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 13:50 新浪财经 微博

  文/吴国平

  时至今日,投资已经是我的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投资中生活,在生活中投资,虽然有起有落,但总的来说,乐趣无穷,因为热爱,因为坚持,所以一直在路上,也才能在市场上活到今天。

  格局决定身价

  我身边有个牛散朋友,哪怕这次股灾过后,身价还是上亿的,但你可知道,2008年,就是他最落魄的时候。那时候,因为融资炒股,一场利空连续暴跌6到7个跌停,他的资金最后只剩5万。一般人都绝望了,他还好,爬起来,慢慢继续博弈,后面增加了一些资金和适当的融资,每年收益数倍增长。2015年股灾前,他的身价翻到数亿元,即便这轮股灾袭来,他的上亿身价也还是有的。

  传奇吗?这是真实的案例,其投资手法主要就是深度研究公司基本面,吃大波段,抓黑马,大牛股,几个经典案例下来,加上资金适当放大,不成功也难。这里,我也一直谈到一个理念,就是对于一般散户而言,真的要提升自己的格局和能力。有一点要切记,一定要有一次在个股上赚到大钱的体验,比如一只个股重仓赚1倍以上,哪怕没有1倍,至少50%以上,当你真的有这样体验的时候,你格局是会发生极大改变的。

  记得在2007年那波牛市里,我们获得了几十倍的收益,关键就是我们曾经获得过至少赚1倍收益的体验。所以,市场行情一旦来临,结合当时还有权证的特点,我们当然是有格局地去赚更大的金额。很多人,就是因为前期没有赚大钱的体验,更多是赚小钱输大钱的体验,怎么可能打开格局,又怎么能够成功呢。为何有些散户哪怕拿到了牛股了,最终也是赚点小钱。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与对市场本质的理解和格局大小是息息相关的。

  2015年这次的股灾,短短3个月,股指如此急速杀跌,杠杆资金的崩溃导致的多杀多,这在过去的行情中,是没有经历过的,我身边确实有不少同行都因为赌太大了而最终崩盘了,甚至有些跳楼了。这样的例子很多,惋惜的同时也庆幸自己还很好地活着。当然,我也相信,这里必然会有一些人,就犹如过去我的那牛散朋友一样,经历这次惨痛后,只要坚持走下去,最终还能大翻身的,因为,他们具备了那样的能力和格局,只要给他们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超越过去的巅峰。

  我也很有趣地发现,身边有些新股民,这次股灾后,有两类比较极端的人群,一类是彻底崩盘崩溃,以后告别股市了。还有一类,看上去也好像崩盘了,比如有位我认识的一个散户朋友,差不多200万进来,现在也就剩下20万左右吧,十分一,正常人应该都彻底崩溃了,心态低迷了,他倒好,每天积极锻炼身体,积极工作,保持阳光的心态,也相信,中国的资本市场最终会好起来,他也坚信自己能找到牛股,最后大翻身。我问他,你进来时赚过钱吗,他说,5月进来最多赚20个点左右吧,显然不符合我刚才说的赚过大钱的例子。不过,后来我想明白了,他的信心来源于他乐观的态度、个性,这样的人,只要未来慢慢摸清资本的本质和投资的方法,迟早会大翻身。

  热爱在,一切都在

  当然,也还有位朋友,这波行情下来150万只剩下30万左右,比前面好一些,但是心态却显得比较低落,对未来信心不足了。我曾跟他说过牛散5万到上亿的故事,但这对于他而言,他觉得好像是神话一样,至少觉得要30万再回到150万是遥遥无期的了,其实,真的不难,如果有信念的话,看看上半年的牛市行情,不是有些个股半年就涨幅接近10倍吗,30万不是到150万是到接近300万。历史是会反复重演的,这是我经历那么多次牛熊以来非常深刻的体会,只要有行情,每次行情都会给到你创造奇迹的机会,但前提是你必须在这里,活着,好好走下去。

  记得我过去最窘迫的时候是2004年左右刚毕业出来不久,在一家投资公司做最基层工作,因为工资不高,自己也有花销,一度苦逼到只剩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车的钱,记得有一次发工资前一天就只有4块钱做公交车上下班,要是工资迟发一天,坐公交的车钱都没了。但是,我很开心,也很乐观,甚至很享受当时的体验,我觉得这是上天对我最好的磨砺,让我能更好成长,促使自己更好前行。

  中国2015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新闻里我们都可以得知获奖背后付出的艰辛,成功可是在190次失败之后!还有,现在成功的史玉柱[微博],过去最悲惨的时候是出名的负翁。类似的案例其实很多。

  资本市场,本身就是创造奇迹的市场,失败了并不可怕,只要活着,失败了才有成功,最重要的是,别丢了信念,只要市场在,热爱在,一切就都在。

  有人说,我不专业咋办,没能力咋办,很简单,选对人,长期跟对人,也一样能创造奇迹,巴菲特投资成绩成功吧,但想想,他背后跟随几十年的投资者其实也一样成功。

  K线,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投资就在K线中灵动,面对投资,面对灵动,犹如一池水,从平静到平静的过程,希望我分享的小案例,能让你更好理解市场,直面投资。当你保持积极心态,打开格局,对投资像热爱生命一样,坚定自己的信念,只要坚信你生命的精彩,不论靠自己还是跟对人,投资自然会很精彩……

  (作者系私募基金经理、广东煜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财经评论家。)

  新浪财经推出系列策划《股灾反思录:责任 理性建设性》,我们邀请业内优秀的官员、学者、上市公司、市场参与者、媒体、投资者一起探讨:A股为何总跳不出暴涨暴跌的怪圈?我们需要怎样的制度建设,才能 避免重蹈覆辙?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是否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承担了相应责任?中国资本市场继续前行,需要我们达成新的共识。

  如果您对资本市场有独到见解,欢迎来稿,我们将择优发表。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wenwei3@staff.sina.com.cn

  联系电话:010 62675594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