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1日09:59 新浪财经

  文/ 刘胜军,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尊敬的刘士余主席:

  首席恭贺您出任证监会主席这一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部长职务。当然,您也知道,这也是最难当的部长。

  您临危受命,肩负特殊的历史责任:第一,股市尚未真正走出“股灾”阴影,对大股东股份的“临时限制”仍未解除,股指期货这一重要创新成了替罪羊,证金公司和 券商“救市资金”被套牢,投资者心理依然高度脆弱;第二,中央把“去杠杆”作为2016年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显然股市是去杠杆的重要机制;第三,全国人大已特别授权国务院自2016年3月1日起启动IPO注册制改革,这应该成为中国股市告别低水平重复的起点;最后,股灾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大量投资者损失惨重、法律与规则的严肃性被严重损害、政府与市场边界重归模糊、股市制度建设有倒退迹象,甚至影响到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金融体系的长期信心。

  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未看到足够真诚的反思,没有反思,何来改进? 年初朱镕基前秘书、证监会前常务副主席李剑阁说,“去年6月份出现危机,为什么每次证监会在市场的逼迫下每天晚上都要出新的政策调整,你事先在哪?既然在 4天后宣布暂停熔断机制,说明在去年紧急状态下我们出台的一些监管措施是仓促的、粗糙的。我们想问的就是,到今天为止,是不是也有足够时间总结一下我们去年出台的还有什么是粗糙的?”李克强总理在猴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严肃地说,“(对于股灾)回过头来看,主管部门也要总结经验教训,包括适时有效应 对的问题、技术层面主动作为不够的问题、甚至还有内部管理问题。”

  您的前任肖钢主席任职1070天,其间股市大起大落,他本人也因此屡陷离职传闻。您前任的前任郭树清主席任职也只有17个月。更糟糕的是,中央巡视组尚未入驻证监会,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主席助理张育军在股灾后已双双落马。

  证监会主席为何成为“火山口”?究其根本,是因为证监会肩负“不兼容”的多重使命,屡屡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不解开这个“结”,火山还会爆发。

  使命1:对股价指数“忍不住的关怀”。本来股市涨跌是市场自身规律。证监会虽然未曾明确表示关注股价,但一遇到股市大跌证监会就连夜研究出台对策已成常态,投资者自然会“观其行”,最典型的就是2016年1月初股市暴跌后证监会连夜宣布延长对大股东股票出售的“临时限制”。证监会这种做法,既缺乏对市场的敬畏,也是让自己背负“不能承受之重”,可谓作茧自缚。 在1996年的A股泡沫中, 朱镕基说,“这时候,我们不能不讲话了,于是发表了一篇《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让中国证监会同志起草的,实际上是讲了三个道理:第一,这个股市现在是非理性的。第二,股票市场是有涨必有落,落的时候,政府不会托市,也托不起这个市。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一个人能把股市托起来。第三,股市风险自负。赚 了钱你多得,赔了钱你自赔,政府管不了。现在不警告他,将来出了事怎么办?”朱镕基总理是大明白人。

  使命2:IPO审批。长 期以来,证监会负责替投资者“选美”,名为把关、实为寻租,“发审皇帝”姚刚的落马可谓“腐败与权力成正比”的真实写照。不仅如此,证监会对发行节奏的控制,事实上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导致股市市盈率长期处于“堰塞湖”状态。一方面,少数公司得以IPO,犹如范进中举式的暴发;另一方面,排队者络绎不绝, 股市融资功能严重萎缩。这直接导致IPO审批权成为中国“含金量”最高的审批权。证监会曾经9次暂停IPO,这应该是全球股市历史上的吉尼斯记录。曾任证 监会副主席的高西庆早在1996年就尖锐指出:“证监会成立4年来,经其手批准发行、上市的公司360多家,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4个计划单 列市主要领导人以及各部门各级别官员、国务院各部委主管官员、各企业领导、工作人员等浩浩荡荡、络绎不绝,经年累月地出入证监会等国家行政部门,以求获得其地区、其部门、其企业的公开发行权。放弃一个具有如此规模和深度的权力,对于任何一个机体,特别是一个从传统的中央集权计划体制下生长出来的机体来说, 恐怕都需要经历一场‘从灵魂深处爆发的革命’!”

  使命3:把股市作为政策工具。市场的灵魂在于公平。要维护公平,作为监管者 的证监会就不能心怀杂念。但由于路径依赖的原因,股市长期被当成“政策工具”:帮助国企脱贫、帮助国企改制、帮助中西部发展……接下来我们有理由担心股市 再次成为“去杠杆的工具”。我们不反对更多企业发股票,但谁来发、何时发、发多少应该由市场决定,而不能由证监会指定或干预,否则股民将再次被“割韭 菜”。

  使命4:监管。本来这是证监会最重要的核心使命,但长期以来却被边缘化为最不重要的使命。证监会忙着审批、忙着调控股价、忙着实现政策目标,而对于监管既没有兴趣也没有精力。结果股市沦为坏人的天堂,长期难以摆脱“连规范的赌场还不如”的状态。证监会原常务副主席李剑阁 指出,“最近市场上有一些公司在合并之前走漏消息,存在大量的内幕交易,但是我并没看到对这些内幕交易有任何的查处,我很失望。利用内幕信息违规交易的行为是公开的抢劫,对老百姓是不公平的”。

  我们不难看出,上述四大使命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冲突,证监会时常顾此失彼,而且一旦冲突往往牺牲的是“监管使命”。这导致证监会“行为紊乱”,证监会本身成为市场不确定性的制造者。

  怎么办?我对您提出以下忠告:

  1、敬畏法律与规则:稳定股市,关键是稳定长期预期,而稳定长期预期的关键是维护法律与规则的严肃性、一致性,而不能朝令夕改。记住,为了救市而随意出台“规则”,是自毁长城,一旦监管者丧失了信誉,投资者势必惶惶然不知所从。

  2、敬畏市场:股市发展到如今规模,动辄上万亿的成交量,已非监管者可以操控的工具。违背市场规律,尊重必定受到惩罚,去年的“人造牛市”的教训可谓痛彻心扉。敬畏市场,也意味着证监会应该摒弃“父爱情结”,要相信投资者会做出对自己负责任的判断。

  3、明确表态不以股价指数为政策目标: 虽然发生系统性风险时,各国都普遍采取干预政策,但我们切不可把股市的系统性风险等同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年3月5048 点历史高位崩盘暴跌至2002年的1176点,下跌77%,这是不是系统性风险?当然不是,因为银行体系依然稳定!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当然是系统性风 险,但这不是因为股价跌得多,而是因为银行体系受到冲击而大量倒闭!因此,监管者不能轻易地把系统性风险当成救市的“挡箭牌”。

  4、放弃对发行节奏的调控:注册制改革有两大衡量标准,缺一不可:一是从实质性审查改为合规性审核;二是取消对新股发行节奏、时间、价格的所有限制。证监会曾言,“注册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对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这话令人揪心:如果真是这样,还能称为“注册制”吗?改革一定会有阵痛,我们不能一味地“叶公好龙”,既要收获改革的红利又要“无痛手术”,您觉得可能吗?

  5、回归监管主业:证监会应该知道,监管才是自己的主业,只是荒废久矣。搞好监管,就是要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无论违法者的后台有多硬,都必须一查到底,否则股市三公原则从何谈起?

  诚然,以上5点没有一条是容易做到的,我是坐着说话不腰疼。但“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否则就对不起投资者、对不起历史,中国股市经不起继续折腾了。您当然会 承受来自上下左右的压力,有时会被误解,有时会因为股市下跌被骂,有时会得罪权势。但是,我相信,从长期来看,投资者会做出理性与公正的评判。只要您敬畏法律、敬畏市场、严厉监管,中国股市一定能摆脱低水平重复,成为创业创新的加速器、成为经济转型的福音、成为价值的创造者。即使您没有在官场“更上一层 楼”,也必定会作为“中国股市的拯救者”而被历史铭记。

责任编辑:赵文伟 SF182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