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心得:在新浪金麒麟最佳分析师颁奖典礼上的发言

一些心得:在新浪金麒麟最佳分析师颁奖典礼上的发言
2019年11月28日 19:30 新浪财经

感知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谁能代表2019年度商业最强驱动力?点击投票,评选你心中的“2019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郭磊 博士  

  11月28日于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

  广发证券郭磊。很高兴拿到这个第一,谢谢主办方新浪,谢谢所有支持我们的人。恭喜我们团队的静静、君芝、盛旭、骁束、棋滢,荣誉属于大家。

  在这里简单分享几点想法。

  第一, 金融市场上的宏观研究是做什么的?在卖方已经近十年,也经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自己的体会是:对一个完整的投研体系,宏观是负责“打底”的。

  从长周期来看,宏观需要讲清趋势性。比如我们看新兴市场国家的成长案例,共同特点是经济增速会不断走低,同时增长内涵也不一样,驱动力会经历切换。经济增长的第一阶段往往靠人口,就是低劳动力成本;第二阶段往往靠资本,高储蓄率、高投资率;第三阶段则靠R&D。中国目前刚刚进入第三阶段,未来会逐渐靠近研发、硬科技、高附加值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这就是我之前提出的“工程师红利”。这两年,市场给工程师红利相关的资产越来越明确的溢价。

  从短周期来看,宏观要放弃宏大叙事,描述清楚周期位置。宏观需要告诉市场如果一天24小时,目前大概是处在几点钟。提示市场未来理论上会发生什么,不会发生什么。根据这样的一些判断,投资者就会知道哪些行动是合理的,哪些是无效的。可以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决策,得到一种“模糊的正确”。

  所以宏观研究本质上不是帮助收益率,收益率为典型特征的时段,自上而下的逻辑往往不占优势;宏观主要是帮助投资者提升夏普比率。这一点对机构投资者会相对更重要。

  第二, 做宏观研究有没有什么个人经验?这十年以来的个人心得,如果说一条,那就是四个字:“均值回归”。即使是一些下行的指标也会均值回归。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多数时候都是这样。有时候人们会习惯去想“这次不一样”,并说出种种复杂的逻辑,但金融市场的历史往往会证明,不一样只是表象,一样才是实质。

  大家看今年股票市场上的两轮机会,一季度和三季度,基本上都是比较完美的衰退后期“经济退、政策进”的组合。而历史也告诉我们,只要是这种组合出现,往往对应着机会(可以参考我们去年底报告《峰回,路转》)。

  还有,不同类型的资产之间,我们也会发现它有一个类似于“地心引力”的基本规律,到一定阶段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切换。

  第三, 2020年的经济怎么看?依旧可以沿着这一思维习惯思考一下。首先可能会均值回归的是基建,它一则已足够低;二则政策信号已非常明确,今年连续三轮政策推动,边际驱动力已经上来;三则前期项目开工已经回升,后期专项债落地也会比较确定,政策环境可能是一个稳货币宽财政的组合,基建修复大概率会是2020年的线索之一。

  第二个有可能均值回归的领域是汽车产业链。2018年底-2019年上半年比较差是几个因素的叠加,一是全球性的行业周期;二是棚改规模和棚改货币化比例的下台阶;三是国六标准的切换。随着这三者带来的脉冲逐步减弱,这个链条也会有所修复。

  第三个可能会均值回归的领域是制造业投资,它目前的低位既包含着经济周期性下行的力量,也包含着这轮以来供给侧、金融去杠杆、贸易摩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到了现在这个位置该反映的都已经反映在内了,库存已经到了经验底部。2016-2019是一轮完整的企业盈利周期。明年上半年会不会有制造业补库存,值得跟踪。

  出口也低于趋势值,但目前修复信号没有出现,未来亦有不确定性。一个向下均值回归的领域就是房地产投资。三季度融资收紧和拿地触顶后,边际变化趋势也已经确认。如果销售区间大致稳定,那么地产投资这块和基建会形成大致的对冲。

  最后想说的是,任何一种经验都是不持久甚至速朽的,保持倾听,保持开放框架,保持对未知世界的敬畏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1 甬金股份 603995 22.52
  • 12-04 锐明技术 002970 --
  • 12-04 芯源微 688037 --
  • 12-03 成都燃气 603053 --
  • 12-02 当虹科技 688039 50.4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