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20:14 新浪财经 微博

  文/刘畅

  6月份以来的股灾异常惨痛,不仅散户套牢、大户被消灭,更有知名业内大腕接连自寻短见。股灾过去已经4个月了,可以说结束了吗?未必。在10月21日,沪深两市不是继续上演着“割肉践踏”事件吗?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无论主流媒体、机构,抑或是网络“大V”们对本轮股灾的反思远远不够。事实上,本轮股灾中出现了很多中国资本市场此前未曾有过的事件,这些值得研究的案例都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如不深刻反思,则枉费了那泡沫中散去的几十万亿了。

  要想在A股长久存活,就要深刻反思自己的投资理念,下面八点都是核心的投资理念,也包括一些辅助决策的技巧。正是有这些根源于“理性”的投资理念,笔者才能做到成功躲避本轮股灾中17次“千股跌停”。

  一、下跌途中任何时候离场都是正确的

  工作的需要,笔者经常要写每日股市收评文章,也经常有投资者在后台留言。股灾后,有一个投资者自我反省说,“之所以在黎明前割肉,是恐惧战胜了理智。”这样反省得出的结论无疑是,“一定要死扛到底”。其实,这种理念是错误的。

  “恐惧”这种心理反应是老天爷赐予我们的礼物,是一种天然的防卫术,一定要“善待”恐惧。而且当你最初感到恐惧之时,就要立刻离场,能规避多少风险就规避多少,而不是等待恐惧进一步加深。

  当然,有人会说“踏空怎么办?”实际上,离场之后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随时市场企稳随时可以入场,市场不好则继续观望,即使“踏空”几个点也无所谓。反之,在危机出现苗头并进一步演化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离场则会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被痛苦折磨并最终产生依赖情绪,最终导致深度套牢。

  经常有投资者一套就是数年,灰心伤气,刚刚开启的投资生涯也断送了。

  二、永远不要偏执

  巴菲特的投资伙伴及良师益友芒格在他的巨著《穷查理宝典》中教育后人,“任何理性的投资者都不要带有某种强烈的意识形态。”简单说,就是不要偏执。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理解,在一个人二三十年的投资生涯中,每个投资者都对应一个特定资本市场的特定阶段,总体来说面对的都是“不确定性事件”。因此,凡是投资活动中言必称“一定会怎样”的人多数会碰壁。

  以私募基金经理、知名博主叶荣添为例:过去的这轮牛市中,他在4000点看空,踏空1000点收益;在5100点左右继续看空1000点,赢得广泛赞誉;然后,他在3900点抄底被套;在跌破3300点并反弹到4000点后,他坚持认为股市短期仍会重返5000点,然而市场加速下跌到2850点。

  叶荣添的股评文章充满英雄主义色彩,有的点击量达百万,但从他的操作来看,之所以被套皆因“偏执”。正是“偏执”,让他相信,“重来没有短期调整超过25%的情况”、“我抄底从来没有被套牢的”。

  然而,所谓“重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是经常会发生的,尤其在我们A股这个并不成熟的新兴市场,打破记录、创造奇迹才是常态。

  事实上,海外的多位投资大师都说过类似的话,“不是我犯的错比你少,是我改错的速度比你快。”对于普通散户来说,更是不可能不犯错,但发现判断错误后一定要即刻改证,因为资本市场是不会给你更多的犹豫时间的。

  三、永远不要对赌

  在重大投资决策时不要相信“历史重演”,更不能在“历史重演”上下注。

  不妨反省一下,从6月份股灾以来,对于下面这5个中国资本市场从未发生过的大事件,我们的主流媒体、专家机构以及投资者犯了那些“对赌”的错误:

  1、6月份,去杠杆——赌风险可控,不必惊慌,结果导致践踏,股灾发生;

  2、7月份,国家队入市操作——赌可以阻止市场下跌,后市震荡向上,结果市场在8月份继续二次加速下跌;

  3、7月份,股指期货全部品种多次上演集体跌停——赌修改规则可以阻止做空,结果做空力量集聚到海外继续做空(例如新加坡),继续影响A股预期;

  4、8月初,人民币首次一次性大幅贬值——赌贬值到位,结果国内资本外流持续加剧,人民币进一步贬值预期依然存在,目前这个影响还在继续;

  5、9月中旬,证监会[微博]以及国家队“内部交易”犯罪首次被揭开——赌“坏人”抓了股市就会涨,结果10月21日800只股票跌停,“割肉践踏”再次上演。目前又爆出徐翔被抓、中央巡视组进驻证监会和中信证券、破获非法获利20亿元期货大案等大新闻。这只是金融反腐的开始,可以预想未来“黑天鹅”事件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

  厌恶坏消息、盲目乐观,这是散户们普遍的人性弱点。即使你不能克服这个弱点,但你应该知道这个准则——“在从未发生过的事件”面前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能对赌。懂得这个,今后再有股灾,至少可以保命。

  四、趋势逆转都是源于“基本面”的变化

  任何一个股市重大的趋势变化都是源于“基本面”的变化,包括政策、资金、市场情绪等。其中,资金流动趋势的变化是最核心的基本面。

  6月份上市公司遭到重要股东减持的金额在1500亿元左右,上半年合计套现超过5000亿元。这个数字创下史上最大规模的上市公司减持潮,远超2007年牛市时期的水平。

  股灾是在 6月15日发生的,即使在6月末你看到上面的数据,还不能判断出趋势逆转,那么到了7月6日—7月10日这周(也就是国家队干预市场见效的一周),证券市场银证转账“净流出”1757亿元。这意味着以前持续数月的资金“净流入”状态发生了逆转。这种资金流出的状态,可以说是“基本面”发出的预警,告诉你“熊市”来了。

  还要强调一点的是,对“基本面”的理解不能仅局限在“企业”这个微观层面。当股灾来临后,有的投资者觉得自己手中的股票业绩、发展前景不错,所以一直不舍得清盘,结果越套越深。事实上更具有决定作用的“基本面”因素是来自宏观层面的因素,包括政策、资金、市场情绪等,当大趋势逆转,个股是无法独善其身的。

  五、坚持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到底有多重要?举一个例子,7月22日中国期货界传奇人物、瑞林嘉驰对冲基金经理刘强坠楼身亡,年仅36岁。他在离世之前写了一篇深刻反省本轮股灾的文章,其中总结了自己身上的多条人性弱点,其中就包括“缩小自己的投资圈子,学会独立思考!”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过多的信息只是噪音,而且所谓的“专家”、研究机构都倾向于“报喜不报忧”,因此每逢市场重大转折点之时,他们很难给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散户必须要能够独立判断、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保命”。

  当然,“独立思考”并非与世隔绝的“躲进小楼成一统”。可以通过长期观察,选取几个始终理性、敢于说真话、有前瞻性判断的专家( 例如黄生、管清友[微博]、石镜泉等)建立一个你心目中的专家库,3-4个即可。在重大的投资决策前,参考他们观点,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判断。在决策行为中,这个方法可以称之为“专家监测系统”,比盲目的多渠道接受大量的信息要可靠。

  今年3月份,股市大牛的时候,笔者潜心研究“牛市见顶指标”,竟一口气总结了15个定量和非定量的指标,包括监管信号、标志性事件、巴菲特指数等。回测下来,在这一轮牛市中有效监测到顶部的只有

  “专家监视系统”。

  六、重视“简单有效”性指标

  正取的投资理念是获得赚钱能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辅之一定技术手段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指标分析(俗称“看盘”)是技术派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依据统计学原理,利用历史数据对未来股市的走势进行预测。

  指标分析的方法、派别都十分庞杂。事实上,无论怎样的指标分析方法都有一个有效性的存在基础——即历史是可能重复发生的。因此,在一般的行情中指标分析的方法是有效的,但对于极端情形,指标分析的方法往往无效。所以,对于指标分析的方法还应该理性看待,知道它的局限性。

  其中,有些指标很简单,但对判断趋势的变化很有参考意义,值得散户重视。例如,股市的“资金流向”指标,一般称之“资金净流入”指标。如果是正值,表明市场的主要力量持资金入市,负值则为资金离场。此外,其他一些“简单有效”指标包括筹码分布、获利盘比例等。 

  七、建立一个“失败清单”

  投资者们往往重复性的犯错误,如果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就距离成功个人更进一步。在这方面,芒格有一个很实用的技巧——失败清单。

  你可以把你投资生涯中重大的投资失败一一记录在案,分析其中原因,也可以把对你有借鉴意义的其他人的“失败”记录记下来。日积月累,时刻为自己敲警钟。

  例如笔者的投资生涯中就记录这么几笔(节选):

  1、2007年全仓投资东方航空重组,停牌前鬼使神差减了半仓,获利大幅缩水;

  2、2007年投机性开盘买入中石油,几天后割肉10%离场;

  3、2014年年底,长期观察的乐视网股价创新低、获利盘低于1%,竟希望更低,错失抄底良机;

  4、成功躲避股灾,但在7月9日(国家队救市效果显现,全场跌停个股迅速拉起)抄底时偏保守,用了较小仓位赚了两个涨停跑路。事实上,这一轮3300点到4100点的快速反弹中多数个股翻倍。

  八、新兴市场价值投资机会更多

  A股市场有一个流传了多年的观点,“A股只适合炒作题材,价值投资的理念并不适合”。然而,巴菲特却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对中国的投资者说,“越是新兴市场,价值投资的机会就越多。”

  巴菲特错了吗?当然没有。

  简单说,价值投资理念是试图让你做任何一个投资之前,都拥有最大的安全边际,这是价值投资的核心。如果说“价值投资的理念并不适合A股”,就等同说“寻求有安全边际的投资方式不适合A股”、“有安全边际的投资方式在A股市场赚不到钱”。

  那不妨看看,用下面比较安全的投注方法能否赚钱。当然,要知道“安全边际”是如何构建的?可从这几个方面综合考虑:首先是股价,其次是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也就是具体这家上市公司的情况)怎样,最后要看有无特殊的事件性驱动因素。

  结合A股的实际情况,下面几种情形是有足够安全边际的、常见的具有价值投资的机会。

  1、蓝筹股股价跌破(或接近)每股净资产价格。例如东方航空[微博]在2008年11月、2013年8月、2014年6月股价都进入2元区间,随后迎来大幅上涨。刚过去的这一轮牛市中,很多跌破净资产的大蓝筹都实现了股价翻一倍、两倍,甚至更多。

  2、周期性行业处于行业低谷期。例如前几年煤炭、有色、白酒等行业调整,股价低廉,而2015年上半年牛市后半场则涨幅明显。

  3、危机事件带来行业龙头股大跌,一旦危机有解除信号,则安全边际大增。例如,去年创业板龙头乐视网丑闻缠身,至年末股价创一年多新低(约28元),丑闻事件淡化后股价在4个月涨了4倍。

  4、调整行情、熊市单边下跌行情中优质蓝筹股被错杀,在见底后的反弹行情中,“错杀股”具有安全边际。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例如今年7月9日,股价持续大跌,很多股票获利盘在1%以下,还有个特殊的事件性因素——国家队入市操作,并且效果显示(当天很对股票在跌停板上迅速拉升)。于是,在7月9日那一天买股也是一种价值投资,因为安全边际足够大,此后一个月内实现了股价翻倍的股票比比皆是。

  (作者系《理财周刊》新媒体部新闻副总监)

  新浪财经推出系列策划《股灾反思录:责任 理性建设性》,我们邀请业内优秀的官员、学者、上市公司、市场参与者、媒体、投资者一起探讨:A股为何总跳不出暴涨暴跌的怪圈?我们需要怎样的制度建设,才能 避免重蹈覆辙?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是否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承担了相应责任?中国资本市场继续前行,需要我们达成新的共识。

  如果您对资本市场有独到见解,欢迎来稿,我们将择优发表。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wenwei3@staff.sina.com.cn

  联系电话:010 62675594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