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两年无建树 美国龙星黯然退出中国不良资产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 12:2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李利明 北京报道

  对于看重结果的美国公司来说,如果两年多里只有投入没有产出,选择离开也许是现实的也很合常理的结局。

  9月29日一早,美国龙星公司(Lone Star Funds )北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刘先生(Jeff
ery Liu)向代表处的六位工作人员宣布了总部的一项重要决定:关闭北京代表处,10月底之前撤离中国。

  龙星之所以黯然退出中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是因为过去两年半里没有做成一笔业务。

  然而,龙星选择离开也许多少有点无奈,毕竟它离开的是一个有27000多亿元的当前世界上最大、最具潜力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不过,在不久的将来,它也许还会卷土重来。

  黯然退出

  尽管对于国内金融界来说,龙星并不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是在国际不良资产处置领域,龙星可谓无人不知。

  原龙星北京代表处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龙星公司成立于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美国银行业正为巨额不良资产所困扰。也正是看到了不良资产处置蕴含的巨大商机,一些投资者纷纷通过募集资金成立公司,专门从事不良资产处置工作,龙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过去十多年中,龙星募集的资金越来越多,今年9月底最新一期计划募集资金规模达到50亿美元。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龙星开始走出美国本土,进入东南亚市场,在该地区的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中大显身手。在日本,龙星处置不良资产的团队就有300多人,在韩国、泰国、中国台湾等地,龙星都有庞大的处置不良资产专业队伍。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讲,龙星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在东南亚地区“与高盛不相上下”。

  2002年4月进入中国之初,龙星踌躇满志。尽管龙星北京代表处只有六位工作人员,但是代表处成立时就在北京最昂贵的写字楼之一——嘉里中心租下了500多平米的办公室,显然是想为接下来的大举招兵买马做好准备。但是两年半来办公室一直空空荡荡,并没有增加太多的雇员。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撤销北京代表处并不表示龙星将彻底放弃中国不良资产市场。今后再有什么大的项目,龙星韩国和台湾的代表处将派人直接参与投标工作。“但是,那样中标的机会很小很小”,这位人士认为。

  记者试图与首席代表刘先生联系,但是龙星北京代表处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自从9月29日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刘先生的身影。他估计刘先生现在在汉城或者台北——龙星在这两个地方的业务很多,差不多每个月都会有投标活动。

  在进入中国不良资产市场两年半之后,龙星还是选择黯然退出。

  二年无建树

  “进入中国两年半,一笔单子也没有拿到,费用倒是花了不少。”原龙星北京代表处的一位人士指出。而这也许正是龙星退出中国的根本原因。

  据了解,进入中国以来,龙星一共参与了8个不良资产拍卖项目的投标,包括中行海外部门不良资产拍卖、华融武汉代表处18亿元资产包的拍卖、建行账面总金额42亿元的抵债资产的拍卖等重大项目。除此之外,龙星还对很多不良资产招标项目进行了尽职调查,如华融二期国际招标项目等,尽管最后没有参与投标。

  今年5月30日,建行公布了无底价拍卖42亿抵债资产的中标情况,摩根斯坦利和德意志银行以总计13亿元的价格拍得这笔资产。龙星也参与了此次投标,这也是龙星在中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最后一次努力,此后的4个月,龙星北京代表处的工作人员工作量甚少。

  对于龙星为何失手建行的此次投标,原龙星北京代表处一位人士的解释是:“建行的这些抵债资产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钱。”业内人士认为,摩根斯坦利和德意志银行之所以愿意出如此高价,是为了下一步继续与建行进行合作,如参与建行上市承销、作为战略投资者参股等等。而作为专业处置不良资产的龙星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之外并没有与建行合作的机会。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六位员工的工资加上办公室的租金,一年累计五六百万元,这项支出不算很大,但是每一笔投标的费用却不小:投标之前需要聘请律师进行法律合同和协议的调查,聘请会计师对于会计账目进行清查审计,还要对拟投标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因此进行每一次投标都需要花费至少300多万的费用,单是尽职调查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龙星的8次投标和一些尽职调查的费用至少在几千万元。

  只有投入没有产出,龙星只能选择退出。

  机遇?风险?

  就在龙星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之后,无数相关机构盛情邀请龙星北京代表处六位工作人员加盟,“最好整个团队都过来”。目前一方面,很多境外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中国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另一方面,诸如美洲银行那样的境外机构正准备进军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从事不良资产业务的人才很抢手。”业内人士这样评价道,因为这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还有待“开垦”。

  1999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四大银行13939亿元不良资产;今年6月底,信达又从中行和建行收购了2789亿元可疑类贷款。截至今年9月末,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5876.2亿元。至此,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手中还有差不多10800亿元的不良资产(包括债权资产和股权资产)等待处置。中国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6631亿元,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和商业银行手中的不良贷款余额高达27000多亿元,算得上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不良资产市场。

  更何况,就像央行行长周小川不久前强调的,中国的银行和其他机构出现不良贷款比例偏高的情况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今后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处置工作还比较长远,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和盈利空间。

  也因此,一些外资公司和机构迫切希望能够参与收购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然而,他们在收购不良资产时会受到中国外汇管理政策的限制,同时国内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速度太慢,都影响外资进入这个市场。

  此外,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尚未完全市场化,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龙星之所以兵败中国,是因为其在中国金融界并没有很深的人脉关系,或者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太多的努力。“在中国金融界,关系与实力同样重要。一些大投行为了拿到一个不良资产包,往往是大老板亲自出马搞政府公关。而龙星北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多数时间在汉城和台湾,很少来北京,只剩下几个具体的工作人员与国内处置不良贷款的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打交道,怎么会有机会呢?”

  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指出,探索和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在银行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同时探索利用外资处置不良资产。有媒体报道,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总裁朱登山也在近日透露,最近发改委正研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境外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有关外债管理问题,并将推出新政策,包括以备案制取代审批制、将不良资产债权外转额度纳入外债管理,等等。

  也许,当中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完全向外资开放,当它克服了“水土不服”时,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地区——日本、泰国、韩国已经设有代表处的龙星公司也许会选择重返中国舞台。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不良资产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欧洲冠军联赛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