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券商集萃 > 正文
 

证监会确定23家高危券商名单 如果退市谁来买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 11:01 经济参考报

  刘小鹏 本报记者 张汉青

  专家表示:政府救市不是长久之计,退出机制应当面向市场

  9月下旬,证监会确定了23家高风险券商“黑名单”,这一颇有符号意义的举措,重新牵引了人们对问题券商和金融风险的极大关注。

  眼下,证券市场正处于多事之秋,汉唐证券被正式托管,南方证券险些破产……券商问题连连,并不完善的证券市场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市场究竟应当如何面对问题券商?政府又将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专家学者呼吁,券商出了问题,不能老是由国家来买单和兜底,这样不仅容易给投资者和债权人带来损失,也将在无形中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为解决券商退市问题,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已经刻不容缓。

  几多券商落入风雨飘摇中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方芳教授表示,随着证券市场整顿力度的加大,一批问题券商将浮出水面,这将为市场监管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23家高风险券商名单的公布,券商生存危机再次受到市场关注。2001年以来,经营环境的持续恶化导致券商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不少券商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盈利模式单一、成本控制不力、风险意识淡薄、融资渠道不畅,市道不景气丧失高额利润,种种内外因交织,使得不少券商处在了风雨飘摇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券商“只进不退”的问题比较突出。现实的情况是,证券公司的数量稳定地保持增长,社会资本稳定地高速进入证券行业,近年来除了鞍山证券和大连证券等少数几家被管理层强行退出外,即使是在市场的低迷阶段,证券公司基本上也是只进不退。这样,一方面,进入政策放开而退出渠道不畅,出生有余而死亡不足,证券业过度拥挤;同时,各地券商重复建设严重,难以达到起码的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在竞争中失利的券商不愿被兼并收购或破产清算,不能及时止损退出市场,导致恶性竞争现象严重,使证券业不能维持必要的利润率。

  许多业内人士建议,应尽快建立券商退出机制,剔除问题券商,从而达到纯洁券商队伍、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目的。

  政府主导下的退出机制凸显弊端

  方芳认为,问题券商的出现,是中国转型过程中的成本,是正常的。它本身也是一个风险,解决处理也许暂时会给社会带来影响,但这会避免更大问题的爆发。

  目前,在面对出现严重违规或者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券商时,我们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政府为了稳定局面、保护投资者利益,出面主持将其由其他证券公司兼并或直接由政府托管,管理层采取的是被动退出的方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政府成了券商退出机制的主导力量,而非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方芳说,政府主导型的并购或托管对于扩大券商规模、降低风险、整合资源、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政府行为在券商重组问题上的弊端也会逐渐暴露出来。

  政府的主导力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券商委托代理、授权经营、风险防范等问题,同时,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资源夸行政区域配置,无疑为本应由市场为主导的活动增加了交易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同时,无论采取关闭撤销的形式还是采取行政接管、兼并重组,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区别,并不存在实质上的不同——最后都不得不落实为国家财政的资金支持,都先由地方政府财政担保央行再贷款用于支付自然人保证金。以往几年,每有券商关门,总是央行买单,仅一个鞍山证券关闭,就让央行通过再贷款为其垫付了10多亿元,而政府为接管南方证券这个烂摊子,同时调拨的备用资金就高达80个亿;而且,这种“政府主导型”的退出机制极其容易形成证券公司管理层的心里预期,即无论进行怎样的投资,盈利总是自己的,亏损总是国家的,即便破产也是国家买单。由此恶性循环,无形中将形成巨大的金融风险。

  方芳说,券商的退出应当尽量市场化,若政府介入或保护得更多,其风险将会转移到政府身上,这不符合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专家分析认为,为避免此类情况的继续发生,政府的工作重心应放到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加快证券立法、建立健全券商退出机制上来,减少对券商重组和破产的行政参与,把券商真正推向市场。

  巴曙松表示,通常而言,成熟市场的证券公司退出大多表现为市场化并购方式的主动性退出,这显然有利于证券公司的规模扩张和业务整合。

  券商退市呼唤市场“无形的手”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不少专家建议,应该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给问题券商造就一个合理、合规、合法的完善有效的退出机制,以保护市场多方面的利益。

  第一,引入破产机制,给市场链条一个终结点。

  2003年,鞍山证券公司被中国证监会“红牌罚下”,此举开了中国内地券商退市的先例。随后,大连证券、富友证券、佳木斯证券、新华证券等数家券商被责令关闭或撤销。

  必须承认,破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利好。但是,中国证券市场又存在着特殊的现实情况。关于券商破产这一问题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界定,相关的配套制度,如临时财产管理人制度、券商破产退出的监督人制度和投资者保护制度等都没有建立起来,券商破产存在无章可依的尴尬局面。同时,股市持续低迷导致亏损券商数量大增。2001年券商的亏损面为28%,2002年超过50%,2003年券商的亏损额达到10多亿元,今年上半年亏损面为30%左右,很多券商的每股净资产都在面值以下。因此专家提醒,在市场化的券商退出机制建立起来之前,盲目地引入券商破产机制,将会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同时造成改革成本的极大浪费。

  第二,完善重组机制,给券商一条并购坦途。

  面对加入WTO后国内证券市场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一些小型券商由于业务雷同、缺乏创新,处于竞争劣势,券商的高额垄断利润不断丧失,经营日渐窘迫。这使得通过兼并重组,用并购、股权投资等手段进行同业合并显得尤为重要。券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低的成本迅速扩大资本规模、增强整体实力,达到市场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等的全面整合。

  同时,我国的金融情况比较特殊,各地券商基本都是当地金融产业的支柱,对问题券商的处置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协调起来非常复杂。相对于破产而言,并购重组的难度相对较小,从国内市场已有的案例来看,并购重组对于处置券商风险也是行之有效的。

  第三,建立券商退出的配套机制,给证券市场一个成熟的环境。

  一套完善的证券市场退出机制不仅包括券商退出方式的健全,同时还包括完善的法规体系与科学合理的退出程序、以监控流动性风险为核心的券商退出预警机制、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而在具体实施当中,监管层也应该给予政策倾斜,在实施分类监管时,通过建立一整套的监管指标体系如净资本监管指标等,给予那些资产质量良好、内控制度规范的券商在业务创新方面的优先资格,逐步确立积极的市场激励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置券商风险的时候,特别需要考虑如何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问题,这是推动问题券商退出市场的前提条件。

  市场人士指出,根据成熟市场的经验,设立投资者赔偿基金是比较好的选择,一方面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避免社会动荡,另一方面还便于对会员券商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并在较大程度上化解单个券商的破产风险。

  特别推荐:

  2004券商之生死劫

  问题券商一览:

  南方证券危机

  闽发证券黑洞

  华夏证券遭遇多事之秋

  汉唐证券危机

  山西证券委托理财爆黑洞 8.5亿元“不翼而飞”

  中国证监会首开“杀戒” 责令关闭大连证券公司

  “水有多深 窟窿有多大” 富友证券被托管幕后

  特别关注:佳木斯证券关闭调查

  新华证券被指严重违规经营 已遭中国证监会撤销

  证券行业危机重重:

  国内券商深陷亏损泥潭 券商峰会先谈生存危机

  券商亏损探因:股市价值回归 自身存在六大不足

  经营陷入危局输血难解饥渴 多家券商陷入生死劫

  2004券商面对生死劫 专家建议为券商补充资本金

  更多精彩股票资讯,尽在新浪股票频道 证监会确定23家高危券商名单如果退市谁来买单


邮件订阅:
  《新浪股市特快专递》正在举办有奖订阅活动。请在下面填写您的E-mail地址,您将有机会获得神秘礼物
Email: 订阅 退订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欧洲冠军联赛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