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估值处历史低位 全流通未必触发大波动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8日 16:23 《财经时报》 |
中信基金认为,全流通虽会降低原有估值水平,但最近市场持续低迷,相当多的股票价格已基本接近国际水平;而按国际化估值,约10%的股票目前价格被低估;如果按多赢方案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市场负面影响可以对冲 本报记者 邓妍 2004年对于扩容迅速的中国基金业而言,业绩显然不如上年度乐观。31家基金公司旗下的127只开放式基金公布的2004年半年报显示,无论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基金,都出现亏损;73只开放式基金目前的净资产规模为1716.5亿元,减少达到253.05亿元。 在基金经理们看来,接下来年内几个月,情况仍难见好。他们既担心持续强劲的经济增长可能引发更为严厉的紧缩政策,还担心本轮紧缩性调控是否会导致经济“硬着陆”。 中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丁楹近日接受《财经时报》专访时指出,上半年以来的宏观紧缩政策造成的持续影响,确实让许多基金经理始料不及。 但他更担忧目前很多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管理公司)将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考虑投资品种三个月或半年内可能出现的变化,而忽视对完整投资周期的长期预测;同时,宏观紧缩政策如果放缓部分公司业绩增长脚步,这种势态将更加严重。 就目前情况而言,基金投资的短期化偏好已经引起市场普遍关注。 在不断“试错”中推进 基金业的短期操作行为直接暴露在2004年半年度报告中——127只基金创造了2742亿元股票交易量;仅此一项,就为券商贡献了总额约为2.21亿元的佣金,相当于去年全年2.73亿元的81%。 丁楹认为,真正的机构博弈应是在有远见、准确把握大方向的投资者之间展开。 在他看来,未来机构之间的博弈并非“你死我活”的争斗,而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互相推进;谁能更深刻地认识问题的本质、犯较少的错误,谁就能更大程度上获取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利益,而避免为之支付成本。 他向《财经时报》强调,基金行业当前要探讨和研究的,并不只是对证券市场短期方向会产生影响的政策,如违规资金的查处等,而应是体制变迁伴生的一切制度、宏观产业政策。例如,国资委针对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系列政策,影响企业投融资、生产经营行为的财税政策,导致生产经营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发改委宏观产业、区域政策等。 丁楹告诉记者,长期来看,金融、财税、汇率、国资、国土资源、证券市场体系的战略调整,以及制度变迁,将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但短期内,政策扰动对企业的估值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研究结果出人预料 在丁楹等长期在一线操作的基金经理们看来,上市公司的估值基础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中国现阶段企业的估值,绝非仅进行简单的量化分析就可以完成。 “我们非常想寻求一种简单的模型进行估值,但在目前中国变量过多的情况下,很难一劳永逸。我们需要在可行的逻辑下,动态地调整各因素和各因素所承载的权重。”他说。 经过近一年半时间的持续跟踪和预测,中信基金将影响市场波动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即基本因素和市场因素,并通过相关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不断修正,其结论似乎有些出人意料——对市场波动发生作用的仅仅是市场因素。 “这使我们存在一个矛盾心态,既希望这个模型继续有效地为投资者获取更好的回报,又希望模型不再有效,能让收益更多地依赖于基本面因素。”丁楹指出,“这实际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尽管基本因素决定了公司的相对估值,但绝对水平还在于市场因素的影响。” 股权分置再添估值烦恼 估值的烦恼还不完全受上述因素影响。随着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国际化的投资理念和估值方式被更多的投资者接受,但股权分置造成的估值基础不同,导致估值结果的不准确和不可比,让众多的机构投资者难以在价值投资理念的指导下获得预期的收益。 以QFII为例,目前20家QFII获得的总投资额度仅21.25亿美元,他们投资股票的比例不到60%,且亏损比例相当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股权结构的不同,难以用既定的方法研究和投资。这种状态的持续势必限制合格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 丁楹指出,目前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资金累计已达1万亿元以上,仍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些资金需要通过一定的投资渠道来满足购买力的保值增值。但在中国股市股权分置的现状下,仅有11519.46亿元的流通市值,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如果长期保持股权分置状态,股市将继续下滑,最终可能丧失融资的功能,导致金融体系风险的加大。《财经时报》访问的基金管理人多数认为,股市持续下跌,虽令上市公司的估值目前进入低风险区域,但市场扩容过小却始终围困着证券市场的可参与程度 。 解决股权分置不会大波动 截至9月13日,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在9月短短9个交易日里5度创下5年来的新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向《财经时报》指出,股权分置方案迟迟不出,是因为“管理层担心股市受此影响,波动过于激烈”。 不过,中信基金向《财经时报》提供的最新一期《投资策略报告》显示,他们的判断是:解决股权分置不仅不会对市场造成大的波动,而且会使因股权分置而造成的市场估值偏差得到纠正。 他们认为,全流通虽会降低原有的估值水平,但由于最近市场持续低迷,相当的股票价格已基本与国际水平接轨;而按国际化的估值,约有10%的股票在目前价格被低估,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因此,目前实现全流通并非股价一味下跌,而是股价进一步调整的过程。况且如果按多赢方案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市场负面影响可以对冲。 按照中信基金的测算,以目前的价格计,实现全流通最多需要2万亿~3万亿元资金,“解决股权分置可能导致股市缺血”的担心应属多余。 支持这种判断的数据来自多个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储蓄存款达12.04万亿元。在实际储蓄收益持续为负的前提下,储蓄分流投资的冲动愈发强烈,且央行公布的数据也证实了储蓄分流的存在。 另外,各级社保、企业年金加保险资金已达1万亿元以上;加上QFII的资金涌入刚刚开始等因素,总之,机构投资者对股票价值发现能力,将有助于全流通后中国股市的稳定。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时报授权刊登之作品,其他网站不得转载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经和讯网-《财经时报》授权许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