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 12:13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 11月19日消息,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今日参加财经年会,其表示,此次股灾发生,是对转型改革有过高预期,但监管制度、资本制度却存在缺陷,同时,急涨之后必然急跌。

  深究造成股灾原因,其认为主要有6点:1.杠杆交易过度,监管不完善;2.多空机制不均衡,失去市场自我平衡能力,造成单边上扬局面,急涨之后必然急跌;3.股市缺乏有效熔断机制;4.新股发行制度缺陷;5.中国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散户化倾向严重;6.媒体助推牛市思维,没发挥应有作用。

  “今年6月至8月中国股市经历异常波动,目前逐步进入恢复调整期。但总结这次股灾,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专门研究并形成报告。”吴晓灵称,本次股灾异常波动主要表现为暴涨和急跌,2014年底股市出现了第一轮上涨,2014年11月24日到12月31日,短短28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上涨了30.07%。经过两个月的调整,改革红利、互联网+的预期不断放大,推动大量资金涌入继续推高股指。

  “2015年3月13日至6月12日,股指再次急速上攻,上证综指、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分别上涨54%、75%、93%,银行、石油石化除外的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51倍,创业板142倍,价格大幅偏离价值中枢。”吴晓灵称,“之后,又因杠杆资金集中平仓引发股价急速下跌,6月15日至7月8日,急跌第一阶段,上证跌去32%。”其表示,第一轮急跌之后,8月中旬开始,股市因全球金融风险进入第二轮下跌。

  反思此次股灾,吴晓灵表示,“本次股市波动是资金推动了牛市,也是资金导致了急跌”。深究原因,首先,中国当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过度期,而市场波动反映了对转型、改革过高预期与短期经济表现未达预期的矛盾。市场认为,在利用资本市场振兴实体经济这件事情上,政府是有意愿的,逐步引导形成一种强烈的牛市一致性预期,但转型和改革都会遇到不可避免的阻力,难以一蹴而就,再加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容易造成高预期后的失落。

  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存在基本制度缺陷,“杠杆交易过度、无序以及监管不完善;多空机制不均衡积累大量风险;A股市场交易制度设计缺陷,缺乏有效熔断机制,新股发行制度缺陷等都成为本次股市波动的直接原因”。吴晓灵称。

  吴晓灵表示,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机构投资者占比偏低,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散户化倾向严重,追涨杀跌,导致过度投机,也是导致股灾的原因之一。

  “媒体也在这次股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轮股市波动,媒体言论助推牛市思维,直接引导股票市场上涨预期,推动‘疯牛’。”吴晓灵表示,由于缺乏有效的舆情分析监测和反馈机制,未能正确引导舆论,使得牛市思维进一步放大。而媒体未在舆论监督和市场净化中挥应有的作用。

  针对股灾所得的教训,吴晓灵建议,首先加快证券法修改,为资本市场发展奠定法制基础。“根据产品的本质扩展证券范围,将集合投资计划份额和份额化的P2P纳入证券范围,由证监会[微博]实行统一的功能监管。”

  第二,应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监测和危机应对机制,“央行[微博]要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工作沟通机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提高对系统性风险的实时监控能力。”

  第三,正确运用创新金融工具,完善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建设。

  第四,积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度改革,恢复新股发行。

  第五,建立舆情分析监测反馈机制,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最后,吴晓灵表示,应将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此次股灾中,涉及资本市场的交易行为不能实行统一监管,既不利于对市场风险的监测,处置风险时也难以有及时恰当的方法。分业监管造成监管混乱,而近期都在讨论的三会合并,若合并也应注意破除地盘意识,真正实行功能监管。”其强调,“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功能,决定了必须以中央银行为主体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新浪财经 李婷 发自北京)

相关阅读

0