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扩容阴影挥之不去 开源同时尚需节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 07:16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 |||||||||
今年9月以来,深沪股市利好不断,主要有商业银行获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保险资金与企业年金直接入市开闸、券商融资不断拓宽、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等。从这些政策的实质看,管理层大打“开源”牌,旨在为两市引入更多的长线资金。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面对空前密集的利好,两市股指却不领情,依然易跌难涨。仅上月下旬以来,沪综指就4次失守1300点,且每次都是靠政策之手才勉强重返“政策铁底”
当然,这么多的利好,未能刺激股市走好,除了政策本身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外(如利好多属“期货”性,且有些措施无意中还对场内资金构成了负面影响等),更主要的还在于股市面临空前的困局,投资者对股市缺乏良好的预期。眼下,尽管新股还没有恢复发行,但上市公司再融资步伐并未放缓。如今年9月以来,已有近20家公司先后实施再融资方案,近40家公司先后抛出再融资方案,其中不少公司是为了避过分类表决而“抢先”下手。据统计,目前已经过股东大会同意但尚未经证监会发审委通过的再融资规模已过500亿元。不仅如此,新股发行询价制一旦启动,银行转制上市潮、央企整体上市潮、“海归”潮等将接踵而至,股市不堪重负。 另外,从“国九条”的落实来看,除了“鼓励合规资金入市与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外,接下来恐怕将侧重在“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等问题上。果真全流通启动试点,纵使将其包装成“特大利好”,也难改其大扩容与抽资的实质。加之琼民源、银广夏、托普软件、达尔曼(资讯 行情 论坛)等公司黑洞层出不穷,投资者能不如履薄冰吗? 不必讳言,扩容与全流通已成市场的两大心病。而近来,恢复首发的传闻日渐盛行,令投资者不知所措。记得不久前,当市场盛传问题券商的名单时,证监会有关人士曾及时予以否认,尽快消除了有关恐慌心理。如今面对扩容方面的传言,管理层却避而不谈。这反倒容易让投资者联想到两市过去的习惯做法,即频出利好意在“市场在先,扩容在后”。其实,此次从暂停新股发行到着手提高再融资门槛,无不体现管理层股市“节流”的决心。既然如此,面对传言,股市“节流”何必羞羞答答呢? 从资本市场的基本融资功能来说,长期暂停发新显然不现实。但也应看到,在股市急需休养生息之际,且不奢谈“断流”,适当“节流”应不为过。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日前指出,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不是目的,片面追求上市的进度反而会影响上市的质量,最终“欲速则不达”。既如此,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两市扩容大户,何必相煎太急? 其实,市场并不缺资金,缺的就是信心。而要重拾信心,最重要的是要让股市有赚钱效应。1992年的大行情之所以两个月股指翻两番,正是因为惊人的赚钱效应,唤醒了老百姓朦胧的投资意识,股票成了抢手货。反观2001年6月以来,深沪股市持续低迷,指数跌去四成多,投资者赔钱者逾九成,而同期我国的GDP却增长了25%,股市哪里还有赚钱效应可言?众所周知,资本具有趋利性:有利可逐,则翩然而至;无利可图,则悄然而归;只输不赢,则无人问津。没有赚钱效应,再多的“开源”措施,恐怕只能引发场外观望资金的增加而已,真正敢入市的资金依然寥寥。 看来,管理层在股市大“开源”的同时,还得有“节流”的勇气,该旗帜鲜明的要旗帜鲜明,一扫困扰股市的扩容“阴影”。只有消除了疑虑,市场才可能重拾信心。(向长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