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三条路径选择 监管与发展孰重孰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 14:32 中国经济周刊 | ||||||||||||||||||||||||||||||||||||||||||||||||||||||||||||||||||||||||||||||||||||||||||||||||||||||||||||||||||||||||||||||
9月13日,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式公布免去史美伦的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职务。有人猜测,史的离去可能意味着证监会监管思路的重大转变,即从“先监管再发展”转变为“边发展边监管”。根据当前中国股市实际,中国股市到底应当选择何种发展道路?是“先监管后发展”还是“先发展后监管”,还是“边发展边监管”? 背景 火爆的“逼空”行情 跌!跌!跌! 连续五个月了,万千股民无奈地面对低迷不振的股市。尽管有不少“有识之士”总想殚精竭虑地寻找“救市”之方,但始终也无法抹去大盘上的那一片惨绿。 9月13日新华社发布国务院有关国家工作人员任免消息,正式公布免去史美伦的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职务。史美伦素以“监管严厉”著称,有监管“铁娘子”之誉。很多人认为,以史美伦为代表的海归派所提出的“先监管后发展”思路,事实证明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与此同时—9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讲话,要求抓紧落实“国九条”,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稳步健康发展。第二天,沪深股市一下打破了几个月来的阴跌走势,应声而起。从“9.14”开始,仅仅5天,股市连续逼空,一口气竟然狂涨了200点! 政府救市后的股市是什么状况呢?股民对史美伦离去又持何态度呢?9月19日,记者来到了巨田证券北太平庄营业所。这里,像“秋老虎”一样灼热—深沪两市的大盘一片红通通。据该所营业员介绍:往日这儿的交易大厅里人烟稀少,大户室席位常常空空无人,人气冷清的情景令人寒心!可如今,大厅里的股民看上去个个心花怒放。 此时,一位中年妇女很高兴地和记者聊了起来:“这几天股市真的很不错!我买的海虹控股(资讯 行情 论坛)涨疯了,几天就涨了72%!”“是嘛!真厉害,这真是在‘飚股’啊!”记者感慨到。 紧接着,在旁边的大爷发起了高论:“我看,这和‘史美伦下台’有关啊。说也怪,这监管部门一监管,股市像中了邪,一片片地跟跳楼似的垂直往下跌,揪着我的心尖呦,生疼生疼的。” 快要离开营业所时,记者又和咨询部的段经理攀谈起来。段经理告诉记者:“近几日的股市行情,的确是属于飙升。但今后,两市大盘恐怕还是以震荡上升为主。”当谈到“史美伦下台”时,段经理微微笑了一下,“这是两个毫不相关的事。但不管怎么讲,我们的股市是一定需要监管的,不然这个股市是发展不起来的。但监管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因为一讲监管就忘了发展,也不能因为一抓发展又忘了监管。若这样,我想日后的股市会更加混乱。” 针对当前并不完善的中国股市,到底该用什么办法让监管与发展平衡起来呢? 对话 诊治中国股市从何处着手? 主持人:濮婕 嘉宾: 李志林 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贺强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谢百三 复旦大学教授 主持人:政府部门的监管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是不是一对矛盾体?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到底是应该“先监管后发展”,还是“先发展后监管”,还是“边发展边监管”? 李志林:我赞同“边监管边发展”。从邓小平14年前提出设立股市的时候开始,如果从严格的监管意义上来说,我国当时不具备建立证券市场的条件。但是中国的股市,就是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下诞生的,所以在监管上,理应有中国化的、民主化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思路。既然中国是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开始的,而不是从监管开始的,所以为了符合国情,我认为也要从“边监管边发展”开始,通过发展逐步实现监管目标。整个市场经济,就像10个茶缸7个盖,它是靠轮流盖的,就像杂技演员耍盘子,哪一个要倒下的时候就得扶一把。靠这样来维持,就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我们的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机构,如果让它停止发展,任何一家机构都会发生资金的断裂。所以我认为即使要监管,也不能停止发展。 贺强:监管和发展,具体到中国证券市场,有矛盾的一面,但是总的来讲是统一的。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监管本身也是需要发展的。监管的发展,是越来越需要符合市场的实际,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监管是不行的。另外,监管还需要科学化、法制化、效率化。证券市场应该是市场里效率最高的,因此相应的监管也要有效率。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10多年来,规模已经很大了,现在不让他发展,先监管等管理好了再发展,这是不可能的。即使你认为监管好了,但是一放开、一发展,问题还是会出现的。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切问题,包括改革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 谢百三:我也主张“边监管边发展”。因为现在国有股不可能“全流通”。国有股“不流通”,就是一个不正常的股市,股票定价高,所以老百姓在二级市场里买的股基本上都是亏钱的,十个股民九个亏嘛。在这种情况下,只监管, 股市本来已经是病态恹恹,你再一整,就更糟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发展不仅是指发新股,还应该让国有股、法人股逐步流通,把国家的存量资金变成流量资金。史美伦也没有做错什么事,不过她不太了解中国股市,不了解中国股市的症结,把中国股市当成一个健康股市来监管,于是,不管想出什么政策都会导致错误。比如,让外资企业到A股来上市,这绝对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股市是1/3流通,2/3不流通,股价比美国高2倍,我们怎么可以让外国人来高价圈钱呢?中国股市不是市场化的,要市场化就要搞“全流通”,可是现在只1/3流通。 主持人:在一个不成熟的证券市场里,政府的监管重点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管理层的监管措施,往往会成为股市暴跌的“导火索”? 李志林:我们的监管层,应该把监管的重点放在卖方,也就是上市公司这一头。因为上市公司是市场产品的供应者,市场所有的运作都是围绕着上市公司发展来进行的。即使在国际股市上,也都是把监管的力度放在上市公司上面,而中国这些年来对市场的监管,主要放在了买方—投资人上。前两年,从海外引进的高层监管人员,提出了要在全国证券市场里搞“教育投资者”的活动,这样一个提法,从前后结果看,都是非常荒唐的。投资者首先应该是保护的,要教育的应该是上市公司。中国股市不规范的根源,主要是在上市公司上面,这才是监管的重点。作为监管层,你就像一个裁判,哪边违规你就吹哪边的哨。可现在,“裁判”对上市公司这边比较宽容,违规了最多是一个公开谴责,而对市场一方投资者监管得就比较严。这就导致了本来想保护投资者,可一旦严查违规,庄家和违规机构没抓到,却导致了股市的暴跌,最终损害的反而是投资者。为了治标治本,首先还是规范上市公司,要使投资者感到投资一个上市公司是实实在在的,通过投资所得到的回报是高于银行利息和债券的。这样,市场就不会有那么多投机行为与炒作行为,违规的现象也必然会大幅度地减少。 贺强:我认为监管层应该把监管的重点放在依法监管上。按道理,监管层不应该管股指高低,但是,中国的市场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市场,在转轨过程中,证券市场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所以政策引导很必要。监管要靠政策,如果政策控制不好,必将阻碍证券市场的发展。 为什么在过热的时期加强监管容易造成股市暴跌?我认为,股市暴跌不是一个简单的监管问题造成的,而是中国股市整体不完善造成的。我们的股市,一开始的设计就基因不全,先天缺损,建立以后,发展又不完善。比如,我们的证券市场现在只能做多不能做空,所以,如果连续暴涨的话,肯定会导致股市过热,违法违规现象增加,因此必然要加强监管。但是,一旦加强监管,就必然要产生暴跌,这真是两难哪。 谢百三:管理层的监管措施,成为股市暴跌“导火索”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股市的价格是虚高的。我国股票的市净率价格是净资产价格的3倍左右,而美国的市净率只有1.1~1.5倍左右。另外,我国的股票1/3是流通的,2/3的法人股、国家股是不流通的,于是, 1/3的股票价格就特别高。这时建立监管,这些虚“泡泡”马上就被捅破,一捅破,到时庄家掏空就逃跑。所以,在我们中国股市目前这种情况下,只要国家股、法人股不流通,监管得越严,这些虚价格的“泡泡”就会像泰坦尼克号一样往下沉,导致股市狂跌。 此外,猛发新股,股价也会暴跌。因为中国股市升跌主要是供求关系决定的,资金进得多股票上得少,股市就会涨;资金进得少股票上得多,股市就会跌。我们今年前几个月,国家发了92个新股,全世界哪有这样发新股的?美国去年的证券交易所,上市111家,退市110家,只增加了一家;而我们不到一年就增加了92家,股价怎能不跌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还是按照美国、欧洲监管的方式监管,是不行的。因为中国股市已经病得很重,美国的那一套是针对正常健康的股市,而我们的股市一生下来就是不健康的。所以只能因势利导,边发展边监管。 主持人:监管力度的加强与股指的变化到底有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国股市监管难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李志林:为什么监管难?有很多是体制问题造成的。我们现在监管是证监会,管理也是证监会,既要监督又要管理,这种并立是不行的。1999年以前,在证监会上方还有一个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可现在,把管理和监管分开了,这样容易使裁判者、管理者、参与者的职责混淆不清。而监管难就难在各个职能部门分管职责不清,利益的一致性往往导致违背“三公”,使得市场的信心严重受挫。 中国股市监管难的另一个原因,和中国股市的定位有关系。多年来,中国的股市基本倾向于融资者,早期是推进股份制改革,后来搞额度制,再后来提出了为国企三年扭亏服务,随后是大批量的增发,这两年又来了一个整体上市、四大银行上市、“海归”企业上市,使股市超负荷地承担着这些责任,而上市公司又缺乏回报。市场的参与者绝大部分是为了获利而来,当他发现无法获利,于是就出现了庄家违规炒作、券商重仓持股。据我了解,中国股市的1300多个股票,至少有70%以上的股票是庄家大量私藏,超过了5%。这样一个情况,在国际股市人士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从客观原因看,庄家持这么多股,一方面是操作者的违规,另一方面也有被迫的无奈,增发没人要就包销,还有扩容的大跃进,源源不断的新股上市,使庄家炒作的股票越积越多,变成了大量的私藏。 贺强:中国股市监管难的症结,就在于中国股市在刚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先天不足,基因缺损,而且发展到现在都非常不完善,市场矛盾很多,导致“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现在监管者也处于两难的状态:不用政策调节股市,股市就会跑偏;但是如果用政策调节,股市又会暴跌,越来越低迷。 在这个时候,“依法监管”的原则不能丢掉。首先,监管股市违法犯罪的现象,股指的高低尽量让它市场化。第二,完善证券市场的机制刻不容缓。比如,我们现在的证券市场只能单向做多,不能做空,这是一个先天不足。我们现在的期货市场已经是双向交易,既可以先买后卖,也可以先卖后买。期货市场都可以这么做,为什么我们的股市就不可以呢?实际上这种“做空”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股市的暴跌。 评论: 以民为本 以本立法 以法治市 ★文/顾纪生 我国股市开设十多年来,初期的制度创新优势渐失,内含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其市场表现是投资者信心消弭,入市意愿萎缩,市场流动性渐失,市值“蒸发”明显,融资功能骤减等。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始终没有确立科学发展观,恐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股市亟待确立科学发展观来为股市“保驾护航”,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以民为本,以本立法,以法治市”。 以民为本,是指股市最终的依靠对象现在和将来都应是公众投资者,即“公众市场”应以公众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作为其本质特征与基本要求。从远处讲,这是由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决定的;从近处讲,公众投资者为股市不仅提供了直接需求,而且为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带来了间接需求。不无遗憾的是,管理层对此的认识目前还处于彷徨摇摆状态:当股市处于景气循环高点时,陶醉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机构投资者”的“英明决策”中,甚至“窃喜”于公众投资者市场地位的“边缘化”;而当市场极度低迷、公众投资者无意入市且大量赎回证券基金之时,又祭起“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是重中之重”的大旗,酝酿“类别股东表决制度”、“强行分红制度”等救市措施。行动的飘忽摇摆折射出管理层发展观的间断混沌—究竟应以机构投资者还是公众投资者作为优先发展对象—始终得不出既旗帜鲜明又求真务实的取向。殊不知,正如历史是人民大众而不是“英雄”创造的那样,股市发展离开了公众投资者的支持,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本立法,是指涉及股票投资的所有法律法规,必须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打击任何形式的侵权行为作为立法之本。我国的法制建设是否很好地坚持了这一立法准线呢?且不说《公司法》、《会计法》等辅助性法规存在疏漏,仅从两部基本大法—《证券法》与《基金法》看,在立法“主线”上存在不小的甚至严重的偏差。从整部《证券法》里居然找不到维护投资者权益、打击不法侵权行为的具体章节。去年实施的《基金法》则把较易导致“基民”权益受损的契约型基金组织形式作为惟一形式写入了法律,而对国际流行的能较好保护基民权益的公司型基金只字未提,此种情况又说明了什么?看来“以民为本”不仅应成为证监会的执法理念,同样应成为代表人民权力的相关部门的立法理念! 以法治市,是指股市政策的制定者、市场运行的执行者和规章制度的监管者,都应不折不扣地遵法守规,即执法施政过程不能带有任何的主观化随意化倾向。事实上,一方面,我国股市的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存在诸多的法律“真空”;另一方面,“以政代法”、“执法不严”甚至“有法不依”状况在股市治理中同样存在,而这对投资信心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 我国股市真要走上长治久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务之急是尽快确立“以人为本,以本立法,以法治市”的科学发展观。股市管理层,是到“有为而治”的时候了!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