向投资者支付了高达26.5亿美元和解费,而两家公司以及具有90多年历史的安达信公司都因此而土崩瓦解。 有关专家建议,从完善现有市场规则与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两方面双管齐下才是解决目前中国股市问题的当务之急。应不断加大执行决心和执法力度,尽快制定出台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并且从根本上予以落实。这样,以国家强制力约束资本市场参与者,减少资本市场内部不良现象的发生,从而为资本市场营造一个透明、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