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券商三方监管理财业务被叫停之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 10:40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 ||||||||
卫昕予/文 当有些券商受三方监管之累在生死线上挣扎弥留之际,当中国证券业已被三方监管拖入了重重泥潭瘴泽之时,犹豫已久的管理层终于痛下决心对这项业务喊停。这仿佛是一道大赦令,一时间,所有已经开展和还没有开展这项业务的券商,终于从刀口舔血的日子中解脱出来。
一切来源于2001年。这几年,心理上和技术上都未能做好充分准备的券商经受了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个大熊市和佣金市场化的双重考验:股指下降超过40%,证券交易保证金由较高时的7000多亿元人民币滑落到2000多亿元人民币;佣金费率由放开前的0.3%降到0.22%的平均水平;券商的利差收入和代理手续费收入均大幅缩水。但是,券商队伍却不断“壮大”,呈现出严重的僧多粥少的局面,以致2003年出现行业性亏损,2004年1-8月行业潜亏高达2200多亿元人民币,券商的生存环境空前恶化。在生存的重压之下,有些券商铤而走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三方监管业务。 其实,三方监管业务由来已久,在中国证券市场持续上涨的前几年里,市场易于操控,利润容易兑现,庄家和券商可以从中获取丰厚收益,因此,三方监管一度是庄家和券商乐于共舞的游戏。但近几年,券商开展这项业务颇有些无奈的意味。 银行、保险、证券,每个金融行业原本就是同质性很高的行业。历史短暂、刚刚从粗放式经营理念中觉醒过来的券商更是在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产品、服务等方面十分雷同,寻求差异化发展成为空喊多年的一句口号,真正能够做到的公司可谓凤毛麟角。三方监管是一项内涵简单、容易复制的业务,它的蔓延完全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结果。在证券市场客户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机构、庄家成为券商“不可多得”的核心客户,想方设法开发并留住这类客户是营业部最重要的工作。也有些营业部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满足类似德隆、农凯这些机构的融资需求,充当了其融资说客,并从中尝到了一些甜头:市场占比和排名提高,手续费收入有所增加。 在不断萎靡的市场中,某些券商的市场占比和手续费的提高,就意味着另一些券商的市场占比和手续费的下降。因此,当一些违规券商将三方监管作为券商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利器”的时候,虽然有些券商认识到这是风险巨大、收入微薄的一项业务,但也不得不参与到这场欲罢不能的战斗之中,使之演变为券商同质竞争下的一个常规项目。 虽然券商开展三方监管业务有种种客观原因,但却不能不让人们对证券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决断力和执行力表示担忧。在危机爆发之初,市场上鲜能听到来自券商的理智声音,随波逐流、急功近利者众,独立思考、立足长远者少。我们看到,有些券商开始的时候并不打算开展这项业务,但在市场竞争的挤压下,未能坚持正确的做法,先是开展业务试点,然后以点带面,最终将公司推向高风险边缘;有些券商在发现开展三方监管业务积聚了较大潜在风险的时候,不是采取壮士断臂的做法,而是抱着侥幸心理,将希望寄托在不确定的行情上,动员客户不断展期,结果是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这些都说明券商管理团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做到判断准确、执行有力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决断力和执行力是一个现代企业走向成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万科(资讯 行情 论坛)董事长王石曾经说过超过20%的利润不会去赚,结果万科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房地产商之一,而有些企业为了片面追求高回报,反而断送了大好前程。其实,懂得放弃的管理者是成熟、睿智的管理者,因为局部的无为可能赢来更大的作为。 三方监管业务风险大面积爆发绝非偶然,它与券商脆弱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相关。“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是每家券商都在极力追求的目标,但券商整体风险防范能力较弱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开展三方监管业务时许多券商总公司任由营业部自行打理,没有相关的业务审批程序、没有法律专业人士制定的协议范本、没有必要的监控手段,业务的风险基本上系于营业部经理的职业水准和道德操守之上。这就进一步加大了这项业务的风险系数,融资回扣、跟庄这些都是营业部经理在这项业务中可能得到的灰色收益。谁能确保他们中有些人不见利忘义呢? 集中交易、电子印章、经纪业务集中管理平台、总部级稽核平台等等这些都是券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有力手段,与其天天将风险防范挂在嘴上,不如做点这些实际工作,将风险防范理论上的重要性切实转化为实际上的重要性。 管理层在三方监管业务管理上的不成熟也值得反思。毋庸讳言,管理层对该项业务的暧昧态度,误导了券商对政策的把握,以致三方监管愈演愈烈。 管理层对三方监管业务的轻视及拖延不可避免地导致问题的扩大,试想一下,如果在前年或者去年管理层就下令停止这项业务,而不是采取默许的态度,情况将好很多。现在管理层喊停虽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但将三方监管的危害公布出来,并采取断然措施,以期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良性市场竞争秩序,亦是一个进步。 庄家一个一个死去,留下的是巨大的资金黑洞,券商一家一家托管, 留下的是投资者的声声叹息。诚然,三方监管已经在一片哀歌声中死去,但人们担心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是否还会有其他蕴含着巨大风险的业务披着创新的外衣闯入我们的视线,在我们的麻痹之中,做害于证券市场,如此则将是整个行业的悲哀。如果我们能够在惨痛的教训中警醒、成熟,管理层的监管更有前瞻性,券商的业务运行更加规范,那么以前我们为之所付出的代价虽然昂贵,却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