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券商集萃 > 正文
 

券商为何成为裸泳者 管理层干预难脱干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4日 11:56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张东臣

  “退潮之后,我们会发现究竟谁在裸泳”。巴菲特的这句话告诉我们,问题和风险往往只有在熊市中才会暴露出来。经过3年多的熊市,我们最终发现:很多券商是市场中的“裸泳者”。

  涨潮时,这些“巨鲸”无一不是兴风作浪的好手。它们或为“庄家”锁仓,或帮助“庄家”融资,或在高位给“庄家”接盘,或给“庄家”提供分仓账户以及交易上的种种便利,还有很多券商甚至自己亲自操刀“做庄”。如今,做多的潮水早已远远的退去,它们中却有不少仍被“搁浅”在岸上。

  或违规发债,或委托理财,或股票质押,或国债回购……为掩饰“裸泳”被暴露的尴尬,为解长期“搁浅”的困渴,券商惟有不断的饮鸩止渴,甚至不惜挪用客户的保证金。然而,“裸泳者”始终是“裸泳者”,即便曾被潮水掩盖,也不能改变其“裸泳”的事实。强行透支苦撑的结果必然是“摊子越大,窟窿也越大”。

  2003年以来,大连证券成为首家被取消业务许可的证券公司,新华证券、佳木斯证券先后因违规被撤销,富友证券因国债违规被托管,中经开被宣布撤消清算,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爱建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闽发证券辽宁证券……随着牛市的“遮羞布”被慢慢揭去,“庄家”纷纷落马,券商也一个个的先后倒下。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在那些筹码高度集中、股价在高位强行支撑的“庄股”中,看到券商的身影。

  券商为何成为“裸泳者”?主要原因不于佣金是否浮动,不在于利息差是否被拿走,也不在于股市是否走熊,而在于其对操纵股市、价格投机的乐此不疲。与此同时,政策不明、监管不严、机制不合理也是造成券商“裸泳”的重要原因。

  与股市中成千上万的投资者一样,很多券商希望能通过炒股实现“一夜暴富”的神话,把“宝”押在了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上。然而,它们往往忽略了巨大的市场风险。自营业务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牛市时固然有可能赚到钱,但熊市时更容易产生巨大亏空,成为吞噬资金的“无底洞”。

  作为市场的直接参与者,券商往往过于迷信资金优势,迷信内幕交易,迷恋于操纵市场。回顾十多年来券商的兴衰成败,管金生入狱,张国庆坐牢……10大券商老总抓的抓、逃的逃,但哪一个不曾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翻云覆雨?曾经的辉煌造就了极端的自负、膨胀与浮躁。一些券商的老总至今仍不能很好的自我反思,摆脱不了“坐庄”的套路。在他们看来,券商不仅从事经纪业务,还从事投行业务,在人才、资金、信息、交易成本等方面都有着先天的优势,没有理由做不好自营,出现问题完全是市场原因。事实上,很多券商正是被这些所谓的“天然优势”蒙住了眼,无法自拔,始终不能理性的看待市场。

  券商之所以对操纵市场达到迷恋的程度,另一个层面的原因是某些个人想借此“暴富”。早期的券商操纵市场曾给不少圈内人士带来了“暴富”的机会。即使到今天,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增资扩股后股东的钱亏了,委托理财后客户的钱亏了,违规发债后债权人的钱亏了,非法融资后银行的钱也亏了……然而,个别人的“老鼠仓”却早就赚了,看错大势的“庄家”也解套了,就连已经出事的后来也卷款跑了。

  一边是债台高筑,国债欠库,委托理财的规模高达几十亿、上百亿,亏损惊人;另一边却抱怨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对多数券商来说,融不到资难道是渠道问题吗?不。券商融资难难在信誉上。对于那些市场形象差,信誉不佳的券商来说,即使开通了合理合法的渠道,也少有人敢把资金借给他们。此前,这些券商为了掩盖投资上的错误和财务上的黑洞,保住资金链条暂时不断,只能以高息、保底、给回扣的方式进行非法融资,把所有的风险都抗在自己身上,不断的继续“烧钱”。然而,市场是残酷的。一轮熊市下来,无论在“庄股”上扔多少钱,都只会是越陷越深。只要不认赔出局,就总有抗不住的一天。

  券商之所以出现种种问题,显然和信息不透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管理混乱等内部因素有关。这主要还是由于所有者虚位造成。以往,券商都是在政府背景下成立,为国家所有。增资扩股后,大股东往往也是国企为主。无论是高管还是大股东,利益与企业并非完全一致,对企业的责任心不强,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考核不够,缺乏有效的机制约束。

  另一方面,监管制度过于宽松也是一大原因。首先是监管不严,多数集中在事后监管,很少事前、事中监管。监管部门大权独揽,却根本管不过来。而且,谁又来监管监管者?对于一些正在发生的违规行为,管理层往往调查不力甚至根本不闻不问。而且事后监管也不力,相关问责机制也不够健全,尤其是对券商高管的道德风险防范,几乎没有什么技术性的措施。如果不是出了大问题,往往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造成券商违规成本太低,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2002年6月,有关方面为挽救濒临破产的南方证券而起用贺云、阚治东就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管理层的监管取向。

  我国证券市场先天不足,投机气氛浓厚。对此,政府的干预也难脱干系。这或许正是很多券商有恃无恐,肆无忌惮的真正原因。在“政府托市、国企业圈钱”的大背景下,券商充当了工具。它们不仅要为“国企圈钱”做包装粉饰的工作,而且要承销、包销股票,在关键时刻还要承担“资金托市”的重任。以往,当股指跌到一定点位,股票一旦发不出去,管理层就推出各种政策救市,甚至直接给各大机构打电话,明令其入市买股托市。这种以行政方式操纵市场的行为,和“庄家”又有什么两样?在这一点上,券商可以说是与千千万万的中小投资者一样,沦为“国企圈钱”的牺牲品。

  “清理”、“叫停”、“托管”,这些手段都只是“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要想根治券商的顽疾,还是要从根本上找原因。如果连政府都还没有摆脱“救市”、“控市”的心理,又怎能保证券商不在下一轮行情中成为“裸泳者”?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巨能钙被检出含双氧水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