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飞论债】现在投信用债非常操心,建立信用债投研体系很重要

【寒飞论债】现在投信用债非常操心,建立信用债投研体系很重要
2019年09月23日 22:35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寒飞论债

 

近日,五位债券“首席”齐聚陆家嘴读书会沙龙,带着各自的“独门绝技”,把脉经济、政策以及市场,纵论中国债市近期走势。

在这次陆家嘴读书会沙龙上,知名大型保险资管固收研究主管张莉,发表了题为“信用投研框架搭建”的主题演讲。张莉认为,信用债违约呈现了两大特点:(1)违约增速很快。(2)违约主体集中在民企。信用债投研体系重点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怎么样识别风险?第二个就是在识别完了之后,怎么去管理风险?

从买方的角度搭建一个比较系统的信用投研体系,对于机构来说尤其重要。整个中国信用债市场到现在,加起来30万亿的规模,这个市场其实不小,占银行信贷的比例也是逐年在上升。信用债现在越来越成为机构的一块比较重要的资产。尤其是近几年来有个比较大的变化,整个信用违约的情况越来越多,机构也逐步从过去好像投信用债不操心,到现在非常操心的一个状态。

 

截至8月3号,整个信用债市场目前存量的违约主体大概132家,存量违约的债券308支,金额2367个亿。这2367亿什么概念?如果把其他假的信用债刨掉,大概就二十四五万亿的信用债规模。仅仅按存量算,2367亿的违约信用债大概是1%的违约率。银行一季度不良贷款率1.8%,看起来债券1%违约率好像比银行贷款资产质量还算好一点,但实际上仔细分析下,有这样两个问题:

(1)违约增速很快。如果按这个余额占比来看,最近几年是上得非常快的。而且从整个债券市场2015、2016年高速发展到现在,整个信用周期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可以肯定地讲,后续的整个债券违约率还会快速攀升。什么意思?

(2)违约主体集中在民企。整个信用债市场其实现在已经打破刚兑了,现在其实是没有刚兑的情况,其实违约率跟银行信贷差不多。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违约的132家主体里面有109家是民企,占比非常高。

 

信用债投研体系重点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怎么样识别风险?第二个就是在识别完了之后,怎么去管理风险?过去关注比较多的在第一个层面识别风险,包括市场所有的外部评级,所有的内部评级,包括卖方很多的研究,打分、做排序,更多的实际上是在信用风险识别的层面。就是说有一套比较独立客观、一致可比的信用风险排序这么一套体系。排完序之后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分类,因为排序是很细,这个企业AAA,这个企业AA+,但从来没说AAA能买多少?这个AA+买多少?可不可以随便敞开来买?这个问题是很基础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做不好,这就涉及到管理风险的问题。

集中度怎么管?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资质好收益又高的,风险又合规没问题的信用债,但是如果投资额度太大之后,一旦出了问题,这个事就不可控。过去其实也发生过很多这样的问题,一旦出事就是很大的问题。毕竟违约是个概率事件,再好的评级再高的,它也有出问题的概率,不是说百分之百不出事。五个亿的账户出了一个亿的问题,可能就是很重要的问题,但一千个亿的账户可能出一个亿两个亿,问题就不大,除了这里面可能涉及的声誉成本,经济成本上至少是可以覆盖的。

久期怎么管?一个AAA的企业可能短期没问题,但是三年的债能不能买?五年的债能不能买?永续债能不能买?

搭建一个完善的信用投研体系,上面这些都是要考虑要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就是整个投前、投中、投后管理要求和流程的控制,这也是操作具体层面的东西。比如投前,可能就是怎么去识别风险,有一套评级体系,有一套入库体系。

 

投中可能就涉及到这些准入指标怎么建,然后限额指标怎么建,怎么管理,怎么实施控制,风控系统跟业务系统要对接起来。

 

当然很重要的就是投后管理。实际上风险往往不是出在投前投中的环节,往往更多的时候是出在投后的环节。这个东西买的时候还挺好,但事物是变化的,最后发现往往在投后跟踪不到位,出了问题之后的应对不到位,最终导致损失。所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个环节市场上没有人讲,都要靠自己去做,真正做投资就得去摸索这些。

还有就是在整个这一套环节里面,怎么把信用策略研究嵌入进去。信用策略研究是为创造投资收益,为防范投资风险服务的,如何去配合,做主动价值发掘,做风险管理,都是很具体的问题。

所以,作为一套信用投研体系,其实就是要解决怎么去识别风险,怎么去管理风险的问题。在识别风险这个层面,实际上都做得比较多,各家有各家的方法,核心就是怎么样建立一套内部的一个评价体系。

现在有很多外部评级,第三方的维度,包括兴业研究,都做得很好,给市场创造了很多价值,但整体上外部评级还是有问题:至少从公开的评级公司来看,识别度比较低,一致可比性比较差,每个评级公司之间的不太可比,也不太好用,没法直接根据评级结果做你定价决策的依据。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滞后性,所有评级公司的评级基本上都是在违约之后,突然从AA、AA+一下调到C,所以不能完全依赖外部评级结果,还是要做一套自己的系统。

这个系统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要在违约和不违约,能投不能投之间,有一套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根据账户特征,要画一道准入的线。把违约和不违约或者把能投不能投区分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做排序。排序其实就是为了风险定价、估值和组合管理服务。所有的东西都怕排序,所有东西都可以排序,把排序能做好,实际上系统已经成功了一半,风险识别这个环节成功了一半。

量化模型和经验判断,到底哪个好?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谁也无法替代谁。量化模型有它的优势,首先一致性很好,它是模型打出来的,而且会排除主观因素,不像分析师,一致性比较差,主观性比较强。当然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它的成本比较低,只要模型出来之后,把数据输入就出来结果。

但它有它致命的缺点,要做一个能用的模型,实际上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整个债券市场的参与者里面,真正能够负担的起做一个比较好的模型成本的机构其实很少。而且过程会比大家想象得漫长,快则两三年,还有可能搞不出。某一套体系逻辑很完善、很契合的一套打分卡模型,而且觉得形式上很完美,逻辑很完美,但是基本上有时候大家用着用着会发现不能用。

经验判断也有它的优势与劣势,现在基本上市面上主流的基金公司,三四千亿的信用债规模的基本上还是依赖于经验判断,基本上一家都要养10到15个信用分析师,专门做基本面评价:起步的成本比较低,不太依赖于模型的设计这个东西,起步会比较快。

而且量化模型里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最怕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如果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模型可能会发生致命的偏差。

另外在识别风险体系里面,实际上建立是比较容易的,后期跟踪维护其实更重要。做一个模型要定期地去跟踪,去维护,去回测,包括打分的结果、排序的结果,实际上也要是持续地保持跟踪,这个是维持系统生命力最核心的因素。当然从哪开始做,比如说主体,还是债券,也有很多可以值得去讲的话题。主体库到底是干什么的,必要性在哪里?这里面有稳定的数据库和变动的债券库的考虑,将来数据积累的问题,包括久期的控制的问题等等。重点其实是后面这个部分,做到评级打分卡模型,不管怎么总是能做出来。

准入和投资限额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在信用风险管理这个环节,实际上很多机构没有概念,还是非常粗放和比较随意。对于债券的买入和卖出,需要一套系统的准入和限额管理,这是在整个信用风险管理环节中的最基础的东西。投资限额实际上是管主体集中度的,管理整个公司,整个账户的主体集中度。投资限额应该是跟主体资质和主体评分、主体评级挂钩。具体的设置当然需要看公司整个账户的情况。

信用风险管理第二个维度是集中度管理,包括单券集中度,单主体集中度,还有债券库层级的集中度。单券集中度,基金公司有“双十”的规定,防止对某一只券持有过于集中,导致丧失流动性。更重要的是单主体的集中,对于每个账户,买同一个主体不能超过一定的比例。违约是概率事件,再好的东西如果太过集中,鸡蛋在一个篮子里面,从整个管理的角度来讲就是有问题。所以集中度怎么设计,跟账户基金经理之间怎么平衡,写起来简单,实施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还有债券库的层级集中度管理,在考虑主体集中度之后,还要考虑债项,各种债项的条款现在越来越复杂,有次级,永续,有长,有短。债券库有分类和分层了之后,如果买的都是最底层的那个风险最高的一层,也要控制一下。从整体上大的风险来考虑,如果买的都是最长久期的,都是条款最差的,都是资质最差那一类,也需要去做一些限制和控制。控制指标设在什么位置合理未必有客观标准,但是必须有,而且从组合的风控承受能力来讲,必须回过来去测算。

久期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久期管理的逻辑是从累计违约概率来讲,期限时间越长累计违约概率越高,比如同一发行人短久期的债券,通常认为,比长久期债券的风险要低。但这个久期标准是动态的,一开始规定了入库的标准,半年之后再来看期限不一样了,是不是要调整库的分类?到底放在哪个维度去管?各家有不同的做法。久期管理可能跟负债久期有关系,比方负债久期很短,而资产都是非常长久期的东西,显然有错配问题。所以久期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用风险管理的维度。

总结一下,投前、投中、投后的各个环节:(1)投前主要就是入库流程,评分体系,准入、限额、集中度、久期管理指标的设定、回测、磨合;(2)投中就是具体的这些控制;(3)投后其实很重要的是有舆情跟踪,以及行权的管理。现在很多债都带权利条款的,这里面非常复杂,对定价的影响会非常大,要跟密切跟踪,否则会发生很致命的低级错误。过去市场就有例子,有一只债,在行权的前一天是127块钱,但是所有人都没发现它里面有一个条款:发行人下调利率的条款,大家发现要下调利率的那一刻,债券从127块钱跌到100零几块钱。过去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但现在比较少了。投资者越学越聪明,市场越来越有效。还有比如说风险处置,流程怎么去设计?这些都是非常细节的问题。

此外,要将信用策略研究有机的嵌入到上述体系和流程中。信用策略研究有几个层面,宏观层面的各类利差走势的判断,中观层面的行业的、主体投资机会和风险防范,微观层面是个券的价值发掘和风险把控、排雷等等。策略研究统统要嵌入到各个投前、投中、投后的管理环境里面去,跟这套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风险真正有效的管理起来。

管理风险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最好的结果就是管理或者叫经营风险。所以风险管理不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要保证零违约率,但实际上从有效的风险管理来讲,实际上不是保证零违约,而是允许违约,但是要把违约损失率控制到可以接受范围之内。这个时候就需要上述这一套的管理手段去实现。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信用债 债券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09 交建股份 603815 5.14
  • 10-08 佳禾智能 300793 --
  • 09-25 豪尔赛 002963 --
  • 09-25 晶丰明源 688368 --
  • 09-25 科博达 603786 26.8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