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欲打造中国证券业航母的中信证券在首轮实施规模效应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暂以失败而告终。昨日,透着一丝的无奈与不甘的中信证券公告称“对广发证券解除要约收购”。尽管各方都期待着中国证券市场上首例市场化收购案取得成功,但这样的结局又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然而,中信购广发一案却尚存三大悬念。
悬念一
中信价码不够
还是广发要价太高?
既然是市场化收购,“钱”就是这个过程中所离不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收购之初,还显得雄心勃勃的中信证券,打算出资10亿现金收购广发证券,而广发部分大股东那时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出现过一些动摇,同时据广发内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中信有钱,广发部分大股东出现动摇,广发这次可能‘没戏’了”。但时隔不久,辽宁成大与吉林熬东又分别发布公告称,辽宁成大将以27.3%的持股量成为广发证券第一大股东,吉林敖东将以27.14%的持股量成为广发证券第二大股东。而由广发证券员工持股的深圳吉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已经控制广发证券12%以上股权。至此,三家公司控制广发证券股权接近2/3。这样,中信拟收购广发证券51%的股权计划便暂时以失败告终。
中信证券董事会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昨天表示,“中信不会以不合理的价格收购广发”,当记者询问这是否意味着广发大股东不满意中信开出的价码时,他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要约收购的失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信的价码太低,在市场化收购中是无人情可讲的,如果价码达到了广发大股东要求的话,“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
悬念二
中信是否会
杀“回马枪”?
中信似乎并没有就此放弃收购广发证券的意图。其昨日的公告称,在解除要约收购之后,中信证券仍将密切关注广发证券现有股权转让的进展情况,并与有出让股权意向的广发证券股东进行沟通。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内,中信证券将根据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在条件适当时,继续收购广发证券部分股权。
中信证券同时表示,“公司2004年9月16日向广发证券现有全体股东发出的要约邀请书中提及的收购广发证券部分股权的定价原则、付款方式不变;同时,公司仍然遵循2004年9月7日发布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拟收购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的说明》的基本原则。”
中信董事会办公室的该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信不会因此而改变收购的意图,目前中信在密切关注广发的股权动向,收购股权的行动依然在进行中,并表示,“会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
悬念三
中信的新收购目标
可能是谁?
尽管中信一再表态说明收购广发的目标以及追求强强联合,规模效应的战略发展目标始终都不会改变,但广发内部一位知情人士却表示,广发内部比较团结,而且高层与其战略股东的关系一直比较好,况且广发每年都给其大股东以相当高的回报率。因此,中信很难再达到绝对控股,而中信追求做大做强的规模效应却不会轻易改变。对此,华夏证券一位研究员表示,中信这次收购失败的后续工作比较值得关注,其追求规模效应的发展战略决定其很可能会继续寻找新的收购目标。而哪家券商会成为其最新的“猎捕对象”呢?
华夏证券另一位研究员表示,广发是一家规模并不小的券商,对于中信来说,如果选择一家规模相对于广发要小一些且资产质量相当的公司,收购也许会容易一些。因此,接下来那些资产质量和广发相当而且规模相对较小,“内部人控制能力”没有那么强的公司,很可能成为中信的新目标。
商报实习记者 柏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