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不买账 节后利好利空因素大盘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 07:48 深圳商报 | ||||||||
节后,管理层利好政策频出,但投资者却有点“不买账”的意思,大盘更是陷入了盘跌的迷局。市场到底怎么了? 利好盘点 资金面:
1.监管层加快审批速度,QFII排队候场。 有报道称,东方汇理银行和加拿大鲍尔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已获证监会批准。至此拥有QFII牌照的境外机构已有27家,总投资额度达到28.5亿美元。另外还有近10家境外机构等待中国证监会批准其QFII资格。 2.中国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袁力日前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保险资金有望在本月内开闸入(股)市。 点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方对市场的认识经常是分歧巨大甚至是南辕北辙的。在很多散户万念俱灰“不玩了”的时候,不少老外却提着钱、排着队想进来。其实,这个市场真的缺资金吗?有句话挺老套但实在:市场缺的不是资金是信心。 政策面: 1.管理层向券商频送暖风。 10月13日,首批创新试点券商产生;10月19日,央行、证监会发文,券商融资获重大突破;10月21日,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产品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2.节前征求意见的分类表决机制等可能会有新版本出台。 3.有报道称,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高层参加的内部会议上,政府高层针对目前资本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市场在先,扩融在后”等五大对策确保“千三关口”。 4.降低印花税虽然未得到有关部门的证实,但市场认为只是早晚问题。 点评:尽管目前受益的只是少数,但长期看将有更多券商“感受温暖”;类别股东表决机制的引入是股权分置背景下,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实质性措施,对提振多头们的信心应该有一定助益;五大对策是否真的能确保“千三关口”不好说,但它起码说明:股指的下调空间可能已很窄了;降低印花税就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交投是肯定的。 利空盘点 基本面: 1.有报道称,被称为“A+H”股上市模式的交行已确认将在香港和内地同时同价上市,总融资规模达200亿元。市场盛传交行要赶在年底前完成上市,但据各方信息分析,交行上市将延至明年。 点评:由于交行上市募集资金规模大,且价格在各银行股中最低,不仅对短期资金面造成影响,而且因比价效应拖累银行股,君不见近两个交易日银行股的股价已跌得惨不忍睹了。 2.上市公司盈利增长可能见顶。 招商基金日前公布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上游原材料公司的盈利增长在今年可能已到达顶峰,2004年以后上市公司盈利的成长性、盈利的质量和公司估值将回落。 点评:对业绩、成长的炒作是今年股市热门“题材”。让投资者忧虑的是:股指在上市公司盈利走“上升通道”的时候且涨少跌多,一旦业绩走了下坡路,其走势恐怕更难乐观。 政策面: 1.新股发行询价制可能在四季度公布。 点评:新股发行询价制变革意义重大,它将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虽不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加大了二级市场扩容的压力。 统计显示,被证监会关闭、托管或正在严查的券商中,大部分与国债回购有关联。而明年元旦实施的债券回购新规一揽子规定,将迫使券商着手处理违规的国债回购资金。此外,国内首次实施的证券业经济普查,也将迫使违规资金撤出市场。 点评:违规资金撤出市场长远来看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但短线带来更多的将是股指向下调整。(晓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