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股市牛熊之争 > 正文
 

国九条渐成画饼 政策为治市非救市难振机构豪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3日 13:50 中国经营报

  作者:胡朝辉

  从9月14日的大涨到10月14日的大跌,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投资者已深刻地感受到了市场的反复无常。而在此期间,“国九条”始终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尽管有券商融资政策放宽的利好支持,沪深两市依然出现了冲高回落的走势。而近
期以来国务院要求抓紧落实“国九条”、券商创新试点推出和融资大门敞开、印花税调整、保险资金即将入市等利好消息也未能激发出市场的热情。

  “市场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渴望‘国九条’尽快落实,另一方面,陆续出台的利好又成为了逢高减磅的理由。”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述。

  国家信息中心财经证券处处长王远鸿分析指出,救市是需要的,但如果不解决一些根本问题,投资热情很难被激发,除了股市本身的问题,还应该从经济层面来考察。

  “机构投资者之所以迟迟不动,主要是因为包括宏观调控在内的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存在。此外石油价格的持续走高等因素也造成了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

  “国九条”沦为“国九套”?

  9月中旬,温总理强调要抓紧落实“国九条”的讲话被媒体披露后,直接引发了股市的大涨。9月15日,央行外汇局同时发布了有关资本市场的消息,当天股指也出现了大涨。当时不少机构投资者均表示,这可以理解为各部门合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具体举措,而且其迅速出台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积极态度,后市值得期待。随后,证监会又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的征求意见稿,随后股指创出此轮行情的高点。

  然而就在市场刚刚转暖,众多投资者开始将“9.14”与“5.19”相提并论时,行情却又突然急转而下。随着近几个交易日股指的大幅回落,反弹成果已跌去大半,1300点再次面临考验。

  “就是因为相信了‘国九条’,我才入市的,没想到刚买完股市就大跌,现在全被套上了。”一位姓任的股民抱怨说。

  “‘国九条’是2月初出台的,当时的点位是1600点左右,‘国九条’出台时被市场视为长期的利好,但是两个月之后股市就开始下跌,9月份更是跌到了1259点,创出了近几年来的新低。这次行情虽然跟‘国九条’密切相关,但是短短一个月就又回到了1300点,‘国九条’已经成了‘国九套’了。”面对反复无常的市场,部分投资者的言辞显然有些过激。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在行情启动之初,央行、外汇局、证监会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措施,这种多个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市场建设的情况可能让不少投资者对后续政策措施的出台寄予了过高的期望。而“十一”长假之后暂时又没有新的措施出台,这令部分投资者产生了动摇。

  治市政策并非救市措施

  事实上,不但没有出台预期中的利好,利空的传闻反而频频袭来。

  10月14日,沪指大跌50余点,创出了32个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很多市场人士认为,这与一些利空传闻有关。首先是有关扩容加速的传闻给市场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而证监会前主席刘鸿儒有关在中小企业板首先实现全流通的讲话更是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板股票的大跌。

  与之相比,管理层随后出台的利好政策却没能引起市场的积极响应。

  10月19日,央行公布了券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券商从11月1日起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机构投资人发行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短期融资券。拓宽券商融资渠道是“国九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该办法的颁布也被视为是落实“国九条”的一项主要内容。

  但是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券商短期融资不得用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不得为客户证券交易提供融资”等规定看,券商获准发“短债”,主要是配合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保护部分规范的券商,因而对股票二级市场影响有限。

  实际上,与19日监管层利好政策同时推出的,还有交易所和结算公司联合发布的《标准券折算率管理办法》。有关信息还显示,包括《债券登记、托管与结算业务实施细则》、投资者债券查询系统等也将于近日推出。

  对此,宏源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的分析师张宏业指出:“很多消息实质是在治市,而不是救市,因此不被市场理解为利好。对股市来说,关键是资金的供给和发行的节奏,至于股权分置等问题,都是中长期的问题。”

  除此之外,对于市场关注的调整印花税、保险资金入市问题,虽然屡屡见诸报端,但有关部门至今未做正式的表态。有分析人士因此指出,“国九条”只是大致的原则,各部门由于利益分歧,很难在短期内达到一致。更有市场人士认为,救市性质的政策,只不过是缓解跌势、或者造成机构逢反弹减磅出局而已。

  宏观调控隐忧困扰机构

  在这轮大起大落的行情中,基金的态度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市场普遍认为,这轮行情的主导者是惯常快进快出的游资,而不是已占到市场流通市值1/4的基金。

  年初曾经叱咤风云的各家基金为何在本轮行情中甘当配角?王远鸿分析指出:“今年上半年,经济预期较好,因此基金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得以大行其道。4月份以后,由于宏观调控的实施,经济层面已有较大变化。部分行业景气也已发生了变化。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基金自然选择了观望或调整持仓的态度。”

  相关的统计资料也证实了王的看法,截至10月15日,共有29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3季度季报,有18只股票在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了基金的身影。统计数据显示,基金偏爱医药、化工、消费品和部分中小企业板的股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基金显然更加关注于能够抵抗宏观调控风险的非周期性行业,因为类似于医药、消费品这些行业在经济紧缩期业绩的波动远远小于周期性行业。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对“国九条”的空前关注,曾经对上半年行情影响巨大的宏观调控因素反而被市场淡忘了,而这恰恰是主流机构投资者看淡后市的根本原因。

  对此,发改委在一份报告中明确指出,宏观调控对股市的短期巨大影响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使投资者信心有明显动摇。由于对此轮宏观调控的性质把握不清,造成人们对宏观调控效果存在过多的疑虑,主要是担心经济增长将出现大幅回落。二是宏观调控在客观上造成社会资金收紧,对股市增长造成了相当强的收缩效应。三是宏观调控对产业的不同影响在股市上得到了较充分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对宏观调控的预期和影响仍没有达成共识,高盛公司日前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就认为,尽管经济实体及货币供应和信贷的增长速度都在放慢,但中国仍处于宏观调控的关键阶段。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欧洲冠军联赛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